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辛若水:温柔敦厚的诗教(2)

2013-08-28 08:47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辛若水 阅读

  (四)远离狂热

  我们应该感谢温柔敦厚的诗教,因为正是这种诗教,让我们远离了狂热。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几乎是找不到狂热的位置的。我们虽然也有宗教的情感,但却少有宗教的狂热。对于宗教,我们大多存有的是利用之心,譬如烧香、拜菩萨,那是为了升官发财;所以,就少有献身宗教的狂热。在我们的头脑里,一直只有一个世界的,即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这绝不同于西方把世界分为两个,即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有了两个世界,才有那种狂热的献身精神,甚至要用现实世界的死来成就彼岸的世界的生。献身精神是通向狂热的。而我们要做的则是葆有献身精神,远离狂热。其实,献身精神不应该为狂热所支配,它应该根基于理性。我们要的是有理性的信仰,而不是宗教的狂热。可以说,狂热是非理性的,它非常的冲动。冲动、狂热,这都无助于现实事务的处理;即便作为文化精神,也会导致理性的疯狂。不可否认,狂热是一种非常热烈的情感;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激烈的思想。热烈的情感,激烈的思想,往往会把人引向狂妄。可以说,温柔敦厚的诗教就克服了热烈的情感、激烈的思想,从而让人达到一种和谐的思想境界。在温柔敦厚的诗教这里,不是不能哀,但要“哀而不伤”;不是不能乐,而是要“乐而不淫”;不是不能怨,而是要“怨而不怒”。总之,温柔敦厚的诗教,让我们远离了过分热烈的情感;于是,在这里,就没有了歇斯底里的发泄,没有了雷霆般的烈怒,没有了不可扼抑的疯狂。可以说,我们的情感得到了理性的控制。理性与情感的关系,确实不怎么好处理。在艺术本身,当然要强调情感,所谓诗歌,不就是吟咏情性么?但是,在诗教,即用《诗经》来推行的教化中,就要重视理性了。可以说,也只有理性,能够让人的情感达到和谐。然而,我们过分地强调理性,又会妨碍艺术创作本身。在艺术创作中,情感是第一位的;正如休谟所言,理性是情感的奴隶。然而,一旦理性成为了情感的奴隶,那就很难去制约情感了。于是,狂热便出现在了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创作是需要激情的;有了激情,才有动力。它并不能够追求四平八稳,相反,它是需要偏激的。可以说,偏激是伟大作家的缺点;但是,也正是偏激的缺点,让他们成为了伟大的作家。虽然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是狂热的,但是,他们的作品出来,已经不再那么狂热了;因为创作本身,已经净化了狂热。在艺术创作中,有点狂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温柔敦厚的诗教来讲,就要远离狂热了。狂热,作为一种精神,曾经造成过极大的灾难;就是温柔敦厚的我们,也未尝没有受过狂热的害。斗争的精神,会燃起人们心中的狂热;而和谐的性格,则平复了我们最热烈的情感。较之狂热,我们更喜欢和谐的性格。我们曾经狂热过,而且并不敢保证将来就不会再狂热。但是,我们知道,要远离狂热,就要塑造和谐的性格;而塑造和谐的性格,就要重视温柔敦厚的诗教。不可否认,温柔敦厚的诗教,会培养缺乏反抗精神的顺民。但是,反抗精神真的就那么好么?更何况,反抗精神的代价太大了。为什么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呢?你活我也活,不更好么?和谐的性格,会化解一切冤仇。不过,人们对于狂热本身,还是有诸多怀念的。这狂热,也可以解释为激情燃烧。说狂热,我们会敬而远之;而讲激情燃烧呢,我们又会热烈的向往。其实,所谓的激情燃烧,恰恰掩盖了狂热的本质。如果说远离狂热是对的,那我们也必须远离激情燃烧。热烈的情感,激烈的思想,都应该受到理性的制约。抛开大的社会不论,就是单个人的思想情感,如果没有理性的制约,也不能达到内在的和谐。身心的和谐是所有和谐的基点;而所有的和谐也会以身心的和谐为归宿。温柔敦厚的诗教,确实歪曲或者绑架了《诗经》;但是,这种歪曲或者绑架,所具有的不只是负面的意义;它同样有正面的内涵。因为诗教毕竟塑造了我们民族温柔敦厚的性格。可以说,温柔敦厚的性格,毕竟是一种美好而又善良的性格。我们并不否认这种性格是有缺陷的,但是,我们更珍爱美好、善良本身。

  (五)走向中庸

  既然温柔敦厚的诗教,近乎人情,高扬道德,远离狂热,那它的必然归宿就是走向中庸。但是,我们对中庸已经有了很多误解,譬如折衷调和,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前不后;实际上,这些误解早就歪曲了中庸本来的精神。那什么才是中庸本来的精神呢?我们看一下宗白华先生在《希腊哲学家的艺术理论》中对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的美学内涵的分析。他说:“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但它同时也是严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在这宁静和雅的天地中生活着的人们却在他们的心胸里汹涌着情感的风浪、意欲的波涛。但是人生若欲完成自己,止于至善,实现他的人格,则当以宇宙为楷模,求生活中的秩序与和谐。和谐与秩序是宇宙的美,也是人生美的基础。达到这种‘美’的道路,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就是‘执中’‘中庸’。但是,中庸之道并不是庸俗一流,并不是依违两可,苟且的折中,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毅力,综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圆满的实现个性中的一切而得和谐。所以中庸是‘善得极峰’,而不是善与恶得中间物……美是丰富的生命在和谐的形式中。美的人生是极强烈的情操在更强毅的善的意志统帅之下。在和谐的秩序里面是极度的紧张,回旋着力量,满而不溢。”在这段论述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则,中庸是“善得极峰”,而不是善与恶得中间物。可以说,我们一直把中庸视为善与恶的中间物的。对善与恶各打五十大板,或者把二者折衷、调合起来,那决不是中庸的态度。中庸是鲜明地站在善一边的,并至它把善推向了极峰。善的极峰即是中庸,中庸同样是止于至善的。其实,止于至善就是美。再则,宗白华先生纠正了我们对和谐的误解。在我们看来,所谓和谐,懒洋洋又充满陶醉,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完美。然而宗白华先生却讲了另外一种和谐,在这种和谐里,有着“极度的紧张,回旋着力量,满而不溢”。可以说,这种紧张而又有力量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而一般对和谐的理解,不过想当然罢了。走向中庸,最终达到的就是和谐;甚至我们可以讲,中庸即是和谐。儒家不是讲“致中和”么?虽然这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温柔敦厚的诗教,但是,二者无疑是相通的。温柔敦厚本身,就体现了中庸的精神。可以说,温柔敦厚就是一种和谐的性格,在这里,我们既找不到燃烧激情的狂热,也找不到歇斯底里的发泄;相反,它却远离了狂热。温柔敦厚的性格,就是一种理想的性格;然而,也只有这种性格,可以绽放出人性的美丽与光彩。我们不只憧憬温柔敦厚的性格,而且希望自己就拥有这种性格。温柔敦厚,是诗教,当然更有诗意。不是讲诗化的人生么?其实,在诗化的人生中,我们早就被温柔敦厚给化掉了。所谓和谐,不仅有人与宇宙的和谐,还有人与社会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温柔敦厚的诗教,因为动人的诗意与宇宙达成了和谐,因为温柔敦厚的性格与社会达成了和谐,因为近乎人情、远离狂热与自身达成了和谐。其实,在这些和谐中,所有的不只是和风细雨,甚至还有着激烈的斗争;不过,正因为这斗争,生命的力量得到了展现。我一直在想,通向中庸或者和谐的道路在哪里?当然有人会说,通过中庸,走向中庸;通过和谐,走向和谐。然而,这种道路太过理想化,在现实中少有的。所以要走向中庸,那就在于我们还不曾领略中庸之道;所以要走向和谐,那就在于我们还不曾达到和谐。中庸、和谐,是我们要达到的至善之境;如果我们的身心中已有,那就不必外求了。正因为身心中不曾有,所以要想办法达到中庸、和谐的。有个说法,对我有极大地启发,即“不中乃中”。就是说,只有偏离中庸,才能最终达到中庸。就像飞机往下投弹,如果正对着目标,那是一定投不中的;只有在未曾正对目标之前投弹,才可能投中。因为炸弹在以飞机同样的速度运动;正对着目标,恰好就偏离了目标。我们的中庸之道何尝不是如此呢?抱着中庸的态度,最终所得的,不过“意无是非,应之如响”的好好先生,也即圣人所鄙视的乡愿。圣人倒是比较欣赏狂狷的;狂狷之人虽然有很多的偏激,但正因为偏激,反倒得了中庸之道。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