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专访刘小东:活生生的生命是怎么滚过来的

2014-05-30 09:07 来源:外滩画报 阅读

刘小东的30年影像展是从夫人喻红开始的

刘小东的30年影像展是从夫人喻红开始的

  刘小东的 30 年影像展是从夫人喻红开始的。1984 年,他们都准备报考中央美术学院,刘小东用 25 元钱从同学手里买了一架苏联产的小相机。他们在北戴河拍了一些照片,要么对焦不准、要么过曝、要么漏光,但对刘小东来说是强烈的记忆—那时候他已经喜欢喻红很久,搞不清两人算不算是在谈恋爱。后来他购置了一台海鸥单反,用了很多年,再后来,数码时代来临时他也抛弃了胶片机,现在他连自己用的相机型号都搞不清楚,“好像一到数码时代就没有记忆了”。所以刘小东的摄影完全不是为了照片本身,而是为了记录下一些东西,属于文献性质,最后形成包括上千幅作品的展览,也纯属时间的馈赠。他现在还在用一只非智能的古老诺基亚手机,相机不在手边的时候也用手机拍照,此次展览的海报,那张他做完粉瘤手术后在医院照的大头照,就是用这只手机拍的,他自己也没想到像素竟然那么好,放那么大都没问题。

  熟悉刘小东绘画的人可以在展览中找到许多作品的原型,他的不少画都是在拍完照片之后画的,有一些则出现在照片中不起眼的角落里,还有一些尚在酝酿中,也许以后会画。不熟悉他绘画的人也能够在指认名人和明星中发现乐趣。他与第六代导演尤其是王小帅关系密切,留下了不少关于日常生活的影像,他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拍了许多文艺界代表,在冯小刚的生日宴会上,他记录了大家饭后唱K的情景。当然更多的是缺乏语境的对氛围的即时捕捉,单独拿出来看,似乎都不具备特别的意义。为此刘小东和展览的学术主持、美国艺术评论家林似竹进行了相当详尽的对话,几乎谈到了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文字不仅仅是一一对应的阐释,还串起了横跨 30 年的个人史和从个人出发的社会史。

  B=《外滩画报》     L=刘小东

  这些照片毫无形式,浑身上下都是内容

  B:最初你拍照片有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画画,因为有些东西记不住,就先拍下来。后来出了影集,又在展览里加入了摄影的内容,拍照的意图有没有变化?

  L:我现在也没有太把照片当成照片。目的之一还是为了画画,还有一个,是有些气氛觉得很难忘,有意思,就拍了。比如喝大了、街头打架了,猪也很有意思,一团肉乎乎的。我从来没考虑过照片形成后的独立性,它是不是有价值,本身质量如何。不过保存资料的想法倒是很早就有了,拍过的照片,画过的纸片,基本都留了。

  最后照片做成展览是时间的积累。这也是一不小心的,时间本来也是荒废的,偶尔拿起相机留下一些影像,几十年后一看,生活原来是那种样子。

  B:现在你有了自己的团队,去写生的时候其实多半不需要自己拍照了。

  L:对,艺术家有很多东西不一定亲手做,我去一个地方写生,形成氛围,这个氛围里所有照片都是有意义的。不管是我自己拍的,还是助手拍的我,别人拍的工作场面。这不仅仅是摄影,主要还是内容,让你看到活生生的生命是怎么滚过来的,完全无形式的内容。这是我看了展览之后才感到的力量,拍照的时候没觉得,当它们很有仪式感地陈列出来,我发现它们毫无形式,浑身上下都是内容。

  B:你把留下的照片系统地整理出来是在出版《生命的富足》的时候?

  L:对,那是 1984 到 2006 年的影像集,出版商是个外国人,他们本来是想出一本画背后的故事,结果发现照片本身很有意思,就不出画集了,只出照片。我整理了很多资料,开始以为是很薄的一本册子,没想到变成那么厚,超出了出版商的预算。民生美术馆当时很有远见,决定赞助这本书。所以这个展览和民生的关系也是源远流长,挺好的,是时间延续下来的缘分。

  B:这次展览和之前的影集一样,都是很老实地以时间顺序来推进的,你是出于什么考虑?挑选照片的思路是怎样的?

  绘画以外的形式

  B:我发现如今看你的展览,要花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去年的《刘小东在和田》就有日记和照片,这次连电影都放进来了。

  L:说明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笑)。因为绘画还是少,现在的美术馆空间都很大,观众大老远跑来,要让他们有东西可看。我又不能做装置,就把绘画做得丰富点,不搞绘画的人可能喜欢看看文字,或者愿意看照片。这样立体一点,让人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是怎么生存的,我是怎么生存的,或者通过我的镜头看到另一种生存状态。现在展览那么多,天天有开幕式,艺术爱好者也挺辛苦的,我多给一点背景,更对得起观众。

  B:这是外部要求,那就你自己的表达来说,你觉得绘画就够了,还是因为它有局限性,所以你还需要借助别的形式?

  L:这是个好问题,事实上我觉得绘画已经足够了。但是我还是想,如何让绘画在今天的语境里变得更加鲜活,而不是死板一块让你“欣赏”?今天的艺术仅仅让人欣赏是不够的。人对自己和另一个人内心的窥视欲,想再深一步了解的渴望,促使我在绘画之外思考更多问题,我的绘画和这些问题同在,变成非常立体的思维方式。绘画以外的其他形式帮助我打破对绘画的成见,建立新的秩序,让绘画这条路更生动、更言之有物,可能使我到 80 岁还觉得画画挺好玩。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