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王岳川vs范迪安:当代艺术处境与书法文化创新(3)

2012-09-27 23:13 来源:搜狐文化 阅读

  尔后,后现代主义又对现代性“丑学”进行再次颠覆,其结果出现两个变种:一是回归优美田园和生态的精神呼唤,一种是比现代西方反抗性艺术更加虚无丑陋的作品。这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艺术几乎“共时态地进入”中国后,可以说中国相当长时间在赶超新潮,一味对西方现代性的吸收,同时全盘拿来后现代性,这样必然出现“前卫艺术”中的种种畸形。这种畸形既抛弃了中国古典主义的气息,也抛弃西方古典主义的气息,而吸收了西方现代性丑学中的极端部分——玩世不恭的现代调侃,再加上后现代主义的颠覆消解,当代中国艺术的谱系就变得相当复杂而言人人殊。使得今天的大众、评论家和创作家形成三股不同的趣味群体。大众说看不懂,也不明白艺术家想说什么;评论家说这很好,这很有前卫意识非常刺激;而创作者也经常跑来咨询理论家们,我们应该怎么走?下一步还有什么更新的?

  在我看来,中国当代艺术主要应该是中国现代经验的表征,除了有因袭西方话语以外,还有着自己的思想地基和社会土壤,这就需要我们在大众、理论、批评家和创作者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对话,为中国新世纪文化艺术复兴或振兴扫平地基,让传统和现代能够在互动中形成完善的精神生态的整体。

  范迪安:这个问题也是今日美术界迫切需要弄清的问题。20世纪的中国艺术确实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不是简单冲突下的一种应变,其中有吸收也有切合中国现实的创造,从而形成中国的现代形态。这个现代形态基本上是成立的,确实形成了中国艺术自身的现代性,这个现代性与西方有关,但更有自身的特点。21世纪确实给中国带来了机会,中国这个社会在一个转型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变化的丰富性,可能远远超过西方。西方从工业革命过渡到后现代信息时代,阶段性非常明显。而中国从古典主义一下子进入后现代,这里面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的变化,对今天中国的社会结构包括生存方式都有影响。我觉得中国能够在这方面呈现东西是第一步,它本身让人看到中国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但再往下看,在艺术的学理上能否找到一个理论框架,这就需要探讨了。

  这里的问题在于,怎样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变成21世纪艺术创作中的动机与动力。说“动机”不见得就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而是要把东方人关于宇宙的、整体性的、心物统一的思想,与中国现实结合在一起,这个是我最近的课题。我试图从当代艺术家那里,找到作品个体性中存在的中国人感悟世界的方法论,如果艺术家在这方面做得较好而且成气象的话,这就可能给西方带来东方文化的启发。因为西方艺术的新变,总的来说无非就靠两个,一个是观念的反叛性,第二个就是媒体的科技性,这两个东西当然会导致艺术的新颖形态,但是这个东西是不是就有一种永恒性在里边,它能不能成为21世纪全球艺术的一种很健康的东西?还不见得。中国的情况也是这样,如果搞得好,有大量含有东方思想水平的作品问世,就能够提供一点对西方人有影响的东西。

  大的方面,我们始终考虑今日中国艺术能不能给世界形成一种文化影响。文化的影响首先是作为文化人群体的心理与立场。以往比较多的是讲究作为姿态的影响,能不能跨越姿态的影响,变成一种具有文化渊源的影响。21世纪中国的艺术形态应该基于自身的文化传统精神,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

  王岳川:可以说,当代文化艺术创新的重要工作,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和艺术的东西方对话化,从而使得美国所谓的“文化全球化”转换成“文化的多元化”。东方大国的文化声音当然不能缺席,而且东方也不能完全成为西方声音的回音壁。相对于西方现代艺术一百多年的殖民扩张,中国现代化使得中国人的心灵更加焦虑敏感,也更加困惑和具有张力,我把这称为“中国现代化经验”或“中国审美现代经验”。我们面对欧风美雨受到种种文化冲击,是西方现代性的全球化导致的。文化边缘化的知识分子集体无意识中,充满话语旁落乃至文化失语的痛苦。

  中国经济整体腾飞的时代,东方大国应该做好文化输出工作。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安放中国思想,一方面要借助现代化的平台传播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质疑现代性的艺术平面化问题和精神生态弊端——1952年到2005年,中国的GDP增加了270倍,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增加270倍,人们的艺术感受没有增加270倍,人们对生活的超越感以及对生命本身的认识没有增加270倍。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艺术发展是脱节的。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西方世界对身边这个突然崛起大国的重新认识,我们需要提供一份现代性审美经验中的中国经验,需要中国知识分子阐释中国经验对世界格局的新文化意义,但是艺术家却还在玩西方的经验并回避中国新课题。

  范迪安:这方面,前苏联艺术在苏联解体之后的遭遇值得记取。因为前苏联艺术在苏联解体前后也就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有一段在西方“红火”的时期,西方推崇的是一部分艺术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叛性,也是政治波普类型的艺术一度在国际走红,一些艺术家就专靠这类作品吃饭,但随着时间的过去,西方的兴趣点转移了,这部分艺术在国际艺术界和市场上全面退潮,只有很少几位运用俄罗斯文化传统的艺术家站住了脚。一个艺术家是不能只靠意识形态的反叛性支撑创作的,艺术本身的课题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得以解决和创新。

  王岳川:这个信息非常重要。我很担心今天那些热炒的艺术家,有可能因时代错位而被淘汰。事实上,今天的西方对中国当代文化走向的密切关注,他们对中国经济崛起紧密相关的文化艺术问题非常感兴趣。而我们自己却往往忽略,这个历史拐点相当重要!如果说,20世纪是西方现代性经验的世界化导致的西方现代性的中国化,以至于中国人衣食住行都已经西方化了,那么,21世纪中国经验怎样自我解释陈述?在什么文化立场梳理出中国审美经验和文化身份?如何使中国艺术意识进入多元世界中的一元?并使中国经验不再被边缘化而逐步世界化?这些问题都需要当代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来探讨:

  问题是什么是中国元素?中国元素是夏商周,还是汉唐,还是宋元明清?问题就非常多。中国文化要正本清源,应该吸收汉、唐、宋、明的文化因子,同时敞开“大文化”的眼界,将一切有利于东方文化创新的文化形态都为我所用,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资源,重新加入到当代艺术中成为能为世界接受的新艺术形态。我们面临如何正确获得中国经验、中国元素、中国性格的问题,中国元素获得西方关注是一个机会,但也充满文化“被看”的危险。中国经验面临确立中国立场的问题,如果我们仅仅把西方传过来的前卫艺术因袭临摹,然后在拍卖市场高价拍出去,西方据此会认为,中国文化艺术内部深厚的传统底蕴和外部贫乏的西化表达之间出现了断裂,这一断裂将影响中国人深度的文化艺术身份认同。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