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私人美术馆运营狠缺资金 企业家为何还乐此不疲

2017-11-09 08:55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华刚兄 阅读

  文/华刚兄

  资金短缺,一直就是私人画廊,或者民营美术馆的最大短板,无论身家多丰厚的土豪总喊“缺钱缺钱”,为什么呢?因为画廊或者美术馆盈利难啊。这种情况,不论国内、国外,都是一个常态的现象。就算有国家财政支持的公立美术馆、博物馆,也同样资金短缺,俗话说“清水衙门”,美术馆恐怕是最“清水衙门”没有之一了。

  我们现在的私人美术馆多是来自企业或者企业家个人的支持。如北京时代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宝龙美术馆和民生美术馆,还有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另外听说由新华发行集团和红星美凯龙集团联合打造的明珠美术馆也很快上马了。最近“华谊兄弟”掌门人的王中军也高调的开了一家松美术馆,馆内园区种植了199颗松树,碗口粗的树干弯弯曲曲向上生长,显出一副高人隐士的做派,似乎用松树来代表“逸”格。打理美术馆各方面的运营成本还没统筹计算,门口装饰的松树倒先花费了一大笔金钱。

  那运营这些美术馆需要多少费用呢?据数据统计,58%的私人美术馆每年的运营费用在25-100万美元之间;100-500万美元之间的占21%;500万美金以上的占11%,包括龙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基本上国内这些大型的非营利性机构的年运营费用在1000万以上,怎么进行造血,怎么维持美术馆的成本开支,都是压在企业家肩上那些大山。

  明知搞一家私人美术馆再烧钱,管理再费事,国内的民营美术馆还是蓬蓬勃勃建起来,越建越多,大有做房地产开发的势头。其实这些民营美术馆都是新簇簇的房子,真正藏品并不丰厚,馆内活动只是一个个展览。设想中的美术教育,文化沙龙活动还处在排期阶段,能否落实上马尚在筹划。很明显,民营美术馆的建设,不过是一种大兴土木,广建华屋的城市工程罢了。

  那民营美术馆为何还像春笋般一家家冒出来呢?难道场地不要钱,人员也不用工资,办展更是免费么?当然不是了,对企业涉足非盈利性美术馆,社会上众说纷纭:塑造企业形象、公益慈善行为、优惠的纳税政策、作为地产开发的“加分项”,提升企业家的“儒商”形象。诸如种种,我们当然不能期望企业能把美术馆当成“彻底的公共性质艺术机构”,花费都是企业行为,企业把从其他行业赚来的钱投在美术馆上,毕竟是有限额的,为了实现其企业商业目的,不可能像国家那样把纳税人的钱用回到纳税人身上。兴建文化艺术机构,本来是国家为回馈纳税人应该做的事情,现在由企业去承担这种行为,指望企业主完全的“公益性”、“非营利”,本是不靠谱的事。

  无论国立还是民营的美术馆本身就很难盈利,所以“公益性”、“非营利”客观上也都实现了,还有潜在的社会效应。

  企业建立美术馆,当然要从中找到一个新的盈利方式,和自己的商业宏图并轨齐进,这才是企业的初衷。我们看到上海的“K11”、宝龙的艺术商业体系,还有万达美术馆与万达地产开发的合谋,就知道“商业原罪”必然凌驾于文化艺术事业的身体上。我们看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开办MAMA现代艺术博物馆,其目的是为了消除“金钱的原罪”,让子孙和家族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信仰上帝的快感”,让庞大的商业帝国披上艺术的外衣,当然他们客观上保护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艺术品,支持了一个世纪的艺术家和艺术事业,也对美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不怀疑企业家建立私人美术馆是为提升艺术的格调,充分展示珍藏,服务公众,打造公益项目,这可以是客观上的状态,但肯定并非首要原因。“推动我国美术馆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更多是一个政治口号,激发“文化消费”获取可量化的公众参与度,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知名度。企业有了足够的“人气效应”,自然也能得到更良好的政策支持。王中军说“做美术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公益,而且耗资可能比去捐几所学校要高得多。”

  公益,对企业家来说,本就是一个非常优质的社会资源,无疑披上了一层“优雅”的外衣。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