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私人美术馆:缺钱缺人缺政策

2016-02-25 09:06 来源:北京商报 阅读

  从今日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到昊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再到龙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它们的落成不断壮大并改变着民营美术馆的规模和格局。令人欣喜的是,除美术馆雨后春笋般涌现,展览品质和藏品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据AMMA发布的《私人美术馆报告》显示,全球共有317个私人创建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目前拥有26家,位居全球第四。但与此同时,运营与经费问题依然是困扰美术馆向前发展的“紧箍咒”。不少曾风光一时的美术馆销声匿迹,令人唏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这一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

  动力

  私人美术馆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超过一半成立于2000年以后,20%左右的美术馆出现在2010年之后。也就是说,私人美术馆完全是一个新生事物。那么,为何私人美术馆会在近年集中出现呢?

  首先,这些私人美术馆的创始人大都是具有相当财力的收藏家,当他们的收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面临这样的两难选择:把作品锁在保险柜,还是拿出来向公众分享展示?选择后者就为美术馆的出现提供了首要可能。《私人美术馆报告》指出,私人美术馆创建者的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也就是完成资本积累之后开始尝试将藏品进行公开展示,最终走向美术馆途径。

  因为对收藏的热爱而走向社会公益,这是最理想的模式,其中也不乏其他诉求,比如税收优惠。另外,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比较大,美术馆这一文化用地模式除享有土地优惠政策外,还有各种扶持奖励政策,这也是资本蜂拥而至的动机之一。同时,这也是不少美术馆火爆一时便又迅速消失的原因之一。正如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所讲,“无论是民营还是公立,不管规模大或小,美术馆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长期规划,开馆之前需要至少有十年的规划”。显然,这些“美术馆”的初衷不在于长线经营与运作,而是纯粹的文化地产,美术馆只是幌子,结局在开始已经注定。

  经费

  “如果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开美术馆”,一句笑谈道尽了多少美术馆人的辛酸。除了保证展览的专业性和高品质,还要在经营方面有所突破,但不少美术馆的收支平衡都很难维持。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美术馆运营经费怎么来?一般主要是四类:美术馆创始人或股东投资;美术馆自身创收,包括门票、衍生品商店等;社会捐赠和赞助;政府补贴。《私人美术馆报告》的样本分析指出,创始人投资占资金主要来源的高达89%,自身创收占收入来源的45%左右,收入来自捐赠和赞助人的占到28%,来自政府补贴的不足22%。从规模上讲,国际私人美术馆平均为3389平方米,中国的私人美术馆通常在6000-8000平方米,龙美术馆两个场馆的建筑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这样的规模所承担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

  以今日美术馆为例,2015年共做了包括学术个展、群展、主题活动、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使馆合作展览等83个展览项目,总创收达2228.42万元,除常规的赞助收入40%、展览收入33%、门票收入6%及政府支持的7%以外,新建理事部门占到总比例的4%。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强调,美术馆的品牌就是靠一个个的学术大展塑造出来的,除了要运营,更要兼顾艺术的纯粹性,只有保持展览的学术高度才能保证美术馆的品牌,从而吸引商业上的合作。

  不同于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在展览之余更强调收藏架构的搭建,不少都是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在各大拍卖会上竞拍的拍品,这也很大程度提升了美术馆的知名度。2015年龙美术馆推出23个展览,其中6个馆藏展览、3个特展,尤其是“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中国现代主义大师:张光宇艺术展”等大展夯实了龙美术馆在业内的地位。但同时,“一城两馆”的龙美术馆,每年的运营费用超过500万元。刘益谦曾表示:“开美术馆就是赔本买卖,短期内很难看到盈利。”虽然社会赞助、艺术衍生品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营上的压力,但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创始人的财力支持。

  调整

  对于民营美术馆来说,最大的困境就是经费短缺。在美术馆开始阶段,创始人可以烧钱进行扶持,但如果一直难以形成自我造血的机制,就会影响到美术馆的发展甚至生存。除此之外,税收等相关政策也成为民营美术馆发展的障碍。

  《私人美术馆报告》指出,除税收政策外,艺术基金会制度不完善、赞助和免税体制不成熟以及美术馆人才匮乏也是很大的制约因素。“市场正在发展中,目前施行的政策也会导致筹资困难,比如基金会的免税政策与美国和欧洲的基金会享受的待遇有所差距。另一方面,美术馆自负盈亏就不得不屈于商业运营,牺牲部分审美价值。大部分投资者投资艺术的同时又要求自己获得等价服务,其实不算是捐赠,这也和中国企业以及个人本身没有形成特别好的收藏传统有关。这些问题短期内无法得到解决。”高鹏说道。

  除此之外,不管是民营还是公立,美术馆人才都是核心要素,他们是美术馆具体工作的执行者。艺术品的学术梳理、展览策划、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但目前院校教育很难培养出适合岗位的人才,对于美术馆来说,人才培养成本高,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留住人才,这也是民营美术馆的困扰。同时,艺术品商店、衍生品开发创意、展览品牌营销都需要持续发力。

  据统计,中国的私人美术馆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占到全国总量的73%,北京地区以35%位居榜首,广州23%屈居第二,上海占比15%。美术馆的存在对于城市文化生活是有提升的,运营同样需要所在城市的文化氛围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观展人群。但是建在哪,建多大,都要有权衡和判断,要筹划好后续的经营问题。

  北京商报记者 徐磊/文 胡潇/漫画

  文章出处:典藏周刊 作者:记者 徐磊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