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收藏家的风骨与宿命

2016-04-22 10:19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 阅读

  拍场4P:

  收藏家的风骨与宿命

  ——保利拍卖10周年大展之重点文物探析

  文/郑克峰 编辑/陈盛娥

  人物名片>>>

  郑克峰,北京美轮博物馆馆长,从事中国古代家具收藏与研究20余年。

  2015年已经接近尾声,又到了一个阶段性反思总结的时刻。6月初,保利拍卖在北京农展馆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10周年文物大展,在一间灯光幽暗的小型展厅,我们看到了保利今次安排的一个重要展项:王世襄 俪松居旧藏“大明万历年造”款髹黑大漆描金彩绘饰龙纹青山绿水官苑人物图顶箱大柜4件套,以及李翰祥清水山房旧藏“明代饰螭纹黄花梨方台”。

  作为从事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研究的晚辈,我们有幸穿越时空观摩了一场两位超级前辈的无声对话。我在展厅里徘徊了好几次,当我看到王世襄留给世人的这一对顶天立地的大柜时,仿佛又看到夫妻二人,不辞艰辛、睡卧其间的温馨场景,不禁动容,潸然泪下。6月4日,当我最后一次过去的时候,发现已然撤展,而此时干旱的北京,竟突如其来地下起了连绵细雨。

  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

  本次保利拍卖十周年大展单独将王世襄“大明万历年造”髹黑大漆描金彩绘饰龙纹青绿山水宫苑人物图顶箱大柜,以及李翰祥的明代饰螭纹黄花梨方台,陈设于一室,一暗一明,一大一小,造成了一个强烈的视差对比,震人心魄。

  顶箱大柜是王世襄的心爱之物。它代表着明代家具髹漆绘画之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平。因由体量庞大的限制,兼之王世襄老迈体弱囊中羞涩,从而在当时无法顺利获取完整的照片,故此未能收入其皇皇巨著《明式家具研究》以及《明式家具珍赏》。

  另一件明代饰螭纹黄花梨方台,与前者一样,同属民国初年从清宫流落市井的珍贵文物。它代表的则是明代皇室政教合一、至高无上的统治王权,涵盖明代皇室的宫廷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的双重信息,非常弥足珍贵。虽然有幸被王世襄收入其著作,却遭受到了他的无情鞭挞,斥为恶俗之类。

  2005年底,王世襄已91岁,他的人生伴侣袁荃猷(1920~ 2003年)亦已西去驾鹤两年有余。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屋计划《明式家具研究》的再版,王世襄依然将李翰祥收藏的这件作品,设为“明式家具八病”中的第三病“臃肿”,现罗列全文如下:

  这是一件现在用途还不太清楚的家具,其造型似受石雕台座的影响,可能原为寺院中用来置放铜盘或法器的,但花纹又不类似。今姑名之曰台座。其构造上部近似方台,四面凹入,浮雕双螭捧寿,用栽榫与下面的大方几连接,大方几外貌似分两截,上截像一具鼓腿彭牙的雕花矮方几,惟牙子下挂,锼出垂云。此下又造成三弯腿落在托泥上。实际上两截相连,四腿都是一木连做,四面腿间空间随着腿子的曲线打槽装板,浮雕螭纹。论其制作,下料之大,用材之费,耗工之多是惊人的。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实效证明台座的设计是失败的,制者昧于木器不宜仿石器的道理,以致既不凝重,也不雄伟,而只落得笨拙臃肿,不堪入目。

  由此可知,王世襄与李翰祥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角度,有着相当的距离与反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究其原因,则是缘由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所造成。

  从1949年的新中国解放到1980年经济改革以前,对于王世襄一代的大陆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主动或被动投入思想改造、突破禁锢的实践过程。同一时期,以李翰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则是一个辗转港台英美、探索文化真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过程。

  1970年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期,港台两地的邵氏电影,作为当时机关单位的特权,在小范围进行放映的时候,中共高层惊讶于李翰祥居然能在港台的弹丸之地,拍摄出极为震撼逼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宏大场景,认识到了大陆方面在维护发扬中华文化传统方面的不足,进而邀约邵逸夫等一大批爱国侨胞进入内地,共同发展经济生产与文化慈善事业。而李翰祥也回到北京,拍摄了著名影片《垂帘听政》以及《火烧圆明园》。客观说来,王世襄与李翰祥,分属大陆与港台完全不同的教育教化或人生历练,也没有任何利益上的冲突,因此,这仅仅是他们各自对于事物的真实判断而导致的不同选择。

  资以参观研究的公共资源

  当代最早从事研究中国古代家具的先锋人物,其中应该是德国的古斯塔夫·艾克(Gustav,1896~1971年)及其助手杨耀(1902 ~1978年)。王世襄接过古斯塔夫·艾克的火炬,而袁荃猷则以伟大的女性人格担当了杨耀的重任,夫妻二人以幽微的单薄力量踏上了探索与完善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研究的漫漫路途。

  20世纪50~80年代,王世襄为维持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课题开展不惜全力且节衣缩食。其锱铢必较,曾经遭到北京光华木材厂普通工人的无情讥讽与恶面相向,以至惧怕而无法前往研究参观存放在那里的故旧家具,最后,张德祥施以友情援手,方才满足心愿。因此,收录于《明式家具研究》以及《明式家具珍赏》那些黄花梨紫檀木家具,大多源自王世襄本人的收藏。

  李翰祥作为著名导演,虽然年轻,却从来不乏文物历练以及见多识广,更兼掌控庞大场面的天赋,这很多倚靠的是他早年在海外打拼的广阔视角与丰富阅历。因此他本人的一些识别事物的洞察能力,可能会在王世襄之上。当年,北京龙顺成硬木家具厂由于许多品种的家具不允外销,大量占用仓库。硬木厂为腾库,发出许多函。张德祥受托嘱,介绍李翰祥来购买,继而买到镇厂之宝,即明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1995年,中国嘉德刚刚成立不久,李翰祥与其合作,做了国内第一场古典家具专拍,场面颇为震撼,方台被马未都所得。

  王世襄与李翰祥,皆以过人的智慧与领悟能力,利用当时有限的社会环境,令其各自的中国古代家具收藏部分,基本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与传承,分别成为上海博物馆以及北京观复博物馆馆藏(“清水山房”专场家具多被马未都收入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以参观研究的公共资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高山仰止的贡献。

  留下了各自的人生遗憾

  2005年,王世襄才可能认识到了他研究体系中的一些致命缺陷, 以致于在重新校订编篡《明式家具研究》再版的时候,再三述及到了从香港归来的天津马可乐的名字以及他的收藏研究成果。

  马可乐从事研究收藏的是中国古代公元4~18世纪、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髹漆绘画家具内容,他强调的是北方少数民族之草原佛教文化对中原汉文化的持续影响糅合。然而这时王世襄已然失去了袁荃猷的鼎力相助,无奈自己也垂垂朽矣,心有余而终精力不济,无法为《明式家具研究》的再版增添新的内容。

  李翰祥在他的生命晚期,可能也完全放弃(或中止掉了)他所收集与研究明清两代硬木家具方面的工作,转而以很大的精力,投入到了马家窑文化,特别是其中的马厂彩陶器物方面的研究与收藏上。

  中国的马家窑文化,发祥于5000~ 4000年以前黄河上游的河陇地区,而中国在当代考古出土之最早的西周(公元前1027 ~前770年)以及春秋战国(公元前770 ~前222年)时期的木质漆器的表面纹饰,几乎皆出自于(或拷贝取材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器表绘画。实际上,中国古代家具家居很多的设计制作的内容与程式,早在公元1世纪以前、既已完善并固化了下来,中国在东汉时期之后在家具以及家居方面的科技发展,仅仅可能只是对于之前相关学术理论的实践与完善。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李翰祥在他去世的1996年以前,他的有关中国古代家具方面研究,当时在历史的纵深方向,已经达到了他人少有企及的高度。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这两件家具重器,则代表的是王世襄、李翰祥一生收藏的最为重要的藏品之一,日后花落谁家,尚未可知。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