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邱华栋:我心目中的“新散文”

2016-02-23 09:35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邱华栋 阅读

邱华栋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并编辑校园《蓝星》诗报。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被武汉大学中文系免试破格录取。1992年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华工商时报》文化版副主编、《青年文学》杂志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现任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十多部,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描写当代北京城市生活变化的《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另一个系列是历史小说:描写近代以来西方人在中国的活动的系列长篇小说《中国屏风》:《单筒望远镜》《骑飞鱼的人》《贾奈达之城》《时间的囚徒》,以及描写成吉思汗在中亚和中国著名道人丘处机会面的历史小说《长生》。另外,他还创作有描绘北京中产阶层生活的系列短篇小说小说《社区人》,以及带有后现代风格的短篇小说《时装人》系列,和少年生活系列短篇小说《我在那年夏天的事》。此外,还出版有诗集、中篇小说集、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随笔集、游记等,出版有80多种版本。他的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文、韩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和越南文发表和出版。

  他曾获得了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山花》小说奖、北京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编辑奖、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状、《小说月报》百花奖优秀编辑奖、萧红小说奖优秀责任编辑奖、郁达夫小说奖优秀编辑奖等十多次。

  目前有很多作家在通过阐释传统经典来写作,就叫“文化散文”,对此,我是有些看法的。

  实际上,这些写作就是对《四书》《五经》的集注的集注的集注的集注的集注,意思真的不大。六十多年来,汉语散文有三次值得重视的起与落,一是成为“杨朔风格”的散文;二是19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归来者”们的散文,叫“重放的鲜花”,出现了很多好散文;第三,我觉得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呈现出诸如张承志、张炜、史铁生等等一大批新散文家们的巨大贡献与冲击力,无论是作品还是理论,迥异于以往,开启了中国新散文的大幕。

  而还有一批比之稍稍后起的一批散文家,用新散文的理念,贯穿了他们二三十年的写作,尽管他们的写作源泉各不相同,但在各自的域界里大气蔚然,形成了一种汉语散文的“中坚”力量。近年,北京写作圈里有一个关于新散文“四人帮”的比喻(有点玩笑),祝勇、周晓枫、张锐锋和蒋蓝,几乎就是当下新散文的高峰时段。他们每人都有上百万字作品摆在那里。在祝勇的推动、阐释之下,这四位特异的散文家加上黑陶等等一二十位散文家,贯穿了近二十年的散文写作,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深入和持续。新散文家对汉语散文文体的开掘意义必将落地开花……另外,《人民文学》近年来力推“非虚构写作”,发表了不少前卫之作;还有“边地散文”,比如作家李娟、刘亮程的西域散文;还有“闺阁体散文”,作者多是80后、90后的女作家,纳兰妙殊、陆蓓容、沈书枝、张怡微等等,她们一般受过大学教育,题材就不局限于以往女性题材那点东西了,她们用非常细腻、独特的写作触觉来感知这个宏阔的世界。她们喜欢呆在家里冥想,写日本、台湾、写植物、写古典诗词背后的温情,文章充满柔媚气息,读者面广,影响也很大。

  祝勇自从进入故宫博物院担任故宫学学者以来,依托故宫丰富的藏品和材料,对历史尤其是波诡云谲的晚清历史进行了一次富有文学意味的想象,如同他自己所言,要“做一个历史的侦探”,重新结构出一种他心目中的历史叙事。他的《故宫记》《故宫的风花雪月》等一系列散文、历史新著,就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

  散文家张锐锋一直奔涌着他语言的洪流,展示了他生命意识极其磅礴、丰富而又细腻的表达。他的散文里,“乡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关键词,他的长篇散文《马车的影子》以及“河流”系列等等,我读得“几乎要崩溃”,散文写到这个与中长篇小说相抗衡的长度与深度,我要说,他写得真好。这是张锐锋的言路。    

  蒋蓝是诗人,散文呈现出浓郁的西南地域性,“地方性知识”与诗人的个人经验相结合,另外还具有学者性的考据功夫,淬就出一种极具个人化的叙述。在非虚构之书《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里,又还体现出一部分小说家的“想象”,体现出一种综合写作的能力,作为一个比较全面的写作者,将散文的概念予以了大大拓展。这正如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将以前的“游记”,扩展为一种包罗万象的伟大的跨文体一样,他所到一处,一口气就写出二三十万字,他把置身的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个人视觉的梳理,这早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散文了。记得恩达尔这样说过:“如果伊斯兰国家认真去读奈保尔关于那些地区的游记,他们会意识到作者关于伊斯兰的观点其实是非常委婉的……他(奈保尔)对伊斯兰教进行了批评,其特别之处在于他指出,伊斯兰文化与其他由占领者引进并占主流的文化有很多共性。”

  2015年周晓枫获得了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她通过女性敏感细腻的触觉,表达了个体的生命经验,尤其是那种对错位的时代让人不舒服的个人化抵抗,当然这种抵抗是以审美的方式来表达的。比如她对“贝壳”“铅笔”这类东西的着迷,她从庸常的世界里提炼文学纯金,脱颖而出,从而使她的文本获得了审美的价值。这是非常难得的散文品质,我真没想到散文还能写到这种程度。

  当然,散文多元化不是场面上的,而是实实在在就在发生。老一辈散文家笔耕不缀,比如董桥还在写作,似乎具有“一种长效机制”。有一天我看到某散文家出版两本散文家,我说“你就是小董桥”,哪知道对方不高兴了,说“我就是我,与董桥没关系。”但董桥这类现象,还没有在西南地域里出现。中国大师级的现代作家里来自四川的很多,当时有一种四川传统。八九十年代四川文学最大的贡献主要在诗歌,这个谱系保持到了现在。但当代四川优秀的小说家均是个体,阿来、何大草、罗伟章、凸凹等等,像孤独的峨眉山一样独秀,没有形成一种群体实力。散文、随笔领域就更孤独了……

  ——原载《四川文学》2015年10期“名家小辑”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