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黑暗中的存在:一本内地省份民刊的生长记录

2014-01-17 09:43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刘泽球 阅读

  黑暗中的存在:一本内地省份民刊的生长记录

  刘泽球

  时间以其酸性的腐蚀力量将记忆打制成质量和结构待验的冰冷之物。受编辑之邀,撰写这个短文,并不意味着对《存在诗刊》这样一份不为太多人所知晓的民刊的自我妄言,从而虚拟性地争取时间向度上的伪边缘属性,只能说是对《存在诗刊》十年来若干精神事件和历程的一次记录。真正意义的评说来自外部和他人,“我说”只意味着“我”说。

  回顾《存在》的十年,恍惚又进入了文字中深深刻下的那些被激烈言辞、思考无法停速、彻夜难眠混合着酒精、烟草迷雾的血液嵌入血液的疯狂时光,文字和激情象旺盛的剑麻在体内生长。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存在》一直保持与外界的隔绝,进行着团体性的内部精神操练,其结果是在较少受到汉语诗歌当下写作潮流影响的情况下,获得了某种独立的自足性,尽管这种独立的自足性写作使《存在》的相当一部分作品始终处于被外界排斥、视而不见、乃至诋毁之中。但这就是《存在》,一群偏安内地、却拒绝地域性符号的匿居诗者。

  让我来写一些关于《存在诗刊》的文字,还是从《存在诗刊》自我历史的若干年份说开吧,这样或许更客观和直接一些。

  缘起:在沉默中启程

  1992年初,因为大学时代的一本三人诗歌合集《隐痛》,我与陶春相识,既而是索瓦、梁珩、吴新川、谢银恩,之前他们已在一起操练了多年。我们之间的友谊和写作上的高密度交往、碰撞,使《存在》的创办有了最基本的精神前提和基础,正是这几个人构成了后来《存在》相对固定的核心成员。

  1994年冬,我已经从内江师专毕业回到德阳,用攒了一年多的工资和奖金,买了台原始武器般的286个人电脑(甚至没有硬盘,仅用5寸软盘输入)。在我的提议下,大家决定办一个刊物。那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我们摸到谢银恩当时供职的内江史家镇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就着摇曳的蜡烛光,商量刊物的名称和栏目,直到凌晨时分,一直没怎么发言的索瓦说:“干脆叫《存在》吧”,大家从疲惫不堪中猛地振作起来,于是这个具有中性意义的刊名确定下来。曾经有人将《存在诗刊》同存在主义联系起来,以为是对后者的一种攀附,是对西方现代派的“生吞活剥”,显然他们经验主义的眼光产生了误读。陶春在《存在诗刊作品集》第二辑的发刊词中,阐述了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存在一词作为整个欧洲之思的动力核心,即:对人本身之在穷竭的追问和不懈努力的争取和命名。在东方,它的同义词则被称为‘道’。”

  1994年底,《存在诗刊》第一期面世,为电脑打印的16开杂志,封面印有倒排的德文Sein(意为“存在”),共复印20份左右,主要送给身边交往的一些朋友。1995年11月,《存在诗刊》第二期出来,也是电脑打印的16开杂志,封面同第一期,复印20份左右,浙江朋友王川利用单位的印刷机帮忙胶印了50份比较正式的刊物。《存在诗刊》就是在这样一种物质上极端贫血的状态下顽强地分娩下来的。

  改版:向外言说的开始

  1996年,《诗神》推出了一个专门介绍民间诗刊的栏目,《存在诗刊》被作为第一批介绍的民刊。此后,我们陆续接到外地朋友来信索要刊物,而《存在诗刊》少得可怜的印数和粗糙的装祯显然满足不了交流的需要。于是,1997年夏天,正式印刷的《存在诗刊作品集》第一辑面世,小32开,牛皮纸封面,共印500册(此后一直保持这个印刷数量、封面和300页左右的厚度),收入了《存在诗刊》同仁1992—1997年的主要作品,文体包括有诗歌、文论和散文。这一辑作品的质量和丰富程度在《存在》的成长史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陶春的诗歌《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双重肖像》、《一个愤怒夜晚的上升》以其鲜明的批判态度、犀利的语言锋刃和超现实主义的时空断裂感创造了一代青年的心灵志,《复活的赞歌》则使从爱默生《自然沉思录》中获取的泛灵思想和自然意志论构成了他写作的另一个重要资源。索瓦的诗歌《到处都是灵魂》和系列实验散文具有女巫式的寓言属性,不仅反思人的多棱面处境,更直接指向世界深渊底部的隐秘意志存在,超自然的魔幻性与现实性共在。梁珩的诗歌《临界之点》、《无所依傍》、《呈现》等追求一种神秘主义倾向的自我质问。吴新川的诗歌《在监禁的目光下》、《呼唤》、《挽歌》等肯定和彰显了艺术的抗争意识,呼唤诗者的崭新出场。谢银恩的诗歌《火标》、《献辞》力图复活德国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诗歌精神。刘泽球的诗歌《回应面具生活的心灵》、《对一个无魂者的反诘》、《阿尔一些混沌之夜里的凡高》等将自我存在和世界表象矛盾重置,提炼出生命本我面目的自觉,《守夜者之歌》、《倾听:灵》、《梦中生殖的手》等企图通过梦态叙写建立泛灵化的诗歌空间。这一辑的诗歌编选是一次坚硬的精神经历,同仁们对彼此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打磨,许多作品都作了大面积的删减和浓缩,以求达到语言和意识的精粹度。

  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这一辑的文论,占了整本刊物1/3的页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非常厚实、有力的。而这些文论中只有刘泽球的《面具•虚伪的手——对严肃写作的一次理清和修正》曾在《西藏文学》和《诗神》上发表以外,其他的都没有正式发表过。批评家孙文涛写到过:“《存在诗刊》因其不好懂(由于大量长句式略晦涩、艰奥的文论体)而易被不少人忽略”。这或许便是原因所在吧。且让我回顾一下这一辑的重要文论:陶春《诗者及其信仰》、《不再诅咒的诅咒》、《诗者的职责》,梁珩《双重的信仰和斗争》、《抒情与严肃诗中的诗性和诗意》,刘泽球《面具•虚伪的手——对严肃写作的一次理清和修正》。这些非体系性的、但观念性比较强的文论确立了《存在》最初的若干个我特征性的概念:严肃写作,诗者使命,面具意识,艺术创造活动的职业化,写作的警觉,语言的尊严,反对集体写作,艺术和生命的双重抗争取向,对人之处境的关注和命名。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