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徐妍:2000—2008青春写作综述

2012-09-29 20:5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徐妍 阅读
 从市场到文坛的“80后”写作。

  每一代人的成长都有其特殊的成长仪式。对于80一代人来说,写作是他们成长阶段集体的加冕礼。在当代中国,还没有哪一代人如“80后”那样,集体地将写作作为表达自身的方式,且由此登陆市场与文坛。

  80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与这个时代的文化环境密切相连。正是在文化转型期市场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下,1999年由前辈作家与《萌芽》杂志社联袂举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催生了80一代人的写作创造力。从此,80一代人发起了一场青少年写作的全民运动。他们在表达自身的同时,也书写了以“80后”为主力军的青春文学图景。

  80一代人大多信奉张爱玲的说法:“出名要趁早。”2000年,韩寒的《三重门》在图书市场上的成功畅销,对“80后”而言,无疑具有偶像般的巨大诱惑力。加上图书市场出版方的需求和运作,“80后”作品开始一波又一波地正式出炉。

  2001年和2002年,东方出版中心推出了第三届、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一等奖得主郭敬明的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奖赛”一等奖得主甘世佳的散文集《十七岁开始苍老》等“大都市青春丛书”,颇有阵容。尽管这些作品难以产生如《三重门》一样的轰动效应,其首印数仅在10000册之内,但还是带动了青春文学图书的生产。

  到了2003年,随着萌芽书系——国内畅销青春文学图书品牌诞生,“80后”写作成为抢眼的文化现象。2003年伊始,春风文艺出版社进军青春文学领域,一部《幻城》首印数10万册,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50万册,这既让郭敬明成为“80后”的领军人物,又让春风文艺出版社一跃成为该领域的排头兵。

  2004年和2005年,“80后”写作成为国内各家出版社争夺的“抢手货”。“80后”代表人物如郭敬明、张悦然、春树、笛安、周嘉宁、朱婧、蒋峰、苏德、水格、宋静茹、徐璐、徐敏霞、那多、蔡骏、李海洋等一批“80后”成员先后成为接力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重点打造的对象。一时间,青春文学图书占据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市场销售额的半壁江山。这种火爆的青春图书市场直接呈现了青春文学繁荣的一面,可也同时埋伏了危机。

  结果,2006年,青春文学图书市场很快出现了衰颓趋向。春风社不再一次性大规模投资、批量包装,而是选取小股份分批投资、个别包装:1月打造周嘉宁的长篇《往南方岁月去》;3月打造朱古力的长篇《绝杀》;4月打造徐璐的中短篇《从此尽情飞去》;6月打造笛安的长篇《芙蓉如面柳如眉》。曾经力推青春文学的其他出版社对青春文学图书产品投资同样大幅度缩减。只有少数人气旺盛的“80后”作品获得了出版。如: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张悦然的《誓鸟》,华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曾炜的长篇《米奇的甜点屋》;作家出版社9月以首印20万册的场面隆重推出了“小妮子”熊静的长篇《仲夏夜之恋》;中信出版社9月出版了蒋峰的长篇《淡蓝时光》。

  2007年,青春文学图书似乎有所回升。这一年,春树的《红孩子》、鲍尔金娜的长篇《紫茗红菱》、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等知名“80后”的力作得到了出版,青春文学市场似乎在大盘动荡后出现反弹。但整体上,青春文学从繁华到落寞的态势依然没有改观。不过,出版方这种审慎的态度隐含了青春文学图书生产的理性回归。

  当然,以“80后”为主力军的青春文学登陆市场和文坛之后,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文学的实绩来确证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并最终以告别青春文学的方式完成其青春的成长仪式。

  “80后”写作的文学实绩首先表现在对现当代文学中反叛主题的接续。自韩寒的《三重门》开始了反叛主题的书写之后,春树、易术、李海洋等接后。春树的小说《北京娃娃》(远方出版社2002年版)包括了“另类”青春小说的主要因素。易术的长篇《陶瓷娃娃》(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以几个少年的小圈子文化对抗教育的“围墙”文化。李海洋的长篇小说《少年查必良伤人事件》(接力出版社2005年版)索性将“混混”确立为小说中少年主人公的人生理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80后”的成长,反叛立场日渐理性和冷静。如春树的新作《红孩子》虽然是《北京娃娃》的前传,但反叛立场已经从极端的姿态转变为一种内敛的对抗。

  “80后”写作的文学实绩还表现在对现当代文学中青春期疼痛主题的改写。青春期的疼痛和迷茫是现当代作家作品中一个常写常新的内容。“80后”写作断裂了以往前辈作家将个人化伤痛与集体、时代联系在一起的思路,他们更倾向于以抚摸伤痛的方式逃避集体与时代的困惑。“80后”对疼痛主题的书写应该从郭敬明的《爱与痛的边缘》、《幻城》开始。它们充溢着“一半忧伤、一半明媚”的感伤与疼痛。《1995—2005年夏至未至》竭力走出以往单纯的疼痛,让爱、恨、眼泪、拥抱、繁盛、离散、死亡聚集其中。《悲伤逆流成河》在疼痛主题中增加了残酷的要素。张悦然的作品也着力于“疼痛主题”的书写。张悦然从《葵花走失在1980》出发,经过《樱桃之远》、《十爱》、《水仙已乘鲤鱼去》至《誓鸟》,其主题一直完全“服从于一种酷爱的意象的诱惑”。此外,具有“新海派”气质的周嘉宁的小说《往南方岁月去》等执拗地通过寻找自我的方式书写刻骨铭心的疼痛,细腻而坚韧。宋静茹的中篇小说集《只爱陌生人》将疼痛描写得尖锐又细腻。需要说明的是:“80后”疼痛写作大多追求的不是生命的悲悯,而是时尚的自恋。譬如朱婧的小说集《关于爱,关于药》周身散发出精致的疼痛之感。

  “80后”写作的文学实绩也表现在对现当代文学中理想主义话语的新解。虽然“80后”写作随着90年代当代文学对宏大叙事的质疑,也放逐了现当代文学史中的理想主义,但“80后”写作并没有告别理想,而是试图反思和重建另一种理想主义。笛安的长篇小说《告别天堂》追寻爱情的炽热、纯粹、净洁、美好,由此建构了“80后”爱情、生命、理想的根基;中篇小说《莉莉》和《怀念小龙女》借助童话般的故事内容,让反思、悲悯和爱生长于理想主义内部。徐璐在小说散文集《西安1460》、小说集《从此尽情飞翔》以及长篇小说《滴答》重建了“80后”理想主义的青春观:主张反叛却坚持信念;心怀忧郁却追寻希冀;接受残酷却涌动温暖;憧憬阳光却警惕时尚。如果用徐璐的话表达就是“感恩、珍惜、爱”。此外,徐敏霞的纪实散文《一股液体流经西海固》中将苦难视为理想主义的重要元素,反拨了“80后”的享乐主义。鲍尔金娜的长篇小说《紫茗红菱》在机智、风趣的讲述中表现了“80后”的宽厚和乐观。

  “80后”写作的文学实绩还表现在对现当代文学中形式探索的继承。“80后”写作迄今为止还缺少自主性的文体形式,但他们已经萌生了自觉的形式探索精神。蒋峰的《维以不永伤》等作品颇为迷恋先锋派和西方现代新小说手法。《淡蓝时光》尽管由先锋叙述改变为时尚化的故事模式,但小说肌理依然渗透着渗人肌肤的“冷”。水格一开始似乎与蒋峰的路数相反,长篇小说《半旗》和《一个人的海市蜃楼》不是追求叙事的先锋性,而是倾心于故事的可读性,以情节的时尚设计、动漫的奇幻思维带动想象力的飞翔。然而,到了《隔着栅栏的爱情》《刻在树干上的结夏》,他似乎又退守到青春写作的经验道路上,实则在尝试文学性的实验。此外,苏德的《钢轨上的爱情》、《赎》都呈现出令人赞叹的叙事功力,情节越恐怖,叙述越冷静。小饭的小说集《蚂蚁》借助形式的探索追寻形而上的思考;、张佳炜的《倾城》通过故事的迷宫追寻生命与历史之谜。颜歌的小说形式总有些让人捉摸不定。系列小说《良辰》等与长篇小说《异兽志》排放在一起,形式各异,但都旨在探索人性的奥秘。

  在回顾并分析了2000-2008年以“80后”为主力军的青春文学实绩之时,不必讳言诸多遗憾。其一,“80后”整体上拒绝承担文学史上的重大意义,分量明显不够;其二,“80后”的阅读谱系过于驳杂且追逐时尚,后劲明显不足;其三,“80后”生活经验匮乏,题材难免单一;其四,“80后”大多生活在城市,乡土题材过于稀少。尽管如此,以“80后”为主力军的青春文学参与了80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并对既有的文学观念、文学体制产生了一股冲击力。

徐妍推荐青春读物书目

  《告别天堂》,笛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滴答》,徐璐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三重门》,韩寒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爱与痛的边缘》,郭敬明著,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版
  《两条命》,春树著,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
  《誓鸟》,张悦然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往南方岁月去》,周嘉宁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维以不永伤》,蒋峰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蚂蚁》,小饭著,作家出出版社2006年版
  《异兽志》,颜歌著,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