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叶辛:城市和文学的关系

2012-09-28 16:47 来源:文学报 作者:叶辛 阅读

  

  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一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可以不假思索地举出许多例子,比如说爱尔兰的乔伊斯和都柏林的关系,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彼得堡的关系,巴尔扎克和雨果与巴黎的关系,君特·格拉斯和但泽的关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都是世界驰名的大作家,当然都是在世界上多少为人所知的城市。但泽的名气小一点,不过我只要注明它现在的名称叫格但斯克,大家也就知道了。

  我不想以世界上著名的作家和城市的关系来作为例子,在这篇短文中,我只想以中国的城市和文学的关系,来讲一讲我的观点和想法。

  我提到的第一个例子是扬州。扬州在今天不是省会级城市,在中国今日的版图上,它只是一个地市级的城市。不过扬州的名气,一点也不比很多省会级城市来得小,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扬州和文学的关系。

  今天我们走进扬州,扬州人会请你去逛一逛城中心那条大街,这条街是改革开放以后重新拓展了马路后修建的。这条街有个说法,叫:“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说的是街面两旁的建筑,有意识地仿造了唐宋元明清的风格特点,让人一圈走下来,就像走过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我在这条长街上来来回回走过两次,一次是在十多年前长街刚修建好不久,一次是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两次的感觉都很好,游人如织、霓虹灯闪烁,轻风拂面,迎面走来的男男女女,无论是扬州本地人还是像我这样的游客,表情都是十分轻松愉快的,呈现出的是一股和谐的气氛。但我仍得实事求是地说,我没有感受到具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扬州城的古韵古风。我对扬州的记忆,不是这条长街,而是因为历代文人吟咏扬州的那些诗词和楹联。

  52年前的1958年,丰子恺先生带着他的儿子和女儿游过一次扬州,事后写过一篇“扬州梦”,在那篇短文中,他如实写道:现在我身已在扬州,然而我在一路上所见和在旅馆中所感,全然没有一点古色;但觉是一个精小的近代都市,清洁整洁……应该说,这是真实的写照。

  

  那么,扬州为什么还是如此出名、如此令人向往呢?就因为扬州和文学有着经久的不解之缘。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是老少皆知的千古绝句。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成了二十四桥的符号。二十四桥存在时,人们时常提及。二十四桥被毁时,它仍然牢牢地记在人们心头。二十四桥重新被修复时,它又被一再地引用、咏叹、朗诵。有人能一一地屈指道来,二十四桥是哪些桥的名称;有人则说,古往今来,没人说得清二十四桥的桥名;还有人说,是因为有二十四个美人在这里吹箫,才有杜牧的诗。其实,这些说法都有点牵强附会,重要的不是二十四桥有没有,古时候是不是真有二十四个美人在桥上吹箫,重要的是杜牧的诗句仍将久远地流传下去,就像它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那样。

  岂止是李白、杜牧为扬州留下过美妙的诗句,历朝历代的文学家,徐凝、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秦少游、蒲松龄、孔尚任、金农、郑板桥、康有为、郁达夫、张大千、林散之……无不为扬州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诗歌。光“扬州八怪”的那些人,写下的诗词就能编写一本书。至于唐诗咏扬州、宋词咏扬州、二十四桥诗词楹联、扬州园林名胜楹联中的妙句妙语,更是为文人雅士们津津乐道……扬州因为文学而为千百万人向往,扬州也因为文学给人留下了那么多的希冀和憧憬。要不,清兵屠城十日,把个扬州城杀成了一片废墟,扬州何以会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佳话?

  如果说扬州城是因为历代文人的吟咏而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话,那么位于浙南山地西北的遂昌,则是因为汤显祖写下了传颂400多年的《牡丹亭》而为人所知。汤显祖不是遂昌人,他只是上书皇上,得罪了宦官,先被贬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又为万历皇帝的一道诏书,于1593年到遂昌当了五年的县令。这情形和白居易贬杭州、柳宗元贬柳州、韩愈贬潮州、苏东坡贬海南文昌、滕子京贬岳阳、王阳明贬龙场驿有相同之处。在封建社会里,这可以说是常见的现象。不同的是,汤显祖对四面环山的遂昌颇有感情,为官一任五年,造福遂昌一方。那时候虎患连连,汤显祖组织了对经常进城伤人的老虎的狩猎队,剪除虎患;他还有一大政绩,那就是“纵囚观灯”,在欢乐的元宵之夜,把犯人从狱中放出来,和老百姓一起站在河畔观灯,感受那人间自由生活的美好。勤政为民地整饬吏治,把原先破败的遂昌山城治理得井井有条,连他本人也不无自得地赞道:“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简直成了世外桃源,可谓政绩显著了。可今天的人们谁知道汤显祖做过的这一件件实事了?人们知道的只是,汤显祖在遂昌写出了流芳千古的《牡丹亭》。遂昌也因《牡丹亭》为世人所知,尽管事情过去了四百年,直到今日人们走进浙江西南部、瓯江中上游的遂昌,还要走进汤显祖纪念馆,品一口汤显祖当年喝过的“龙骨丽人”茶,尝一口汤公饼,在后花园欣赏一出《牡丹亭》的折子戏。如果逗留时间长一点,就会发现,遂昌城里有汤公酒楼,很多饭店里喝的,还是上口醇厚的汤公酒,工艺品商店里,还有汤显祖的黑陶塑像出售,墙上挂着汤显祖教伶人演《牡丹亭》的画作……有人说,历史上做过县官的人多如牛毛,光是在遂昌可考的县官,就有三百多。而唯有汤显祖的名字,记在人们心中,至今仍在被遂昌人深深地怀念。《牡丹亭》不朽,汤显祖不朽,文学以它特有的方式滋养和影响着小小的山城遂昌,遂昌的人文历史,也因了汤显祖和《牡丹亭》而显得厚重迷人。   

  说了两个古人的例子,该讲一讲今人的例子了。离湖北省的省会武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汉江平原上,有一座小城潜江。这地方的土壤肥沃到一种神奇的地步,不止一个当地人在给我介绍情况时,都说过只要折下一根树枝,插进土里,这棵树枝就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的传奇细节。比这细节更出名的,是曹禺先生和潜江的关系。

  曹禺先生写过一篇“我是潜江人……”的散文,在文章中他写明了,他出生在潜江,只是在幼年的2岁时,就随父母家人离开了潜江,定居到天津。此后他再没到过潜江,身居高位、功成名就以后,他多少次都想过要回潜江看看,但都因种种原因,失之交臂,不曾再到故乡潜江走一走、看一看。

  这实在是件遗憾的事情。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