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欧阳应霁的香港 家是心中的历史

2012-09-28 14:46 来源:新京报 阅读

\

  欧阳应霁香港跨界创作人,游走两岸三地,工作涉及设计、写作、绘画、出版等多个领域,用他自己的话来总结是“矢志做个贪心的,快活的,认真的跨媒体导游”。作品有《我的天》、《爱到死》等漫画系列,图文创作有《一 日一日》、《寻常放荡》、《两个人住》、《回家真好》、《香港味道》等。

  欧阳应霁顶着一头标志性的螺旋状白发,谈到开心时手舞足蹈,像个大男孩。从漫画、电台、饮食、旅游到家居设计,这位跨界的多媒体创作人,一直在动用各种手段描绘自己心目中的香港。是的,香港是香港人的精神家园,香港人心里都装着一本或厚或薄的家史。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地区,面积约110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00万。大屿山位于香港西南面,是香港境内最大的岛屿,面积146.75平方公里,比香港岛大84%。大屿山大部分地区属于离岛区,最高峰凤凰山高934米,天坛大佛坐落于大屿山宝莲寺,是全球最大的室外青铜佛像。

  从前 香港是一段记忆

  对我来说,“家”就是一段历史。

  我生长在香港,当然可以说是地道的香港人。但是我们这些人的上一代,我们的父母,都是早年从内地移居过来的。他们在那个时代可能因为种种政治或经济上的原因,比如逃难来香港,或者过来做生意,本来没有打算在香港留下来。

  香港不是父辈们的家。英国殖民统治时代,香港是被割让出去的,香港人有个说法叫“借来的空间、借来的时间”,空间和时间都是短暂而不确定的,不知未来在何方。我的父母几乎是“不小心”来到香港,经过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起飞,他们刚刚开始相信,香港是自己的家。马上到了1967年,受到内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香港也发生了暴动,左派走上街头对抗港英政府。那时候我还小,大约六七岁,记忆中的感觉就是“外头有热闹”,思维上似乎也是紧张而兴奋的,像在看戏。

  我家住在九龙城里,1982年我在九龙循道中学读完大学预科,然后去念香港理工学院的设计系,就这样离开家开始迁徙。说是迁徙,其实也不过搬几次家而已。到目前为止我在香港一共搬过五次家,从城里越来越往郊区去,从热闹的市井,小时候熟悉的街区,越来越离群索居。其实香港的学校大都没有住校一说,因为没有房间给学生们住,所以多数人都是住在自家,但我却要搬出来,和一个男同学“同居”——这个词说起来好笑,当时真的有另外的同学误会我跟他是“那种关系”,因为刚巧他的家人搬走了,我就住到他家里去。我们很要好,真的睡在同一张床上,只是没有发生什么关系而已。

  很好玩的大学时光,我住在同学家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开始慢慢觉得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这样就搬到一个新的房子里自己住,房间很小,不过十几平,离我家不远。很烂的房间,但是很开心。有多少人会把自己住过的所有房间,包括酒店,都拍下照片来?我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即便是临时落脚的地方,那也是我们生活过的空间,是我们偶然获得的家。尤其现在手机、相机这么轻便,我会留意拍下每一张我睡过的床。就像小朋友会有梦想,在树上建造一座树屋,现代都市里的小孩可能不再做这样的梦,但依然会希望有某种独立、私密的空间属于自己。   欧阳应霁的系列作品,基本都以香港本身作为题材。从美食到市街,从文化到生活,欧阳应霁塑造了一个纸上的香港,那大概也是一代港人的心之所系。

  回归 动荡中的精神寻找

  我在大学里做的毕业论文叫做《香港家居观念》,因为是写出来要交给老师评分的东西,所以很认真,无论如何要讲出一些观点。我当时就分析香港人对于“家”的认知,得出一个答案:在香港,“家”的观念其实是破裂的、离散的。

  为什么这样讲?在八十年代我读书的时候,邓小平已经决定要收回香港,这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所有在香港生活的人,到这个时间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家在哪里?很多人想到要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澳洲,我家人也有过这样的考虑。经历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心中稍稍安定,准备在香港扎根下来,这时候因为要“回归”,他们又在纷纷离开。好像慢慢凝聚起来的香港,突然又散掉了。

  这时候动荡的感觉,才真正冲击我的心灵。身边很多朋友移民,我爸妈跟我妹妹也出去了,到加拿大。然后我跟我弟弟也一起过去到那边看看,但真的只是看看,过一个礼拜就又跑回香港。老实讲我不习惯加拿大的生活,夏天还好,到处都是绿色,但我们全家过去的时候是冬天,实在受不了那里的寒冷。当我离开香港,这时候才念起香港的好。有什么是香港令我割舍不下的?生活环境、吃的、喝的,这些是比较表面上的东西,我觉得最放不下的,是在香港累积出来的一种混搭的精神。从八十年代开始,虽然我们一直还在港英政府统治下面,但是香港人会感觉到潜在的指引,来自内地政府的某种动作或者态度,一直到九七回归算是正式接管过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要说香港精神,或者香港作为我的精神家园的本质,我觉得就是那种有点顽皮、有点搞怪、有点好玩和“不一样”的个性,家长不一定喜欢,但是小孩子自己很开心。

  我父母在加拿大住了三年多也回来了,只有妹妹和妹夫一直留在那边,我和我弟在香港有工作。我离开学校做了一些设计方面的工作,觉得还不够,就又跑回学校读第二个学位。1987年毕业的时候,父母不晓得从哪里找来一笔钱,替我贷款买了第一个房子。香港比较“厉害”的家长会这样,在你还年轻的时候,他们愿意给你第一笔钱,因为你开始工作了,可以开始供房子。让我满足有自己“树屋”的梦想,就从那个时候开始。

  离岛 距离中的香港味道

  1988年我开始在香港商业电台做事,也去台湾等地到处跑,到1990年从台湾回香港以后,我就把家搬得又远了一些,到大屿山,也就是离岛。离岛是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之外的260多个小岛,大屿山、长洲岛、南丫岛是面积比较大的几个离岛。在大屿山住到现在快要二十年了,我住的社区里主要居民是外国人,所以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已经移民了——移民到老外比中国人更多的社区,移民到香港的离岛。

  住在离岛,会不会感觉“香港味道”更远了一些?其实我觉得很好玩,因为我挺爱坐船,每天坐船进城,再从城里头坐船回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头我写过,说我真正觉得脚踏实地的时间,是从这里开始。因为慢慢在一个浮动的状态下,进入到一个要工作谋生的大城,好像激烈运动之前的暖身。到了下班的时候,又是这样的一艘船,载着我慢慢回家,基本上一上船我就觉得已经回家了,因为在船上可以睡觉,可以看书,区别只是没有脱下裤子而已。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