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苏东坡谪居黄州遗址何在?东坡文化源头在哪?

2012-09-28 14:02 来源:光明日报 阅读

 

\

  雪堂 北宋元丰五年(1082),苏轼建草房于东坡之上。房子落成之日,适逢大雪,有感于自身的处境,苏轼绘雪于房中四壁,取名为“东坡雪堂”。

\

清末黄州古城图

  ▲何学善
  1949年起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校长、辅导员等职。1960年在华中师大历史系学习毕业后,在黄冈县教育局、黄冈县团风中学任职任教。1979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现为黄州东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以苏轼文章记载、《黄州府志》地图标识和实地调查考察三者为依据,考证苏东坡黄州居住遗址分别是:黄泥坂在今八一路东端一段坡路上。东坡、雪堂在今黄州中学与黄冈日报社两山之间。定惠院址即今之定花院处。临皋亭在青砖湖社区薅儿咀。

  苏东坡的名字,承载着黄州人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和感情。苏轼贬到黄州以后,一变成为苏东坡。他是我们黄州的苏东坡。今天的黄州人如果对这位老住户的住址都弄不明白,不仅愧对先贤,也会贻笑天下。

  我在黄州城有一段特殊的经历。解放前我在城内读初中,又在东门外读高中。解放后60年代初,我在东门外县文教局工作多年。我对黄州城内外的街道,以及东门外一带的原始地形、地貌,至今历历在目。

  现在根据苏东坡的有关诗文、明清古地图的有关标识,结合我过去对城内外地形地貌的了解,谈谈遗址的今址问题。

  黄泥坂、东坡、雪堂今址

  黄泥坂,虽然不是苏东坡居住遗址,但它是苏东坡在临皋亭与东坡、雪堂之间的重要来往通道。黄泥坂是我们今天寻找临皋亭、东坡的路标。如果没有明弘治图,关于黄泥坂的标识,我们今天很难认定东坡、临皋亭的今址。不错,黄泥坂,本是一般的黄泥土坡,但它一旦有幸同名人结缘,因而为名人“点染”,它就如同用茅草搭建的雪堂一样,理所当然地成为东坡文化遗存。何况苏东坡,对黄泥坂又情有独钟,他不仅仅“点染”,而是“浓墨重彩”地歌之咏之。苏东坡把这段遍布卵石的黄泥之路,看成是他在政治上被摧残之后,在黄州又遇到了艰辛难走的道路折磨。苏东坡在《后赤壁赋》里也提到这条路:“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从黄泥坂路标的指引和黄州当时地形、地貌,我们知道苏东坡的走向,是由北向南,从高处向低处走,回到临皋亭。我们又从地图上临皋亭的标识,很容易知道临皋亭的大概地理位置。苏东坡又在《黄泥坂词》里写道:“出临皋而东鹜兮,并丛祠而北转,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这是苏东坡从临皋亭出门,由南向北走,由下坡向上坡,到东坡的路线。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点一线的遗址格局,南面是临皋亭,中间是黄泥坂,北面是东坡、雪堂。清光绪十年的地图上标识有:从六甲街到西湖止,是一带由北向南、北高南低走向的丘陵,结合我看到的地形、地貌,我认为黄泥坂的今址,就在八一路东端的一段坡路。东坡、雪堂则在黄州中学与黄冈日报社两山之间。

  有些外地专门研究苏东坡的专家学者,虽然没有亲自来黄州考查,但他们从文献资料上,对东坡雪堂等遗址的研究却很有见地。比如林语堂,对黄泥坂就有很精彩的评述: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的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三分之一里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苏东坡日日横过黄泥坂,而后到达黄冈的东坡,他还写了一首流浪汉狂想曲,名之为《黄泥坂词》。   台湾学者李一冰认为:“东坡在州治之东一百余步的山麓地方。”他认为,“这块荒地所在,原无地名。因在黄州城东门外,苏轼给这个乡野之地,命名为东坡,自称东坡居士。同时,苏轼又在东坡附近,距州门南向四百三十步的地方,寻得一块旧作养鹿场的高地,盖起了雪堂。”

  我认为以上各位先生说的东坡、雪堂、黄泥坂地址的大方向,绝对正确。

  苏东坡逝世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张文潜),他先后来黄州三次,在黄州住了七八年,应该说他对宋代黄州城情况,是相当熟悉的。他说当时黄州的宋城是:“黄名为州,而无城郭。西北江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间为藩篱。”有城,但很简陋。他有篇文章里提到:“入东门而右回兮”,这里说的东门,就是宋城的东门。陆游来黄州时是“自州门而东”,张耒是“入东门”,他们互为印证。苏东坡《日日出东门》诗里的东门,也是这个东门。证明他是从东门出来,再到东坡。

  苏东坡在给王定国的信里写道:“近于侧左得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这里的“侧左”即住屋之左,就是临皋亭之左,系指城外东坡一带。

  苏东坡在《雪堂问》里写道:“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什么是“东坡之胁”?就是指东坡山的半腰处。黄州城不管是宋城还是明城,都是北高而南低,城内南面都是小乳头山,怎有“东坡之胁”?这里说的“东坡之胁”就在黄州中学与黄冈报社两山之间。

  陆游在公元1170年8月18日晚,从长江下游来到黄州,19日陆游出东门去东坡,他看见的东坡是:“冈垄高下,到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范成大于1177年8月23日从长江上游来到黄州,他看到的东坡是:“郡东山垄重复,中有平地,四向皆有小冈环之”,他们两人,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来到东坡,而他们看到的东坡外景都是一样的,证明他们的描写是真实的。参看清光绪十年的地图,我们知道他们的描写就是东门外的一带丘陵处,更觉他们的描写是可信的。

  这里我还想说说东坡,苏东坡从定惠院迁到临皋亭,他写诗说:“全家占江驿,绝境天为破”,十分高兴。但转念一想:“饥贫相乘除,未见可吊贺”,还是高兴不起来,因为“饥贫”没有解决,怎不叫人揪心!后来在东坡办了小农场,他的心情好多了,一口气写了“东坡八首”,又先后写信告诉各地的亲友。毕竟吃饭是天大的事。黄州的东坡这块土地给苏东坡解决了经济危机,又为苏东坡以后的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可见东坡不是一般的东坡。

  定惠院的变迁及今址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