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叶圣陶知遇丁玲 热情提携才女作家

2012-09-28 11: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阅读

  叶圣陶知遇丁玲

  杨建民     

    1927年12月,著名的《小说月报》18卷12号的重要位置,刊出了一篇名为《梦珂》的小说。小说感触深挚,描写细腻,极具特色,因而引起很大反响。小说作者的署名在文坛上显得颇为陌生——“丁玲”。不久,同一作者的一篇《莎菲女士的日记》又在《小说月报》重要位置刊出。这篇“日记”,以青年女性追求理想灵与肉统一生活的描写,来表现一代觉醒者的苦闷和热望。由于主人公精神思想展示大胆而袒露,一时间,引发了更强烈的反响。

  不长时间,同一作者的《暑假中》刊出,《阿毛姑娘》刊出……《小说月报》破例地为一个不知名的作者连续发表小说,并且均占重要位置,这实在有些罕见。自然,这有赖于丁玲作品的水准,但也离不开编辑的大力推举。

  1

  在今天,丁玲当然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当时可不是这样。对编辑,后来以“丁玲”之名在文坛驰骋多年的作者说:“当年要是您不发表我的小说,我也许就不走这条路。”这编辑,就是文学研究会主将,当时在文坛已颇有名声的叶圣陶。

  叶圣陶是在代郑振铎编辑《小说月报》时发现并发表丁玲的。当时的《小说月报》,经过新文学重要人物沈雁冰(后来以“茅盾”名世)大力改造,成了新文学运动的重要阵地。后经郑振铎等人的努力,《小说月报》在全国文艺界,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段时间,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叶圣陶,正代郑振铎主编该刊物。在来稿中,他发现了一篇寄自北京的小说《梦珂》,读出了别具的新意,便立即安排发表。

  《梦珂》的发表激发了作者,她立即写下了自己的成名之作,也是代表作的《莎菲女士的日记》。这篇小说,用丁玲晚年的话来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不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莎菲追求的,最根本上说,是生活意义。因此,她对待爱,既不顾及什么礼教束缚,同时也是严肃的,认真的,纯洁而神圣的……莎菲苦闷,彷徨,那是因为她始终不泯灭理想,她是理想主义者。”这样的作品,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真正惊世骇俗。就在后来几十年里,这篇作品仍因其内容而毁誉参半。当时将它发表出来,编辑的眼光和魄力也确实值得人感佩。

  不仅如此,叶圣陶在编发了丁玲这几篇小说后,又给丁玲写信,以为她可以出一本集子了。并说如果作者同意的话,他可以代为与开明书店交涉。小说发表已算幸运,出书就更叫初出茅庐的作者意外了。她当然立即同意。经过叶圣陶联系,丁玲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于1928年出版。小说的连续发表和小说集出版,丁玲的名声在文坛越来越响亮起来。

  数十年后,丁玲在回忆起此事时,感激之情依然浓烈:

  我写完第四篇小说《阿毛姑娘》,把它寄给了叶圣陶先生,叶先生把它发表在《小说月报》上,同时回信给我,说把这篇稿子加在一起,可以编一本集子,并且问我是否愿意交给由章锡琛先生主持,他自己也参加编辑工作的开明书店出版。一个才写了四篇小说的学徒工除了对叶先生怀着感激之情外,还能有什么意见呢。但用八十年代的眼光看来,这个学徒工实在是一个傻瓜,竟然没有想到应该请叶先生为这本小说集写序题词至少写几个字在封面上;或者请书店的责任编辑写几句评介本书内容、介绍作者的话;这一些都没有……我的第一本小说能在开明出版,我引以为荣。对于开明书店的编辑先生们,我一直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师长。几十年后,现在回想他们那时的工作、作风,仍使我感动……

  叶圣陶当时的提携对于丁玲有多么重要,这在外人也看得出来。沈从文在1934年出版的《记丁玲》一书里曾这样说:“她(丁玲)于是开始写了《在黑暗中》以次诸篇章。对于这个新作家的写作,给了最大鼓励的,实为那时《小说月报》的负责者叶圣陶。《小说月报》用了她的文章,且随即就寄给了一笔出乎两人(指当时生活在一起的丁玲及胡也频)意料以外的报酬。……作品刊载后就证明了编者(叶圣陶)的见识,超人一等,对于这无名作家作品的采用,并不见得错误。”

  因为这样的成绩,也为了更大的发展,1928年,丁玲与爱人胡也频从北京来到上海。暂且安排住下后,他们即刻想见到发现并大力支持丁玲的编辑。其实当时叶圣陶也不过三十来岁,但他的温文淳厚,使丁玲感到长者般的温暖。叶圣陶在发表丁玲作品时,并不知道作者是男是女。《梦珂》,尤其《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之后,上海编辑、出版界朋友多来向他打听作者情况,叶圣陶当然也无从说起。现在作者——年轻的女士站在面前,并不善言辞的叶圣陶对感激他的话一再推辞,只是谆谆叮咛作者:“继续写吧,认真地写。”

  此时的丁玲,已颇有了些文名。由于叶圣陶的介绍,她与出版其小说集的开明书店同仁也有了联系。叶圣陶除去关心丁玲的创作,还关心着她的生活。一次,他与老友王伯祥、徐调孚等去海宁看钱塘潮,也不忘约丁玲和胡也频一起去。这在他们彼此的记忆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2

  个性的张扬和反叛,常常导致对社会改造的热望。丁玲在展示了自己个性描写之后,因为与瞿秋白、冯雪峰等革命者的接触,渐渐对革命斗争和群众运动表现出很高热情。与先前文字迥异,她关注旧中国农民无穷尽苦难的小说《水》出版了。很快,她又写出上海工人生活的《夜会》等作品,在观念及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拓展。1933年,丁玲担任了“左联”党组书记,已经成了很有名的作家了。

  尽管叶圣陶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左翼”作家,但在这个时期,丁玲与叶圣陶,在大的事件中,看法仍是一致的。1932年“一·二八”战事发生,由鲁迅、茅盾、陈望道、胡愈之等五十余人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告全世界书》,叶圣陶与丁玲均名列其中。丁玲担任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主编时,在约稿名单中,首先就是自己以师礼事之的叶圣陶。

  意外出现了。1933年5月14日,国民党当局绑架了丁玲,并很快由上海带往南京关押。在这里,她一呆就是两年多。她不仅为此精神上受到很大折磨,在而后的岁月,她还为这次绑架遭受到无尽的麻烦。

  丁玲被捕之后,文化界为营救她及同时被捕的潘汉年,组成了“营救会”。蔡元培、胡愈之、邹韬奋、林语堂、郁达夫等著名人士,联名致电南京政府,请查明真相,将人释放或移交法院办理。叶圣陶正是签名者之一。最后,文化界的努力并没有使得当局释放丁玲,但却让国民党不敢轻易下手杀害她,还使她的活动在很小范围有了些许自由。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