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中国电影选大还是押小?大片拼凑情况非常明显

2012-09-28 10: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阅读

  大片进入投资风险时期———

  本报记者肖扬自上海报道 国产商业片一直“以大为美”,但这个观念有可能要被打破了。昨日,在上海电影节产业论坛上,资深电影发行人、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高军就为电影行业打了一针镇静剂。他表示,大片的投资进入了一个投资危险时期,而今年上半年大片的种种颓废迹象也有可能促使电影投资商今后更多地去“押小”。

  ■今年的几个大片都赔了

  2011年上半年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大片不给力,高军告诉记者:“今年的几个大片都赔了,投资1.5亿的《关云长》就赔得很惨,按说它不应该赔,因为它是《叶问》与‘子弹飞’风格的组合。”同样,投资两亿的新版《倩女幽魂》被认为缺乏惊喜、票房疲软;投资1.5亿的《战国》更是挨板砖不断,只收回了7000万的票房。从张艺谋《英雄》而开启的“大投资、高回报”的模式是否正在失去其“魔力效应”?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肯定,认为大片的命运确实出现了“拐点”。

  高军表示,大片的投资风险其实从2009年下半年就有了征兆,当时,《2012》和《阿凡达》的前后夹击,很多国产大片下场很惨,比如《刺陵》、《风云》、《孔子》、《花木兰》和《苏乞儿》等等票房都打了水漂。但是,这些影片的黯然收场并没有引起业内的警醒,很多片方认为自己的影片只是“时运不济”、“档期不佳”遭遇了贺岁档的残酷厮杀而已。随后的一段时期,影片的投资依然在不断膨胀,以至于高军特别想把“影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句话送给投资人。目前国内制作、发行、院线的票房分成是4:2:4,这意味着票房要比投资高3倍才能算是赚钱。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房地产商、煤老板等纷纷扎堆进入电影产业,使得电影投资进入了非理性的亢奋状态,“许多不懂电影产业内部运行规律的投资者,并不了解电影文化产业,只是怀着盲目的热情进来,但往往又被自己狠狠烫伤。”

  ■大片拼凑情况非常明显

  在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中国大片目前的致命弱点恰恰在于,它的缺陷都被放大了,“电影题材的大批重复、大明星空洞的串场表演以及让人乏味的大场面,都使得大片的同质化倾向和商业元素的拼凑非常明显。在观众的眼中,大片越来越像是一个个做出来的大秀场,占据着大量的放映资源,而其中所有的爆发点都是人为设置的,而不是来自于叙事,不是在观众内心自然产生的。”

  ■中小成本影片势头正“暗暗涌动”

  与大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势头正在“暗暗涌动”,今年上半年两部文艺片《观音山》和《最爱》的票房成功非常令人惊喜。高军说:“《观音山》投资1000万,票房超过7000万,投资回报率甚至超过了《让子弹飞》。中等制作的《最爱》勇敢涉猎了艾滋题材,也取得了5000万元票房。”他表示,大片式微的启示在于,让电影人学会理性地算账,“影片的性价比就是对影片的剧本、阵容、预期票房进行衡比,投拍电影绝不是阵容强、投资大就能赚钱,实际上是谁的性价比高谁就赚钱。 《十月围城》阵容不可谓不强大,票房也高,在去年贺岁档拿到了2.9亿的票房,但是它赔钱了,为什么?造价太高,花了1.5个亿。而跟它同档期上映的《三枪拍案惊奇》尽管票房比它低了两三千万,但它成本很低,直接成本才2800万。”

  尹鸿教授则表示,大片的危机恰恰说明,中国电影依靠一两部影片支撑的金字塔结构正在转变为一个更稳定的梯形结构,“以主流大片为支柱、类型片为基础、中小成本影片为补充的影片生产格局正在逐渐成形。花最少的钱拍出高质量的电影,让中小成本电影也纷纷过亿,这才标志着中国商业电影市场开始成熟,观众也开始成熟,开始进入比较健康的发展。”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