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安妮宝贝:作者应该坚持自我,坚持一种标准(2)

2012-09-28 09:57 来源:外滩画报 阅读

  A: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在生活中也许是一个坏脾气的人,或者他注意到身边很多人发脾气,收集到很多素材,但他如果写作,他不能在文字中只呈 现发脾气,他要表达出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如何克服,以及由发脾气这个事例引申出来的相关的心理、情感、精神的分析和追问,最终它体现出的是人的共通。 当然,小说所要谈论的,不可能是发脾气这种事情,它会涉及到人性深处的各个层面。它的主题复杂和广博得多。你说这小说中有作者吗?是他写的,当然有他的观 点。但这小说中仅有作者,或仅只是为了表现作者吗?显然不是,他已经打开人类与外界和自身的界限。这是一个创作者的生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遭受到质疑攻击并不意外

  B:你在回应"对待那些对你没有好感的人,你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这个问题时说,"不相逢,也不谈论对方"。那么喜欢你的读者是否对你的小说提出过建议呢?这些建议你会接受吗?

  A:我赞同一个读者来信中提到的看法,来自外界的恶意是无力的,它可以与心不相关。但来自外界的爱或善意,却是对人有力量的,因为你会想要回应 对方,给予对方更多。我的读者不会给予我的作品什么建议,他们有时会想对我说更多自己的事情,只是我遗憾没有时间一一回信或回馈。

  B:你曾说自己不适应在公众场合与读者打成一片,不过你在博客中有时会回复读者来信,而《春宴》中也设置了一条属于"读者"的线索。你和读者有私下的交流吗?比如会不会在现实里像在书中与信得那样,和读者产生比较深的交集?

  A:我偶尔回复少数看起来必要的信件,大部分信没有办法处理。但他们来信应也没有期待,或只是想说一说话。我想有这种互相理解就好。这十年来, 读者不断发生分流和交替。有旧读者离开,有新读者加入,我在变化,或者对方在变化,这都是合理的。真正的读者应该属于沉默的暗流里的大部分,踊跃攻击的那 些,其实也都读了我的书,真正的不关心,是不会读也不会特意去扭曲或评断。但如果对方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和公允,我的书就根本不属于这些人。   那些沉默的暗流里的大部分读者,有些写信给我,或根本不来信,但我们彼此确认是一种长久的信任关系。写作是在写与读中成立的,作品被阅读才具备生命力,而当作品被读者尝试用真诚去理解和感应的时候,这更是一种喜悦。

  B:有读者认为《春宴》没有突破,和你早期的作品有所雷同,你怎么看?

  A:我觉得《春宴》在立意和心境上都有很大突破。但因为它行文的一意孤行以及某种任性,表达方式易引起误解。需要耐心阅读以及坚持读到最后才能体会到一种豁然。

  我写作这本书,并未奢望所有人来理解它,感受到它的内在情绪和心境,它是一本小众边缘气质的书,但同时它极为畅销,这是特殊性所在,所以遭受到 质疑攻击我并不意外,都在预料之中。大部分攻击所强调的观点,基本上集中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以及一些物质和身份方面对小说来说纯粹是表相细节的层面。 大部分攻击也都只是看了片段或半途而废就立即开始评断。注意力如果只停滞在故事表相,就无法进入一本书强烈而深邃的内核。无法进入它的深处,彼此隔膜和不 相关。

  所以《春宴》是一本选择读者的书,对它所引起的是非争议保持接受和坦然就可。《春宴》具有颓废气质,涉及到情爱、性、不伦恋等敏感话题,但最终 它讨论的是人如何穿越妄想和欲念,寻找到自我所在实现超离。小说本身是讨论工具,提供给读者在日常生活之上的思想余地。但读者如果仅仅只以自己的限制经验 和受限心得去评价或规范一本小说,那么这其实是一种损失。对有所叛逆和禁忌的小说,探讨人性阴暗面的小说,应持有更多观念的开放性,这样阅读才可能达成一 种自我探索的深入。

  B:你说过《春宴》是相对开放的,希望读者因自己的经历而对小说有所理解,但在其中又有大量作者的直接介入,这是否冲淡了小说本身的叙述?
  A:《春宴》是有很多作者的观点叙述,这是它的一意孤行和任性之处,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干扰了读者阅读,冲淡小说本身叙述。

  但我的小说并不以故事和人物为重心,基本上是以此为工具来提供一个哲学空间。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春宴》被注入大量思想和情绪的提炼,它们 有其强度和浓度,只是需要读者以对应的阅读方式来体会。如果无法体会,它们就失去一切意味。当一本作品体现出作者本身的强度时,读者更需要拿出他自己的强 度,否则,这三者之间就无法实现联接和理解。

  优雅的表达方式如同穿着清丽布衫进入喧杂大集会

  B:在你的作品,包括《春宴》中,有不少对物件的细致描写和成段叙述,为什么会花去这些笔墨,它们与小说的内核有什么关系?

  A:对物件的细致描写,经常招致物质化或小资之类的肤浅攻击,那么有些人是觉得对美和优雅的物品和心得的体会是一种矫揉造作吗?丑陋的粗糙的大众化的没有个性的物品和趋向才能让人心安理得吗?

  我阅读古代笔记和典籍比较多,可以感受到审美、玩味和提炼的取向其实是一种传统经验,《梦溪笔谈》、《浮生六记》、《红楼梦》之类有多少可被琢 磨玩味的物与境。只是古人有比我们更为适宜和安然的心境,他们用心体会万事万物,以此实现意念上与宇宙的一种归顺和合一。现在的时代是浮躁和粗暴的,大家 沉溺在速度化科技化概念化的潮流中,反而对真知真味失去感受。

  B:唯美的写作方式既是你受到喜爱的原因之一,也是遭受质疑的原因,你是否觉得唯美的语言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物和故事?你是否更倾向于坚持这一风格而损耗作品的真实感?

  A:对文字的讲究是写作者应该要坚持的标准,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大众对各类粗暴、无礼和草率的流行语网络用语等陷入狂热和盲从,大部分人 也热衷用没有任何讲究的口语或编剧式节奏来完成一个作品,我认为其中丧失的是对文字的尊重和体会。如果对文字失去耐心,失去尊重,仅把它当做一种讲究速度 和效率的工具,它的美感和力量自然就被损毁。同时,人的心也失去端庄和尽力的底限。

  优雅的表达方式,有时如同一个人穿着清丽布衫进入喧杂大集会,并遭受讥讽和孤立。但即便如此,他也不能跟随大众进入集体性狂欢。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但创作者应该坚持自我,坚持一种标准。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