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黑泽明:回忆40岁前的壮美人生

2012-09-29 23:13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多钰 等 阅读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引进出版,讲述自己不平凡的经历

  日前,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出版,黑泽明的这本自传起于1911年,止于1950年,呈现了他近40年的壮美人生。对于中国人而言,长期以来认识和了解黑泽明都是通过他的电影,这可以理解为一种隐性黑泽明。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自传,更直接地了解显性的黑泽明。

  虽然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声称“作者并不存在”、“作品说明一切”,但出一部自传的诱惑似乎迟早会将他们征服。毕竟自传也是一种表达,何况有那么多好奇的偶像崇拜者们非看到大师的生平不可?

  [显性黑泽明]一切自我的言说止于《罗生门》

  □书评人 李多钰

  看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之前,必须了解几个值得提点的时间标签:1,自传写于1978年,黑泽明68岁时。1984年在日本出版。1987年,它曾经以《黑泽明自传》为名在国内出版过。

  2,自传内容起于1911年,一岁的“酥糖”黑泽明打翻洗澡盆;止于1950年,40岁的黑泽明以《罗生门》获得金狮奖的前前后后。

  3,1998年,自传写成后20年,黑泽明去世。

  4,黑泽明去世后8年,传记始在中国国内正式引进。

  从这些时间标签入手,我们得以了解,这本传记将要告诉我们的,不是一位68岁的电影大师的人生总结,而是一位老人对于自己40岁前的壮美人生的回忆。

  “古池本安静,青蛙入水始有声”。这是黑泽明喜欢的俳句。对于黑泽明来说,68岁的古池固然包罗万象、沉静美好,还是不及年轻时并不优雅成熟然而生猛活泼的跳跃来得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并不优雅成熟的跳跃在《蛤蟆的油》中比比皆是。

  黑泽明小时昵称小明。

  小明智力发育比较晚,一度被老师当成奚落的对象,甚至要坐在远离同学的地方。

  黑泽明当导演后,有一次看一部描写弱智儿童的影片《被遗忘的孩子们》,其中有一个被安排单独坐的孩子,让他心里突然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恶心,想吐,后来突然想起来,原来这个电影中的小孩就是他自己,森村小学的那个像囚徒一样可怜的小明。小明不仅智力发育迟缓,而且性情柔弱爱哭,在黑田小学被同学起外号“酥糖”,因为有一首歌唱道:我家那个“酥糖”啊,叫人太为难。他从早直到晚,两眼泪不干。幸好同学当中有一个比小明更爱哭的植草圭之助,后来成为黑泽的重要搭档。黑泽总结道:植草是浪漫主义的爱哭鬼,而我是人道主义的爱哭鬼。

  黑泽的电影人生几乎可以说全因哥哥造就,然而黑泽并没有用脂粉美化他们之间刻骨的亲情。哥哥为了教小明改掉懵懂懦弱的毛病,每天上学路上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为了让小明学会游泳,把他扔到水里,几乎淹死。大地震后,哥哥带他远足,“欣赏”震后光景,结果看到到处都堆满了尸体,小明吓得腿脚发软,哥哥还揪着他的衣襟让他“好好看看哪”,看到一具坐着被烧死的尸体,哥哥则说,“死得庄严哪”。

  这次远足让小明征服了恐惧。然而正是这个倔犟的哥哥,后来却自杀了。作为默片时代的优秀电影解说员,哥哥在电影有声后,随众解说员们被集体辞退,哥哥试图为大家争取权益不成,长期的抑郁导致他屡次自杀,最后终于按他常提的,“在三十岁之前”死掉了。

  黑泽在回忆中全然没有中国老人(尤其是文人)喜欢的感慨和苍凉,每一件事提起来,还是当年的气概与想法,全然不会因为时过境迁无端用时间原谅一切丑恶。

  有大恨的人必然有大爱,黑泽明对于他喜爱的人从不吝赞美之辞。譬如温柔善良的小姐姐,才华出众的哥哥,懦弱但与小明心有灵犀的植草,充分发掘小明才华的立川老师,教给他完整电影经验的导师山本嘉次郎……这些人与那些黑泽痛恨的人一起,构成了战前战后生动的日本众生相。

  这本传记带给我们的确乎不是一个和平年代的时尚化、符号化的作为大师的黑泽明,而是一个对上世纪前半叶艰苦卓绝的战争风云挥之不去的愤怒孤绝的黑泽明。对于全球化时代的我们来说,电影关乎娱乐与时尚,对于黑泽明来说,电影就是他的人生,“如果从我身上减去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成了零”(黑泽明语)。他拍电影时结识的刚毅不服输的太太,他辛辛苦苦写一个剧本赚几百元讨生活的时光,才是真正和历史发生关系的有价值的人生。在他心动的叙述中,将近百年的时光故事,打开了这本传记的历史价值。而这历史,和我们的距离还要多加28年。

  “《罗生门》成了使我这个电影人走向世界的大门,可是写自传的我却不能穿过这个门再前进了。”黑泽明将自传结束于《罗生门》,一方面因为他作为电影人的最艰苦卓绝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同时也因为《罗生门》获奖前后在日本评论界收获的前倨后恭,令他忽然想到,《罗生门》关于人性的隐喻是如何悲剧性地无处不在。

  “人是很难如实地谈他自己的。

  “人总是本能地美化自己。

  “我写的这个类似自传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老老实实写了我自己呢?”他就这样停止了写作。

  留下他40岁之后的另一半人生,供后人猜想。在《罗生门》面前,如果黑泽明都停止了写作,谁还能为自己言说呢?

  [隐性黑泽明] 剑道、书道和所谓人道

  □杜庆春

  在日本电影导演的序列里,黑泽明对于中国的影迷来说应该是相当熟悉的一位,如果不用略带保守的态度,完全可以说是最为熟悉的一位日本导演。可是,我在两本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电影的专业书籍中,非常令人脸红的事情是都把黑泽明的名字按照音译翻译成“卡瓦萨奇”,所以在中国影迷中对黑泽明的了解的准确与细致程度也依然可以看作一个带着大大问号的事情。所以,黑泽明对于我构成了一种特别特殊的情况,我可以称为“未串连的一盘珍珠”,就是每一个细节印象都足够分量,而这些印象却从来没有花气力去连缀成一个整体。

  在我对于黑泽明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中,我喜欢和一些学电影的朋友交流的时候最喜欢说的两个侧面,一个是做一个电影人最好在圈子里留下黑泽明的美名,因为他的为人确实给人忠厚仁爱的感觉,他说起他的老师辈、朋友辈的各国导演都有一种温暖之情。另外一个我经常提起的侧面则是并不厚道的侧面,我喜欢说,“你如果以后一定是做艺术电影,其实可以不看黑泽明,如果你要做商业叙事的电影,则一定要看黑泽明。”话虽然不够厚道,但是我想我的态度也是诚恳的,就是黑泽明的电影并不是关于电影本质思考的电影,而是善于说故事的电影。

  黑泽明是一个日本导演,他的作品植根在日本的文化土壤中,虽然他对西方艺术的某些风格系统很倾心,但是还是用日本文化的一些概括性的词汇来讨论他内在的不同侧面更精确。

  我就很喜欢用剑道和书道来讨论他的电影的某些气质和内在的艺术家的态度。

  “剑道”是我想讨论黑泽明电影中的暴力性和黑泽明对人的某种状况的迷恋。黑泽明从小学习剑道,而且在他的人生印象中他小时的剑道的水平是让他一生颇为骄傲的记忆,黑泽明对自己幼童时期的零碎记忆也有着明显的暴力场面的倾向,黑泽明的第一部独立执导的电影也是这种题材的电影——《姿三四郎》。在大名鼎鼎的《七武士》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运动的动作场面的组织技巧,而且更可以深切体味黑泽明的暴力观,我个人的总结这就是老日本文化的“剑道”观。

  “书道”则是想说明黑泽明的一种对“形式美”的渴求。黑泽明的父亲是热爱中国书法的人,黑泽明在小时候也被送去跟着书法老师学习书法。后来,黑泽明可以念出书法作品中的中国古典诗歌,但是却完全不知道这些字的涵义是什么,而黑泽明的电影的片头字幕,我也一概看成都是他热爱书法的形式美的一种表达吧!黑泽明的电影给西方人带来刺激,我想在很大层面上是黑泽明提供了一种“抽象美”的体验,而且他提供的抽象的形式美比小津和沟口都还具有通俗化的巨大空间,也就是他的抽象形式美更容易和各种主流的商业叙事结合起来。

  黑泽明电影还有一种东西极为引人注目。这种东西就是黑泽明的所谓“人道”,黑泽明的“人道”一方面是朴素的,苍生的生命都值得敬畏或者苍生的死亡也都值得敬畏,另外一方面也是一般的西方自由主义的概念化的“人性论”的影响。比如,黑泽明在《底下层》中,底层民众的生活被挖掘出美好的情态,而这种美好的情态自然可以说明人人美好一面的朴素“人道”观,也就是我不是去怜悯他,而是去找出他的可爱之处。或者,在某个意义上说,黑泽明很早就是一种多元文化主张的策略,在他青年时期,他寄居在哥哥的住所,他观察着周围的底层市民的生活获得的感受就有这种倾向,一种仅仅将底层的被剥削状况后的生活情境变成另一种和“上层”并置的多元文化。所以,黑泽明对演员的要求是一定要真实如“生活”一样的发力,比如,这样是他自己最热爱《最美》这部作品的理由,而他的电影也都一直表达着这个层面的人的生命力。

  晚年对于一个人或者有时候有点固执地犯犯糊涂,有时候又能清晰地给出最为安静和最为符合自己本质的陈述。黑泽明在晚年给了我们一部有点有无限感慨愿意又不知所云的《八个梦》,在这部作品中形式的绚烂和思想的混沌与零乱构成一部老人挣扎的真实写照。而我却非常喜欢他的最后作品《夕阳袅袅情》,片中,那位每年都和学生欢聚庆生的老教授,在学生开玩笑“老师,你准备好了吗?”的发问之后,总是很平稳地说,“未休矣”。这部作品在最后真正做到了日常时间中神性的某种涌动。

  于是,我知道了一旦你把黑泽明看成一个众生,那就值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众生。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