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欧阳应霁的香港 家是心中的历史(2)

2012-09-28 14:46 来源:新京报 阅读

  那个船很神奇,半小时一班,全天24小时都有。最近几年又开通了隧道,可以坐巴士进出离岛,我还是更喜欢坐船。住在离岛的生活是惬意的,如果说香港是我家,好像突然发觉家门口原来有这么漂亮的风景,和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岛上不可以开车,所以能够保持很新鲜的空气,我每天早上五点多起来,因为住在山上比较高的地方,要走路起码半个小时下来,出一身汗。这段时间里看着太阳慢慢升起来,有点像老年人的心态。

  人真的老了的话,心态会更偏向怀旧,也许会更想念住在城里面一家人的感觉。老实说我却不怎么怀旧,也不恋家,可能我会越活越像小孩。居住环境真的可以影响人的心态,我一样理解在闹市区居住的、身处商业社会中的香港人,毕竟我也是从那个环境里过来的。刚才提到香港精神,对,香港精神就是开放、包容,我放不下的就是香港特殊的历史,养成这么一种珍贵的氛围。香港人爱打拼,我血液里也有这样的基因,比较勤奋和工作狂,但是我更愿意提倡“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人家喜欢上班没有什么不好,可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规规矩矩上班,应该有另外的选择,让小朋友们觉得OK,原来有些怪叔叔可以这样不上班活着,好像活得还蛮开心——这是我正在理解的,所谓社会责任。

  “家” 食物里有我们对香港的感情

  “家”是一个流动的概念,这并不新鲜。国外很早就有些人喜欢把家安在大篷车上,像吉卜赛人那样流浪。我们心里的家,也许是一部车、一张床,也可以是一个小闹钟、一杯茶甚至一个方便面。家,总会有不同的想象。

  这样人心动荡的香港,好像总在一会儿放大,一会儿又缩小。到了九七之后,大家觉得好像还OK呀,就又纷纷从外面回来。作为香港人,对“家”的这样一种深层的看法,使得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做过去这十几年的工作。

  比如,在1997年左右我开始给一本杂志做关于“家”的专栏,做了差不多三年,就是把“家”拆开来,谈论里面所有零零碎碎的东西。也许用一篇文章来谈窗子,再写一篇来谈桌子。我找身边两位很要好的朋友来当男女模特,扮演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年轻人,拍摄很多关于家居细节的照片,这样出来一本书就是《两个人住》。在这个专栏里,我把自己关于“家”的经验,以及一些朋友的经验,都放进一个具体的家居环境中来。

  另外一件事就是我去采访了几十位各个领域的创作人,整理记录他们的家。推开他们的家门走进去,我知道,这个家是这位创作人最精彩的作品。无论他们做音乐也好,绘画也好,或者教书写字,其实都投入很多时间跟精力在“家”的建构上面。每个家都有故事,怎么说也说不完。比如作家叶怡兰,是我在台湾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拍摄她的厨房,有一面玻璃柜子放着许多茶杯,据说她每天都用不同的茶杯喝茶。这些生活里头的小动作,别人看起来怪怪的,其实都非常真实。香港有个服装设计师邓达智,我去他在元朗的老家,那是真正的老宅,可能有四百年了。他大概是现在香港还住在老房子里的少数人之一,每天使用那些古老的木质桌椅,触摸到经典的香港——这本书是《回家真好》。

  另外,我也慢慢把创作的焦点,转移到跟饮食文化相关的事物上去,首要的任务是整理香港的食物,也就是《香港味道》。这是我对香港这个“家”,所做的重新检视。我发觉香港人如果去外面走了一圈,回到香港我们第一个问题就会是“你在外面吃了什么”,别人知道我是香港人,也常常会问关于饮食的问题。其实这些问的不是食物,而是对“家”的一种定义。一碗云吞面,一个奶茶,就等于我们这些人对于香港的感情。食物有这么神奇、微妙的含义,大家也该有不同的版本来解读。比方说虾饺,我研究之后才知道,传统的虾饺原来应该有11节。还有烤乳猪,我到一位师傅的家里看他开始烤,到乳猪出炉,一个多小时,他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完全专注在怎样烤好那头乳猪。连我这样的旁观者,都会替他骄傲:我们都是香港人,你看我的家人对待工作多么专注。

  时间

  家是心之所安

  曾经让我感到动荡不安的香港,在1997年之后终于安定下来。不知道香港人是否有这般宿命,每过十几二十年,就会重新调整自己对于“家”的认知。到了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大家很清楚,这不过是经济方面的某种波动,不可避免,也许还会有下一波,整个社会已经蛮成熟,可以去预防和抵御这种冲击了。所以大家心里还很安定,更何况隐隐约约知道,中央会帮香港摆平的——香港这个家,有了母亲。

  时代总有风浪,我们想到未来总有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不安稳。但是有家就好,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房间,我们都愿意回家。

  我当然也热爱旅行,许多酒店的广告会说“make yourself at home”,宾至如归的意思,我就通过旅行来考证,究竟有没有这种可能。有次去巴厘岛,住在一个香港朋友在那边的度假屋里,那屋子居然在稻田里边。我几乎没有想象过,这辈子有机会在农田里住上那么几天,我愿不愿意把这里当成我未来的家呢?这是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就当是在家里头做一场梦好了。我外公是印尼华侨,所以我等于是不小心走回老家,发现我的家其实有某个部分在南洋这个地方。为什么说家就是历史?很多时候你会偶然重新闯进你自己家的历史中。很奇妙,家外有家,其实这个家从来都存在,只是你没有钥匙打开那扇门而已。

  我经常建议朋友,如果到香港的话,无论怎样也该去坐一次机场快线——那是只用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好好认识香港的方式。你从农村出发,经过一个工业发展初期的城市,进入民居,进入高楼大厦,进入金融和商业的中心,然后到达海港——像动画片一样奇妙。通过空间的变化,仿佛也看到了时间的变化,香港就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

  除此之外,如果要说香港这个“家”的地标,我觉得太平山顶还是要去看,你可以尽量忘记周边的建筑,只从一个制高点去俯视香港,很美。

  然后,就是离岛。我觉得香港宜居之处在于这里,从市区到郊区总共也不过半个小时,香港很可爱,大小正合适。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