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关于《兰亭序》的若干问题

2013-03-06 10:33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王连起 阅读

南宋御府本(游相兰亭甲之二)

南宋御府本(游相兰亭甲之二)

颍上兰亭

颍上兰亭

  二、刻本

  (一)定武兰亭系统

  (编者按:关于定武兰亭系统刻本可参见作者发表于2011年11月7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定州一片石,石上几行字》一文,此处未收录。)

  (二)其他兰亭拓本

  1.薛绍彭刻唐摹兰亭

  这是宋代鉴定家、书法家薛绍彭据他本人收藏的唐摹硬黄本兰亭序摹刻的。摹、刻都很精致,笔法姿态都能看清楚,书法上很接近冯摹兰亭。因为传本少,人们不了解,而就反映兰亭书法的近真程度上,应是胜于定武本的。可惜有的人只重名而不求实,不懂这一点。

  薛绍彭因传说毁了定武兰亭的“湍、流、带、右、天”五字出名,像是个破坏文物的人。但从他兰亭帖后的题诗可知,他是重摹本而轻刻本的。宋人记载,如毕良史就说,薛氏见到定武本之前,五字之中就有了损坏的字。薛氏跋其他兰亭也说:“旧见兰亭,锋芒者与所传石本不类,世多疑之。尝以唐人集右军书校之,则出锋宜为近真,盖石本漫灭不类其出也。”此本后所刻的薛绍彭诗,也是这个意思,可见他并不迷信刻本。

  此本曾经南宋丞相游似收藏,是游相兰亭百种之一。其装潢形式就是典型的游相兰亭。游似题曰:“右潼川宪司本。”帖后,“赵氏孟林”印是当时游相兰亭的装裱人之印,游似题后有“弘毅堂”一印。1973年,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兰亭展,其中文系主任李棪先生写文章,云:“审其篆体,疑同出一源。在未寻得实证前不敢妄断,存以俟考。”而对于被磨去的“乐半仙收藏印”及“子京父印”两印,认为时间“当在项氏藏物散失之后也”。其实,弘毅堂就是游似的堂号,真德秀曾为游似作过一篇《弘毅堂记》(见真氏《真文忠公集》卷二十五)。而乐氏很多印,则是现代人乐守勋的印章,乐是同仁堂的后人。这是需要指出的。此本文物出版社1965年曾影印出版,出版说明没有署名,那是启功先生撰写的。

  2.开皇兰亭

  开皇兰亭流行的有两种,因后面刻的年月是隋代的开皇年间,所以称为开皇兰亭。一种是“开皇十八年三月廿日”,另一种是“开皇十三年十月”。都是南宋人伪作的。法帖的复制方法,五代、北宋以前是响搨,就是双勾填墨。刻石传拓到了宋代才兴盛起来。王羲之帖唐以前那么多,未闻有刻本,何况兰亭至唐太宗才显于世。宋人记载了一些唐代的王书,如乐毅论、欧阳询临兰亭的刻石传拓,则是混淆了“搨”与“拓”的概念所致,不足为凭。南宋理宗时,丞相游似藏兰亭百种,此其中一本,游相跋中说:“此当为元本。”“为元”二字旁,加了“开皇”二小字。细看原件,字迹与墨色皆不相同,这二字非游相书。孙退谷跋便称为开皇兰亭了。孙氏专门信邪,甚至自己捣鬼。如后面谈到的他从胡世安处借到宋绍兴御府领字从山本原帖,除绍兴联珠玺印外,没有任何其他印记题识,但他翻刻后便命名为米芾父子所刻的三米兰亭!看到这添的二字,很容易认为是他所为,但他跋中言及此为卞令之物,则当为卞氏捣鬼,孙氏为之宣扬也。这是宋代的一种翻刻本。从游似题可知,此本当是婺之梅花兰亭翻本的“元本”。帖前后元人观款,都是从别处移配的。安岐已经看出这些问题,见其著录《墨缘汇观》。

  3.南宋御府本(游相兰亭甲之二)

  此本兰亭序文“此地有崇山峻领”的“领”字,从可靠的唐摹本和比较著名的刻本上可知,右军写的是“领”字。但宋人的刻拓本中,有领字上有山者,称为“领字从山本”。如果仅仅只是一个领字从山,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凡是领上有山者,即“领字从山本”其兰亭本帖,都还有不少其他的怪异之处。如“蘭”字草头下有一横,“次”字偏旁写作三点,“激”字中间为“身”,“聼”字耳旁,“相”字末横下斜与竖笔相连而近于竖笔之勾等等。凡原帖涂改处,或空白或无涂改字痕。如果仅仅这些,也可以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只是一个不规范的兰亭临本刻石罢了。问题是,这样的一个兰亭,却被后来的收藏家装扮成各种各样最有名气的兰亭,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领字从山”兰亭有哪些著名的本子呢?粗略统计即有张澂本、王肯堂郁冈斋本、陈甫伸(元瑞)渤海藏真本、冯铨快雪堂本、孙承泽知止阁本,和前面讲过的墨本中的黄绢本。

  本帖兰亭序淡墨拓,是初刻和较早拓本,字口清晰。第四行“领”字上加“山”字,即所谓领字从山本。凡一般兰亭摹、拓本之涂改字、涂改处,此本则或留空白,或直书改后字,唯二十一行“痛”字处勾一近方形轮廓。很多字较传世所谓褚摹、神龙(冯摹)、定武诸本皆不相同。如第一行之“在”字,第一横画与撇连笔,撇不出头。“癸”字笔划较细;“丑”字凡横画皆由左向右上扬。第二行“蘭”字字形横宽,“艹”字头下多一横,作“廿”。三行“群”字末笔不开衩。三四行之间所加“崇山”二字有一竖道。“激”字末笔撇出很长。五行“带”字末笔“悬针”竖笔向左撇出。“左”字撇笔上不出头。六行“次”字三点。七行“情”字竖心偏旁竖笔弯而有提勾。八行“朗”字左半最后两笔勾、点,同所有兰亭传本(除另一本南宋御府本即游相兰亭甲之五,以及此二本的翻刻本外,无论是摹本和拓本)皆不相同,所有兰亭勾点两笔都是分开写,笔法交待清楚的,只有此本和下面讲到的另一御府本,勾笔与点一笔写成,点只是勾笔的轻轻一顿。“清”字“青”中间竖向下左斜。十一行“夫”、“人”捺笔似皆未刻好。“相”字末笔横斜下同右竖相连,几乎成了竖笔之勾。十二行“取”字“耳”中作三横。十四行“静”字末笔斜而无力。十七行“感慨系之矣”下改写“向之”二字空白不刻。二十五行“今之视昔”下,原有涂去二字之痕不刻。“悲夫”“夫”字原为“也”字改写,亦不刻“也”字末笔之痕,而“夫”字末捺笔不放反收笔回勾。帖尾“文”字,亦无涂改痕。

  此帖刻石的最早记录,是南宋桑世昌的《兰亭考》。其卷十一“传刻”“御府”部分列刻帖五种,其四曰:“一本领字有山字,會字全。无界行。有绍兴双印。”即是此本。今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此本游相领字从山兰亭序,同明清各种汇帖所刻领字从山本兰亭,包括黄绢墨迹本比较,它们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其与定武一系(包括所谓开皇兰亭之类)、唐摹众本(包括神龙、褚摹)都有明显的区别。但在领字从山本系统中,只有此本,没有翻摹的造作和僵死,而是点画生动,结体用笔自然随意,转侧牵连毫无迟滞做作,可知是墨迹上石。而字势雍容,结体丰腴,竖笔下部时有率意向左撇出,捺笔时有近于横拖等等特点,显示书写者执管较低,自成风格,虽是临写兰亭,但却不斤斤计较点画字势的相似,甚至随意改易帖中某些字的体势笔划,这种目无兰亭绳墨、“大胆妄为”态度,又不是一般书法家所能具有的。上面言及的“朗”字的写法,除了能证明此本是随意临写外,还有一点就是避赵宋王朝始祖“玄朗”讳的考虑。表明作者同赵宋王朝非同一般的关系。其书法同无款但基本可以定为宋高宗早年书的大字白居易诗帖墨迹(藏辽宁省博物馆)笔意相通。加之有绍兴玺印钤于帖下,这种种因素,使我推断其可能是宋高宗赵构所书。游相兰亭中有赐向林本,是宋高宗临本,原件不知下落,有蒋生沐翻刻本传世,书体同此本不一致。但同所有高宗书,也看不出一致处。盖原帖模糊翻刻走形所致。其中“朗”字缺笔是避始祖讳,这是除领字从山本系统外所仅见的。此本朗字左部末二笔连而带过,也是有避讳的考量的。

  此本旁加“崇山”二字,有一竖杠,渤海所刻、黄绢墨本亦有,皆可见与此本的渊源。又游相兰亭中,有薛绍彭刻“唐摹硬黄兰亭”,即潼川宪司本,今藏故宫博物院,前已评论。“崇山”之间,亦有此一竖。由此可知,这一特征乃是古已有之,有其来历的。

  此本明末清初藏于四川胡世安处、孙退谷从胡氏借得,请刻帖名手刘光旸重新勾摹上石。孙氏有跋刻于帖后,便胡乱定为米芾父子勾摹的“淮之南山杜氏本”的“三米兰亭”,真可谓无中生有,信口开河,全无凭据,恶劣之甚!孙氏所刻之帖,曰《知止阁帖》。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