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张炜:看短篇的人最会读文学

2012-09-28 08: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王京雪 阅读

\

  这是个文学“长盛短衰”的时代。

  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篇小说日渐成为中国文坛第一文体,其出版量从1995年的700余部、2000年的1000余部,发展至2010年的3000余部,平均每天有八九部作品问世,中国由此成为世界长篇小说产量最高的国家。

  而说到上世纪80年代大行其道的中短篇小说、尤其是最能体现作家艺术成就的短篇小说,“我们会觉得它似乎是无什么‘出路’的。它的光荣差不多已经变成为‘过去’了。它将不如长篇小说,不如戏剧,甚至于不如杂文热闹。”——1941年,沈从文在西南联大讲话里对短篇小说前途的评价,似乎正适合当下。

  “随着短篇被冷落的过程,我们的阅读越来越离开了文学”“如果一个作家把中短篇的创作停了,他的状态有可能不是太好”,茅奖得主、因作品《你在高原》450万字的长度引发广泛讨论的作家张炜为中短篇小说发话,呼吁人们重新关注中短篇小说,呼唤作家们回归中短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的创作。

  中短篇小说的时代危机

  “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最好的作家都在写短篇,后来慢慢转为中短篇。”张炜回忆,“当年短篇小说引起的反响很强烈,读者也很多,整个社会文学阅读的聚光灯在短篇上,评奖也是,一个短篇小说奖能立刻让大江南北都知道得奖者的名字。”

  进入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短的东西本应大有市场,文学领域却反其道而行。尤其在网络文学兴起后,多卷本和上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广受市场欢迎。

  《文艺报》主编、文学评论家阎晶明说,时下最具市场号召力的就是长篇小说,其出版量远超中短篇小说集,“对出版社来说,出版一个作家的长篇小说是很难得的机会,但出版同一个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却会变成一次冒险,哪怕是苏童这样非常著名的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有时在发行上也很困难,这成了出版界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他将此归因于影视改编青睐长篇对作家的影响、读者阅读更重人物命运感和故事性、网络文学的兴盛等因素,认为中短篇小说的创作面临危机。

  张炜认为,中短篇小说遇冷的根源是整个社会和读者心态的变化:“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再没有比短篇小说在语言上更讲究、更精美、更雕琢、更用力的了。当年大家能安心读书,那个时期的读者能够读语言,后来社会浮躁了,他急于看一个结局,看人物的命运,他读的是情节、是故事。”   不能从故事、从人物命运中走进文学吗?“不能的!不要做任何的企图、奢望,文学的堡垒只有一个门能进去,就是语言。你放弃了这个门,就从趣味阅读、娱乐阅读离开了文学阅读。”

  “看短篇的人是最会阅读文学的人,他读的是文学的语言。”在张炜看来,商业主义盛行带来的污染正使人们慢慢脱离文学阅读,而“离文学阅读越远,离文学语言越远,离短篇就越远。”

  中短篇小说的出路

  “我个人觉得我创作年华最好的时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状态最好的时期是献给了短篇小说的写作。”尽管以450万字10卷本的作品问鼎茅奖,张炜却感叹:“写短篇是最难的。”

  阎晶明把短篇创作比作只有一道题的考卷,要考满分很不容易。一些在长篇里可以遮盖过去的硬伤或缺陷,在短篇中则无可遮掩。

  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张炜说自己在写中短篇小说时,“花费的力量大得不得了”,尤其是短篇小说,“写的时候一点不敢走神,全身的力气都用上了。睡眠、身体状态、材料的准备,一点都不敢疏忽。休息得稍微差一点,长篇是很漫长的劳作,你不妨写一点,但是短篇我是一点都不敢写。短篇对一个作家来说,就是这么困难。一定要把脑子调度到写作最高点的时候,才去落下第一个字。”

  中短篇小说创作困难,又不受市场和读者青睐,成了一桩不合时代、费力不讨好的事,很多作家慢慢离开了创作实践。这种情况,用沈从文当年的话,“无出路是命定了的”。但在1941年被沈老视为“无出路”的短篇小说,40年后却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核心,如今门庭冷落的中短篇小说又会不会随着时代变迁再迎新高潮呢?

  张炜对此抱有信心。他认为有志于追求个人文学艺术高度的人“肯定会揪住短篇不放”,结束《你在高原》历时22年的写作,他本人也打算在未来将更多力量投放在中短篇小说的写作上。

  如同沈从文认为短篇小说的“无出路”也正是其转机,它的前途有赖于少数作家超越“商业”和“政策”,从传统中学习并充满活泼生机,不断尝试。张炜也呼吁同仁们担当改变中短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冷清现状的责任,“我希望我和我的朋友更多地回到短篇的园地里,这个地方是产生好汉的地方,是需要力量的地方,是显示作家肌肉的地方。”

  而对于市场,张炜说将会是慢慢回归的过程,“作家跟着市场走,市场也跟着作家走。当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家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中短篇领域上,我相信好的读者也会越来越多,他们慢慢会回归,回归新时期那种激烈的状态,那时候一个短篇家喻户晓、口耳相传,那时候是何等场面——我觉得那是真正的作家和读者互动最好的时期。”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