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当代文学没有经典是一种错觉

2014-05-19 09:45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 炜(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张志忠(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义勤(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教授)

  白 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核心阅读

  ●看一个民族的力量和前途,最终要看个体素质,看精神面貌。就像文化不仅仅是一项产业一样,文学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它显现了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力,对于美的感受力

  ●不必讳言“红色经典”的局限,但是,它对于物质至上、欲望横流的警示,它对于正义、平等的吁求,它对于底层苦难和受压迫民众的同情和尊重,都是当下的许多文艺作品所忽略乃至根本无视的

  ●我们有一种错觉,仿佛一说“经典”,就是指古代人或者至少是前代人的作品。也许时间可以造就经典,但经典不是个时间概念,而是品质的概念,当代文学同样可以“经典”起来

  ●经典不会自动呈现,经典是在阅读中建构起来的。文学的永恒性不是指意义、价值的永恒,而是指它具有意义、价值的永恒再生性,可以不断地延伸价值,不断地被创造、被发现

  ●在评判作家作品时,往往距离越近,标准越严苛,所以才有当代文坛缺少大师、当代文学没有经典、当代文学不及现代文学等种种言论

  张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力,它融化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成长为集体无意识。正因为如此,各民族的人民才会像珍爱宝藏一样珍爱自己的经典,反复地阅读它,持久地阐释它。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尤其不乏经典,从《诗经》开始,皇皇巨典,源远流长。经典是民族精神存活的证据。没有经典,就难有民族精神的表达。捍卫经典就是捍卫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不能也没有权利与经典隔绝

  张炜:10年前西方有一本著作教人如何快速阅读,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大量的书并记住,但书中专门指出:文学书例外。说实话,文学经典的阅读没法不慢下来。

  我们今天的阅读面临的危机在哪里?主要是提供给我们的读物太多,似乎到处都是可以读的东西。我们每天的时间不是被填满,而是根本就不够用。不停地产生“大师”,不停地诞生“杰作”。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都是糟粕。有的人一定要坚持“繁荣说”,认为空前多的出版物一定是创作的黄金时代,进入书店,架子上、地上堆的都是印刷品,网络上也都是,这怎么会贫瘠?可如果我们的阅读稍微苛刻一点,标准稍微抬高一点,对文学有一点深入的爱与认知,就会感到悲观。可读的文学作品真的是太少了。那么,读什么呢?最为可靠的方法,就是多读经典。经典最能打动人,也能给人以多种滋养。经典的美是经过千百年筛选、确立和检验的,历久弥新。大学课堂上推荐中国的经典,会一次次说到“屈李杜苏”和诸子百家,说到鲁迅。经过漫长的时间筛选出来的经典作家,我们无法遗忘。这就像阅读外国经典,不可能略过英雄史诗,还是要提到普希金、托尔斯泰、雨果和歌德一样。

  如果昨天我们曾经被它感动,那么今天就尝试着重温那种感动。这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人到中年,读了那么多所谓名著,充满了阅读体验,什么样的感动和失望都经历了,可是再读20多岁时读过的一些经典作品,仍然无法放下,仿佛又一次进入了作家所描述的那片草原,进入了他的乡村、他的天籁、他的故事。那真是没法说出来的复杂感情。经典对文字的还原,会在我们的经验世界里变得美不胜收、深不见底。

  看一个民族的力量和前途,最终要看这个民族的个体素质,看精神面貌。几十万人口的城市竟然找不到一个能读诗的人,找不到一个热爱经典的人;虽然读了中文系,可是从未热爱过自己的专业——这样的族群是可悲的。就像文化不仅仅是一项产业一样,文学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它显现了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力,对于美的感受力。

  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力让自己与经典隔绝。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阅读最好的作品上,即经典的阅读上。当然,这里的经典不只是文学经典,还应包括其他人文学科。

  “红色经典”仍是精神建构的重要资源

  张江:还有一个“红色经典”问题。“红色经典”诞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时过境迁,这些作品的价值还在,仍然值得阅读。但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对“红色经典”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认为它够不上“经典”。事实上,无论你喜欢不喜欢,都必须承认,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建构中,“红色经典”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在国家建设和繁荣的艰苦探索中,“红色经典”号召、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这些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所张扬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它的力量已大大超出了文学的含义,它的影响是同时期其他作品无法企及的。我们不能忘记“红色经典”。

  张志忠:21世纪的现实,与革命战争年代的社会生活相去甚远,但是,“红色经典”仍然是今天精神建构的重要资源。近年来,《红旗谱》《青春之歌》《吕梁英雄传》《红日》等作品先后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根据左联作家叶紫的小说改编的《星火》还创下了当年央视收视率的新高。那些为了民族的新生而浴血奋战、舍生取义的英雄,无论在哪个时期、什么样的社会语境下,都是需要的,都是必须肯定的。韩少功曾经说“文革”结束多年之后再度观看《红色娘子军》,尽管时过境迁,新一代芭蕾舞演员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情爆发力也大不相同,但是剧作的感人力量仍然让他沉思。我们不必讳言“红色经典”有其自身和时代的局限,但是,在文化和文艺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它对于物质至上、欲望横流的警示,它对于正义、平等的吁求,它对于底层的苦难和受压迫民众的同情和尊重,都是当下的许多文艺作品所忽略乃至根本无视的。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