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于奎潮:诗歌苏军及相关话题

2012-09-28 16:25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于奎潮 阅读

  说江苏是一个文学的大省、强省,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文学大省的主要标志是小说家的成就和影响力,我们必须承认,江苏拥有一批非常了不起的小说家,值得由衷尊敬,苏童叶兆言毕飞宇范小青黄蓓佳朱苏进赵本夫周梅森韩东朱文,可以说,没有一个省市拥有这么多一流的小说家。小说家的阵容整齐壮盛,而且层出不穷。但小说的强大,吸引了人们对文学的注意力,不知不觉间对文学的另一些分支的遮蔽。使得其他的突出也放佛不显得突出,比如江苏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学者的阵容,在这个领域,江苏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仅仅中青年学者就有很多的大家:丁帆、王彬彬、汪政、晓华、吴俊、何言宏、王尧、王干、费振钟、张光芒等都堪称大家,他们集中在省作协、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地,这些名字不需要一一历数,他们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界的分量很重,如果换一个省份,这本身就都可以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研究,但在江苏,似乎并没有很当做一回事。再比如诗人,也相对被忽略。可以不夸张地说,江苏诗歌的成就,在中国诗坛的地位,丝毫不下于小说在全国的地位。但人们却往往认识不到或者意识不到这一点。这里面有大的文化背景的原因,即与诗歌的边缘化有关。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中的文学,对其取得的成绩和影响力,终究不能不面对,现在不面对,将来也要面对。江苏诗歌创作形成了自己的版图,因为它不只提供了一个两个个案,而是形成了一种生态林。从朦胧诗、第三代诗、中坚代诗,70后,每一波当代诗歌的潮流中,都有江苏诗人的活跃身影,有时,它甚至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考察江苏诗歌这些年来的处境,可以发现,呈现出某种樯内开花墙外香的情景,即,一方面,江苏诗人在全国诗坛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各地诗歌媒体的关注,但在江苏的官方文学体制内却没有引起什么注意。我猜想,个中原因大概和官方文学体制内拥有话语权的诗人和体制外诗人之间存在着讳莫如深或者溢于言表的某种隔阂,我不说误解,因为问题不在于误解,而在于差异。占有文学体制话语权的诗人们,不拥有当代诗歌创作的最前沿的力量,而创造出实绩、创作力旺盛的诗人们,却没有体制内的发言权和代言者。当然我也知道,除了文学据我所知,其实,据我所知,作家协会内的很多小说家、研究者,对诗歌是有很独到的判断力和尊重的。沟通也不是问题,问题恰恰是在诗歌同行之间发生。这是形成江苏诗歌当下不正常生态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所在。

  因此我觉得今天作协主办这么一个活动,意义深远,这是一个好的机缘,对江苏诗歌今后的发展,改变江苏诗歌在省内的处境有着不平常的意义。

  在这个文化泡沫泛滥的时代,任何严肃的文学实践都面临着挑战。不仅是诗歌,严肃的小说也有相同的处境。但经历多年的个人的、民间的写作,诗人已经产生了耐挫性,心态至为平和,文学需要这样一种喧嚣下面的沉静与平和。但同时,对诗歌的精神价值和意义,诗人们从来都不怀疑,对时间的公正也有信心。因为他们看到,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诗人食指在他的名作《相信未来》中曾期待历史的评判,涉及到对诗歌的评判和选择,时间已经显示出自己的力量。短短的三十年,诗歌的精华在经历时间的淘洗之后,已经次第进入经典的殿堂,这个殿堂中,不乏江苏诗人的身影。

  作为一个诗歌的爱好者、习作者,也作为诗歌的出版人,下面,我想从几个方面,随笔式地谈谈我对江苏诗歌及一些相关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一、民间性是江苏诗歌的重要特征。江苏诗歌创作的有生力量呈现出鲜明的民间性色彩,这个民间性,就是说它的人员构成,它的写作倾向,它的影响力的传播等方面,都和官方文学体制没有很密切的关联。当然,这只是相对的。很多人自然有着作家协会会员的头衔,但是,其诗歌活动却与作家协会为代表的文学体制没有什么关系。从写作倾向上来看,他们是独立的,个性的,观念上是现代的,但同时,他们的参照系及胸怀抱负是面朝世界的,而非自限于地区一隅。他们超越了对现实政治的亦步亦趋,对诗歌的表达内容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甚至是仅仅遵从这种判断和选择,他们置身于现实,却不把配合现实视为自己的任务,(诗歌配合会导致诗歌的尴尬,既伤害现实,也伤害诗歌,是件很没有尊严的事),他们关心政治,但却不让政治直接走进诗歌,他们的诗歌观念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这当然相对于部分诗歌前辈陈腐的诗歌观念而言。他们在写作时以我为中心,以我的诗歌美学来调度我的诗歌写作。他们大多有文学的抱负和文学的坚持。他们大多生存在文学体制之外,专业作家之外。

  二、江苏诗歌创作力量的分布。江苏诗人的分布广泛,遍及全省。南京,苏州,镇江,无锡,常州,淮安等地都有优秀的诗人在坚守诗歌写作。但以南京和苏州两个地区诗人最为集中,可称为两个中心。南京的诗人数量较多,韩东、朱文、黄梵、朱朱、鲁羊、吴晨骏、代薇、叶辉、曹剑、子川、张尔客、刘立杆、李樯、朱庆和、育邦、梁雪波等是其代表诗人。苏州的诗人有车前子、小海、陶文瑜、李德武、老铁、黄劲松等。除了这两个诗人集中的地区,像无锡的庞培、黑陶,淮安的女诗人苏宁,都是富有实力的诗人。

  三、江苏诗人的代际分布。车前子、路辉是朦胧诗人在江苏的代表;韩东是第三代诗歌的中坚甚至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黄梵、吴晨骏、代薇、马铃薯兄弟被称为中间代诗人。70后诗人有育邦、李樯、朱庆和、林苑中、傅元峰、梁雪波,80后诗人人数骤减,浮出水面的只有西宋等不多的几位。写作的有生力量集中在60年代,70年代在全国的影响力略有减弱,80年代诗人的数量及写作的质量、影响力,都呈现一个下行的趋势。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

  四、江苏诗人的生存处境。60年代以后出生的诗人,其生存情况大致如下:一部分为自由作家,如韩东,车前子,吴晨骏,庞培,朱朱;一部分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从业,业余写作,如小海、黄梵、代薇、胡弦、张尔客、育邦、李樯、朱庆和、马铃薯兄弟等,当然也有部分在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如子川,但属于个例。自由作家的生活最没有保障,靠写作来维持生计,主要也不是靠诗歌写作。而有固定职业的,则需要处理工作和写作的矛盾,承受工作压力之外,进行诗歌写作。

  五、作品发表平台。鉴于诗歌出版的市场不振,诗歌出版需要资助已是常态,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江苏诗人诗集出版并不十分活跃。诗人韩东曾主编“年代诗丛”,出版了部分江苏诗人的作品。其他诗人出版的诗集,大多是自费出版,或者干脆就是自费印刷。其中很多诗人并没有出版个人诗集。主要发表的渠道包括:国内各地的民间文学刊物,包括《南京评论》年刊在内的民刊,国内各公开文学刊物,如《花城》《作家》《人民文学》《诗刊》《山花》《诗选刊》等刊物,以及众多的诗歌年选类的图书,还有部分在海外出版译本,或被部分译本选译。   六、江苏本地的诗歌媒体:江苏文学刊物不算少,除了省级的《钟山》《雨花》《扬子江》,市级文学刊物还有多家,但这些非诗歌刊物给诗歌留的空间很小,也无什么建树。是诗歌影响销量吗?省级的《雨花》,诗歌一直只充当补白的角色,只是是一种装饰。《扬子江》是国内不多的几本诗刊之一,它曾经胸怀抱负,试图努力确立个性,确立在国内诗歌刊物中的地位,和在诗人中的影响力,并初步产生影响,但内部办刊思路的不稳定,使得刊物面目日益不清。离诗歌现场和诗歌很远,看不出刊物的追求。江苏诗歌唯一的一个值得期待的亮点大概要算是《钟山》了,自从开辟的诗歌栏目,很快引起诗歌圈的关注。开办诗歌栏目需要勇气,当然,要真正确立一个栏目的影响力,还需要假以时日。我倒是有一个建议,钟山可以借鉴一些刊物的做法,每年精选国内诗人的佳作,集中推出诗歌专号,这一定不仅具有新闻价值,也对诗歌的建设具有实实在在的推动,钟山的诗歌专号,一定会比许多的专业诗刊影响更大。可以做得更精。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