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张爱玲的元宵节:一个人看月亮心头涌现身世之悲

2012-09-28 0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谭云 阅读

  元宵夜,一年中的第一个月盈之夜该是欢愉美好的,可每每品读张爱玲,发现与张爱玲有关的元宵节总带有那么几分哀婉与悲怆。这或许与张爱玲孤僻善感的心性有些关系吧。

  那是1945年的正月十五。送别好友苏青后,张爱玲独自一人踱步到黄昏的阳台上,骤然看到远处的一栋高楼,边缘上印着一大块胭脂红。她以为是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等定睛细看,才发现是元宵节的月亮,仿佛被冻住了,有云朵缓缓地飘过来,在圆月上遮出一片阴影。晚烟里,看到微微起伏的上海边缘,看着清寒夜空中缓缓上升的月亮,张爱玲心头立马涌现出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悲。沦陷都市的短暂浮华、人类文明的末世体验齐聚心头。她不禁感喟:这,就是乱世。20世纪40年代的孤岛上海,可不依然是纷芜杂沓的乱世?

  类似的浮生之痛,再次出现是在1962年的元宵节前夜。1962年春节过后,张爱玲在香港等待《红楼梦》拍摄的最终消息,不料因故搁浅。而此时远在洛杉矶的丈夫赖雅却中风在床,病情加剧。香港之行的美好希望终化为泡影,她和赖雅的生活又陷入朝不保夕的窘境。41岁的张爱玲整日忧心忡忡,连夜失眠。元宵节前夜,天空中悬着颗红色的满月,静静辉照人间。张爱玲独自站在公寓顶层的黑暗中,看着远处的九龙万家灯火,自己却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落寞。清泪滑落,滴上襟袖。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她的许多心事和痛苦,连远在大洋彼岸的赖雅也无法理解。疲惫的张爱玲最终还是于3月16日飞离香港。当晚年想起这样一个孤寂的元宵节前夜,她还会潸然泪下吧?

  生活中的微小一幕,也会让细腻敏感的张爱玲联想起元夜的烟火。那是上海刚遭受空袭后不久的一个夜晚,在常德公寓顶层65室。寂然的张爱玲坐在火盆边烤火,常把炭基子戳碎,这时总有非常温暖的一刹那让她无限欣悦。炭屑发出很大的热气,星星红火,散布在高高下下的灰堆里。这让她想起唐宋灯市的记载,她觉得颇像山城元夜放的烟火。烟火的绚烂转瞬即逝,不能长久,火盆里的火、杨梅似的红炭基也不长久,她总舍不得弄碎,只是怔怔地望着它。

  张爱玲还曾用元宵节来比喻别人的诗文,真可谓匠心独具。1946年11月,张爱玲赠送给唐大郎一本《传奇》增订本,在该书封面的背页对唐大郎的诗文有段评论:读到的唐先生的诗文,如同元宵节,将花灯影里一瞥即逝的许多乱世人评头论足。于世故中能够有那样的天真,过眼繁华,却有那样深厚的意境……我虽然懂得很少,看见了也知道尊敬与珍贵。您自己也许倒不呢!

  张爱玲对于别人向来是吝惜溢美之词的,不过这次却一反常态。可能一是对唐大郎的感激(《传奇》增订本能够出版唐大郎功不可没);二是对他诗文的率真洒脱、意境深厚真的是“心有戚戚焉”吧?原本唐大郎是想把张爱玲这则题词作为他准备出版的《唐诗三百首》一书的跋文,可惜《唐诗三百首》未能付梓,这打算也就落了空。不过这段妙评却成就一桩文坛佳话,让人印象深刻。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