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注视《南京!南京!》陆川:曾感觉自己像个骗子

2012-09-30 00:04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唐雪薇 阅读
  初识陆川
  
  陆川,《南京!南京!》导演。
  
  习惯在言语间夹杂英文单词的陆川会让人误以为他是个“海归”派。事实上,陆川的经历大抵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北京长大、南京上学。南京之于陆川有着特殊的含义,他在那里生活了4年,听到了太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故事。还在读军校的时候,陆川每周会看两三次露天电影,“那些电影很烂,当时我就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拍出一些片中人物哭,观众也跟着哭的作品。”时隔多年,陆川做到了。
  
  《南京!南京!》首映时,有观众看到中国军人临死前喊出“中国不会亡!中国万岁!”时,落泪了。能让观众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却半晌不语的场面,多少年都不曾见过了。
  
  硬件篇
  
  《南京!南京!》今日上映。为了这部电影,陆川耗费了4年多的时间。当他把被迫独当编剧、艰难筹备资金、像“骗子”一样建组等有关影片“硬件”的往事娓娓道来时,我能感受到,对这部影片,他完全有理由“舍不得剪”。
  
  动机和剧本
  
  只说“拉贝”是不够的
  
  “真正想拍这部电影是拍《可可西里》的时候。当时在戈壁滩上,说起下部戏拍什么,我就说拍南京大屠杀吧。”
  
  陆川今年38岁了,从2005年《南京!南京!》筹拍到上映,陆川用了4年的时间。
  
  1989年到1993年,是陆川在南京念大学的4年。这4年中,陆川3次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一年暑假,我弟弟来看我。我带他去纪念馆,印象很深,他看了一半跑出去,站在墙边哭。因为纪念馆陈列的很多展品的确是一个孩子在情感上很难接受的,每个人都会被触动,包括我。”
  
  “真正想拍这部电影是拍《可可西里》的时候。当时在戈壁滩上,说起下部戏拍什么,我就说拍南京大屠杀吧,当时只是设想。”拍完《可可西里》后,一个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剧本放在了陆川的面前,“当时美国投资方来找我,给我一个根据《拉贝日记》改编的剧本……在搜集资料的那段日子里,我渐渐不太想拍《拉贝日记》了。我觉得一个中国导演去拍南京大屠杀,不能把故事浓缩成一个德国好人拯救中国难民,因为南京大屠杀的受难者是中国人,这道伤疤到今天还留在我们民族的身体上,隐隐作痛。如果只是归结到一个外国人对一群中国人的拯救上,就把这个主题给简化了。所以我觉得必须从日本士兵,还有中国芸芸众生,尤其从某个受难者的角度,仔细审视屠杀和战争带来的创伤,这才是我们的责任。”
  
  没人帮就自己当编剧
  
  “我讲了这个剧本,老板就被感染了,很快把100万元现金搁进我的车后箱,这让我既感慨又恍惚。”
  
  陆川曾想找一个人做联合编剧,但对方说:“南京大屠杀已被表现过很多次了,很难做出新鲜感。”于是,陆川自己做编剧。
  
  投资上第一个100万元来得很突然。一个老板朋友叫陆川去家里喝茶,“我讲了剧本,老板被感染了,很快把100万元现金搁进我的车后箱,这让我既感慨又恍惚。”
  
  陆川笑言,许可证下来之前,感觉自己特像一个骗子:租了地方做公司,布置成作战指挥部的样子……没想到接下来遭遇了“未过审立项”、“资金不到位”等一系列挫折。
  
  “无数的人在推动这件事情往前走。”陆川相信一个朋友的话,只要你能坚持,别人看到你在坚持,就有人来帮助你、保护你。
  
  《南京!南京!》时长120分钟,陆川说当初的版本还要长,他舍不得剪。“我请了王朔来看,他一直是个冷静的观影者。他的建议给了我思维的推动,‘把前面剪去一半,就是世界名片’——他认为前半部分没有超越南京大屠杀作品的固有模式。”
  
  场景和特效
  
  还原一个真的战场
  
  “在现代火器时代,怎么可能战场都是人呢?那样一个手榴弹,一个班就干掉一半了。一定是散兵线,拉得很开。”
  
  《南京!南京!》剧组在长春斥资3000多万元,复原了当年的南京。设计图纸上,清晰地标明了南京城的结构、比例、房屋位置等。
  
  陆川曾对主创们说:“在我看来那是冰冷的、充满了浓烟的,没有火光和鲜血的战场。”他和同事们发现,在70年前,战场和一般老百姓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简单地说,子弹打在墙上冒的烟、手榴弹扔在地上炸开的样子,都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宏大,比如坦克打出炮弹后,冒的是白烟;战场上也不是像许多战争片那样人山人海,战场的感觉是凉的,根本看不到那么多人。
  
  陆川深有体会地说:“我当过8年兵,很多朋友都说这(《南京!南京1》中的战场)才是对的。在现代火器时代,怎么可能战场都是人呢?那样一个手榴弹,一个班就干掉一半了。一定是散兵线,拉得很开。”
  
  影片在战争细节上也十分考究,例如每一颗手榴弹释放的烟雾,视觉都不一样;又如枪声的制作,主创先用了一年的时间做了仔细考证,搭建了一个“声音实验场”——找射击场,用道具枪实打一次,再把录下来的枪声配在片中。
  
  特效团队不请外援
  
  “这可不是蒙的,真的是科研结果。”
  
  《南京!南京!》的战争场面占全片的四分之一左右,使用了很多特技。全部特技共用了8个多月,陆川认为如果资金再充裕一些,他想要做更多。
  
  不同于《集结号》等大片聘请外国团队打造特技,《南京!南京!》的特技团队都是本土人马,而且所有特技和拍摄都是在国内完成。如片中高圆圆的角色被枪杀的镜头,随着枪响能看到她的头发分开了一下,这个镜头没有经过电脑处理,这种技术在之前的国产电影里很难见到。
  
  陆川率领他的特效团队在影片筹备期做了大量实验,仅仅关于人被枪击的实验就做了1年。在影片筹备的仓库里,一些工作人员每天演示中枪后摔倒的效果,然后将每次的效果拍下给陆川来看,再由陆川和技术人员判断“这个死得不像,那个好点”之类的。而炸弹爆炸的各种炸点,无论是在人的脸上、身上,还是建筑物上,都做到绝对逼真。
  
  陆川自豪地表示:“这可不是蒙的,真的是科研结果。”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