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你只拥有小野洋子的一块切片

2015-11-19 08:44 来源:新京报 阅读

  编者按 是小野洋子?还是约翰·列侬遗孀?这是个问题。于小野洋子而言,上周日,她在林冠艺术基金会的展览上交出了自己的答案,她用“一个女人的声音”发声,现在她是作为一位艺术家的独立存在。现年82岁的小野洋子,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微笑与慈悲,在她的作品里看到了中国文化和爱与和平。所以,那些问题只能是“切片”,你看到了,但你并不了解全部。

  为什么小野洋子会招来误解?

  尽管今年82岁的小野洋子说,约翰·列侬曾说过我是最著名的无名艺术家,但在中国她只是一个传说。无论如何,对一般人来说要全面了解小野洋子和评价她是困难的。困难的理由是,首先,你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她本人,其次,你缺少看到她的作品的机会(这里先需要排除掉她的录像作品),特别是那些大型装置作品和大型回顾展。而这些当中最缺少的就是和她直接的交流,因此,都是靠传说来议论她和评价她的作品。

  小野洋子1964年在东京草月会馆首次发表的激进的行为艺术“切片”(Cut Piece),我觉得或许可以对我们理解世间的舆论如何评价洋子的艺术和人有所启发。这个行为艺术的程序是:小野洋子独自坐在空旷的舞台,她把剪刀摆在自己面前,引导观众剪掉她的衣服,一直到她裸露上身为止。我们可以想像但观众很难体会到这件作品直接阐述了什么,因为那些来自她内心的苦难、矛盾、羞涩、抵抗和各种接二连三的念头都会充满全身,而用剪刀实施剪的行为的人却没有也不可能有洋子的感受。

  一位观众只能剪掉一块衣服那只能成为“切片”,他不可能拥有衣服的全部,对那些没有机会接触和尽可能看到小野洋子作品的人来说,他对小野洋子的了解和理解就如同你只拥有她的一块“切片”,由此可以比喻为什么小野洋子会招来误解的原因。

  上周日,小野洋子在北京的首次个展“金梯子”开展。个展上给中国观众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在北京众多面孔中看见心灵的微笑”,同样,我们也在14日晚上她个展开幕的派对上看到她心灵的微笑。尽管她的助理、随员以及主办方出于好意怕82岁高龄的她受累,限制来宾和她的接触,但是,我们看到洋子真诚地招呼大家一起和她合影,不顾疲劳,一拨又一拨,我不由自主地贴近她用日语说了一句:“您辛苦了。”

  2007年10月,我参加小野洋子在冰岛首都落成的纪念列侬的光装置“想象和平光塔”揭幕仪式,那时,无论是在新闻发布会上还是出现在装置揭幕现场,她都像一位明星,而这次在北京,当我们都翘首等待她出现在展览门口时,她已经悄悄走在我们的人群里。

  把中国文化当成心灵的故乡

  这次展览她在写给北京观众的短语中,回忆了她小时候阅读中国古典《西游记》和《三国志》的情景,她坦诚地说:“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两本书教会了我许多在未来如何与这个复杂世界相处的东西。今年,我首先要来北京做展。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到访,而是终于来到我心灵栖息了82年的地方!”,令人感动的是,她把曾经深深影响日本的中国文化当作她心灵的故乡。

  小野洋子在纽约的早期作品,明显受到当时前卫音乐艺术家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影响,致使小野洋子起步的作品就出手不凡,一是具有观念性,二是一看就充满禅意,这两点一直贯穿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小野洋子的作品涉猎诸多的艺术领域,这位从传统绘画家庭里出来的艺术家,创作出如此多而精的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先锋作品,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其实,小野洋子在和列侬相识之前就已经是一位独立的艺术家,那些作品,无论是装置、观念、行为、影像、摄影、声音艺术等,都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当代艺术。

  2005年我在东京看了小野洋子“水之言”的个展,“我们都是水”的思想显然来自佛教的哲学,艺术家要告诉我们的是:所有的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次在北京重做的是将把相同体积的水分别装在118个透明的玻璃瓶里,而在初次展出时,是把相同体积的水放在日本特有的日常食器漆碗里。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我看过小野洋子的作品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2001年她参加横滨双年展的一件装置作品《货物车(FREIGHTTRAIN)》,这是由货车、灯、探照灯、木头、铁和文章组合的大型作品,这是从德国运来的一节德国铁路的车厢,车厢上留有无数的弹痕,透过货车车厢那些枪眼往里看,有很暗的照明和播放着悲哀的乐曲,里面还摆放着蒙有白布的长桌,一束强烈的白光从车厢内直射天空。小野洋子在车厢上留下了1999年写的一段话:这件作品,是想表现与我们体验的二十世纪的悲剧和非正义进行抵抗。治愈伤痛,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位观众只能剪掉一块衣服那只能成为“切片”,他不可能拥有衣服的全部,对那些没有机会接触和尽可能看到小野洋子作品的人来说,他对小野洋子的了解和理解就如同你只拥有她的一块“切片”,由此可以比喻为什么小野洋子会招来误解的原因。

  小野洋子北京的首次个展,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除了艺术界人士的关注,还有一大批文艺青年。然而,关于文艺青年们的纷纷簇拥而上,他们究竟是更喜欢洋子的作品?还是更喜欢窥视列侬背后的女人?或者只是为了“到此一游”,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

  文青如何理解“列侬妻子”?

  从表达本我的角度来说,小野洋子是幸运的。在她从事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她能够毫无顾忌地“做自己”,并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其呈现出来,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再好不过的归宿。

  这次北京的首次个展,让小野洋子再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里。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不可逃避一个事实,只要提起她,都会毫不犹豫地提到,她不是列侬的妻子嘛!这样一个定语,会一直伴随她,永不消失。值得庆幸的是,所有质疑、诋毁的声音,从未削减过她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她始终如一地做着她想要做的事情。“让我自由地活吧”,82岁的她,对全世界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只要能创作,她就活着,自由地活着,没有年龄的束缚,不受世俗偏见地活着。

  有朋友问我,小野洋子和大野洋子有关系吗?谁是姐姐?哈哈,这个问题倒是有趣。其实是一个人,只是翻译不同造成了的错觉罢了。

  小野洋子的这次个展,吸引了太多人的注意。除了艺术界人士的关注,还有一大批文艺青年也是她的追随者。艺术界的评论学者们关注她,是本着对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关于文艺青年们的纷纷簇拥而上,他们究竟是更喜欢洋子的作品?还是更喜欢窥视列侬背后的女人?或者只是为了“到此一游”,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这些问题都不会有一个肯定的回答,是与否本就是一念之隔。

  自媒体时代,所谓的文艺青年们有了更多可以称得上谈资的东西。他们受舆论指引,追随社会潮流,成为任何一种“前卫”事件的组成者。文艺青年本就是一个标签,没有特指某种行业,也没有固定的人群,但他们似乎有着一种暗涌的不约而同的特点。当某种“流行”出现时,他们就是这种“流行”中的中流砥柱。他们着装看似大致相同,实则又在细节上各不相同,各自佩戴某种夸张迥异的配饰,这样才能让自己看起来特别。所以,当小野洋子的展览开幕那一刻,但凡在那里签到拍照,对于文艺青年们来说,就是足够与众不同的了。

  但究其根本,洋子通过艺术品本身要传递的意义、她想与观看者之间建立的共鸣,能得到最好的理解吗?哪怕只是表面上的趋之若鹜,如果能让更多人有机会去了解小野洋子及她的作品,希望有关她创作的书籍可以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和阅读,这样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不再只停留在表象的热闹上。

  艺术不再是位于高雅殿堂之上,而是逐渐走进大众生活。大家有时候会把生活里一个偶然的现象称作艺术品,人们认为艺术创作不再神秘,这些恰恰与洋子的艺术创作初衷不符。她的作品始终以爱与和平为核心,在看似简单的作品呈现形式中包含着她想要述说的理念。她每一次的作品都不是偶然,是在她精心思考之后,蜕变出了一个个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幸事。我们内心所想的,通过第二种媒介,如文字、音乐、影像等等,都有可能在表达的过程中损耗掉精华的成分。然而洋子是幸福的,她的艺术创作,在我看来,是平等、完好地表达出了她的“爱”。

  几十年坚持不断的艺术创作,源于她内心的爱,对艺术的爱,也改变了我对她最初的理解和判断。她的创作不脱离现实,2003年再次表演《切片》时,观者对这个作品给出了不同于39年前首演的另一诠释意义。艺术作品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能随着时代的变化给出不同的理解,也是耐人寻味的。洋子经历风霜的脸上,多出来的是淡定从容的表情,也许,正是因为她热爱艺术,懂得自己心中最原始追寻的爱,才让她的艺术生涯如此常青。她的艺术光环会一直笼罩着她,保护着她,让她继续前行。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