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画非画:试论中国近现代油画(4)

2012-09-27 23:09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李伟 阅读

  85’新空间画展是由一个叫“青年创作社”的团体负责的。该团体“成立于1984年,最初的成员包括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版画系的包剑斐,毕业于油画系的张培力、查力和耿建翌,以及毕业于中国系的宋陵。”8根据85’新空间展览筹备人所商定的原则,这次展览“以传达‘现代意味’为……主导倾向:强化造型语言,抑制表现。”9在宋陵的《白色管道》(1985)水墨宣纸中,我们看到“人与工业化以一种冷的方式被揭示出来”10,画中的工人像是掉进了管道的陷阱中,在找寻出·,而他面前的一个箭头,却指向了他背后的一片黑暗……荒诞又虚无感犹如画中对管道的光线规范平白的铺设,对阴影部分僵硬的处理等等隐射了一种现代人毫无生气的心理和逻辑。张培力的布上油画《休止音符》(1985)中,面无表情的青年坐在一片虚空的深色背景中,手持一把萨克斯立于腿上,安静的音符象征了意义的消失。这种超写实手法再现了逼真到极点的无力,没有激情的涌现,绘画就像机器复制般被对象所画。他还以“橡胶手套”为内容创作了一系列名为《X?》的油画作品。橡胶手套代表了什么呢?只不过是日常生活中一件极其普通常用、工艺制造极其简单的工业产品而已,克制的情感,光滑的画面处理,对于一件平常物来说,更无拜物意识的流露。同样是一种虚无感和冷漠感。而耿建翌的油画作品《理发3号——1985年夏季的又一个光头》(1985)更是一种对生活无奈的被动状态;在他的另一幅作品《第二状态》(1987)中,我们看到的是四张笑得夸张又近乎克制的人物面部表情。毫无意义的笑,或者在解嘲,也或是出于尴尬。而没有表达,则象征了处于思考中。冷漠是孤独的,是一种在现实环境中表露的虚无主义的现实态度,它给人以距离感。

  3.“厦门86”新达达现代艺术展

  "厦门86”新达达现代艺术展揭示了“一次对西方达达主义的毫无忌惮的模仿”。11它是观念的甚至反绘画的。绘画的意义在此变成了过程中的游戏图示。这种意义在于“把艺术与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和情感彻底剥离,在于艺术家对艺术本体的彻底抛弃,在于一种对技巧、语言等等艺术范畴彻底的虚无主义态度。”12由此,我们不对它做出过多解释。   4.1989“中国现代艺术展”

  而9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的意义则更多是回顾与总结。而这次大展中出现的很多例如张念的行为艺术《孵蛋》(1989)、唐宋与肖鲁的《枪击后的电话亭》(1989)以及充气气球装置和抛洒避孕套这样的随机事件,给美术展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局面,从而“反映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它与彻底的虚无、自杀不同之处在于,无可奈何的情绪被转嫁给了观众和社会,它把文化的核心问题交给了社会,它刺激了更广泛的思考、反动、攻击、批评、赞赏、同情和无可奈何。最后,它响应了人们对现实的总体评价和行为态度。”13

  画非画者,成为个体艺术家宣泄和施愤的工具,成为其意识形态的话语符号。另外,像在这次艺术展中展出过为数不多绘画作品的丁乙、王广义、潘德海、王友身等一些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油画界却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而与当时却未被引起足够的注意。而他们的这些作品,也仅仅表现出了一个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作为过渡时期的呈现。已然,探索无止尽。每张画作都是未完作。

  这短短十年,所体现的轰轰烈烈的美术运动中,从最早的激情式、发泄式的内心情感的宣泄释放与人性回归,到强调“理性绘画”和“大灵魂”的美术本体论的神性赋予与精神所知,再到画家们用冷静和抑制主观表达的、几近冷漠和疏离来对待生活的“虚无主义态度”,再到举着一面将这一些打碎的反艺术的旗帜将艺术行为作自我了结与化解,到最后在一片混乱与散沙的集体失语的局面下迅速草草收场。中国现代艺术就这样匆匆地结束了自己曾经满怀激情与信念的文化反思征程,冥冥中尽管紧跟了时代的步伐,却又搭上了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便车走向了当代。

  而当代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它又赋予我们怎样的使命,我们却都毫不知情。

  总结

  80年代,是一个文化复苏,且日益繁荣的多样化年代;也是一个经济上改革开放、人心动荡的转型年代;是政治氛围相对宽松、国家相对稳定的和谐年代;80年代也是让人们跃跃欲试、磨拳搓掌的沸腾年代。舞厅里的迪斯科音乐、年轻小伙帅气的霹雳舞、弄潮儿们的下海经商、投机者们的炒股兑现、烫大花卷发的中年妇女、出行成群的壮观自行车队伍、满大街传唱的邓丽君、崇拜者们钟情的四大天王等等这些流行文化元素在人们简单朴素的生活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时髦诱因。回想那个纯朴又活力的年代真是美好。整个社会到处都洋溢着青春的冲动与对理想的渴望,尽管那种理想掺杂着许些略带膨胀的虚望和对不可知事物的欲求;尽管这种理想被学校教育以“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为人生目标,可那个年代留给我记忆深处的却不只是对憧憬的朦胧预见和生机勃勃的少年情怀。那些生活的旧照片被一本外表破损的相册放在落了尘土的柜子里居然保存了20年。偶尔翻看开来,竟然忘了现在。瞬间的大脑断电状态,让我想起了当代油画家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而作为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写照,它也只有处于同一年代的人才能感受的到。而历史之于如今又是什?概念?是继承续接仰或深沉回想,还是断层裂变仰或四下张望?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