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青年艺术五大病?听大艺术家和策展人的会诊

2019-09-06 11:03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即将开展的“青年艺术100”今年第9年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它还是一个很“青年”的品牌。以至于主办方找很多参与过评选工作的历届评委录制寄语时,许多人都才意识到,9年已经一晃而过。

这9年里,艺术市场从08年金融危机的低谷开始爬坡,经历了又一个小周期,继续回到谷底;艺考的大军越来越庞大,各种艺考班成了经济低迷里最热的市场之一和唯一的刚需;供给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需求的繁荣,拍卖市场的头牌依旧是十多年前闪耀光芒的“带头大哥”们,留给青年艺术家们的出路看上去实在有限;艺术的大众消费市场也并没有如期到来,最火的艺术作品由“快手”、“抖音”“艺术家”们贡献。

9年似乎天翻地覆,却又像一切都在原点。“青年艺术100”则是帮助国内青年艺术家成长和突围的努力之一。

艺术家向京对这个行业的观察是“整体的生态还没有建构得足够健康”,而另一方面却“受到普遍的成功学的风气的影响”。在金钱、成功、生存和艺术创作之间,青年艺术究竟有什么问题?更好的年轻艺术力量如何才能不断涌现?我们和三位著名当代艺术家和策展人聊了一聊。

向京

向京

著名雕塑家,1968年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99-2007年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教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我最怕看到一件作品缺乏生命感”

创作是件挺难的事儿。持续创作,学习生存,成长为一个职业艺术家更难。

从一个普遍性来看,今天的学院教育可以说弊大于利,制式化消灭个性,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好的创作者。我们自己都是在离开校门的同时,首先和这种制式化对抗,才能获得意识地进入真正的思考。

应试教育那种思路真的是毒害太大,再加上庸俗成功学的范本,在海选机制里最能看清。我最怕看到一件作品缺乏生命感,一目了然知道作者“为什么而作”,就像押题一样。

个人不是个靠谱的事儿,拉开一个距离,你看到的不过只是同质化,就那几种眼界狭窄的创作类型。想要创作,首先是开放视野,这个功课必须做,除非你是旷世天才。

在中国做艺术其实挺幸福的,因为问题太多,但你其实看不到太多创作者对现实保持足够敏锐和关心的,年轻一代这个问题挺严重,也可以归结到教育的问题。

今天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舒适区了,没有和现实问题的对应,没有对艺术史的理解,仅凭一枚小我创作,我不太信任这个事情。

艺术这样的一种职业,其实真的是没有什么公式。这个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艺术家,你要知道最终其实肯定有一个非常大比例的人群肯定是要被筛选下去的。年轻作者的创作,模仿也好,怎么样也好,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也好,但是其实是没有捷径的。很多大道理没有必要去听别人讲,很多的经验确实是需要自己去获得,去积累。

我特别想向年轻作者说一句:真的不要惧怕权威,不要太多去观看所谓那些成功者的经历,因为每一个成功的背后他都得有非常复杂的故事,我觉得你只要自己努力去珍惜自己的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机会,并且能够获得自己真正独立的一种思考能力,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

冯博一

冯博一

著名策展人、美术评论家,何香凝美术馆、金鸡湖美术馆艺术总监。198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2008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任编辑工作。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深圳、苏州。

“年轻艺术家少了点荷尔蒙的爆发力”

现在的年轻艺术家都比较自我,更强调所谓的私人话语,就是所谓的小我。缺乏一种群体性,一种爆发力,一种无所顾忌的突破。我希望青年艺术家能够显示出年轻的,青春期荷尔蒙的爆发力。目前看到很多年轻人的作品还是很唯美,有一种特别的自我体验,但是它的文化针对性、现实针对性都不是特别好。

比如有些作品就和科技、新媒体结合,也做得挺好,但我总感觉有一点偏向清新,自言自语的,缺乏那样一种宏大的眼光格局。太强调技术性了,太强调设备的限定性了,作品本身有些空洞。最后就变成了一种“炫技”。强调所谓“技术性”而忽略了“艺术性”。我这里说的“艺术性”既包括艺术本身也包括艺术的使然关系。

艺术家应该真正去明白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关系,艺术和高科技、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艺术和社会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今全球化陷入的困境给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让人们焦虑、困惑。我们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有这么多的困惑,但你看现在年轻艺术家做行为艺术的很少,做上世纪90年代那种关心时代的作品很少。当时年轻人里有一种冲击和生猛,现在年轻人少有,大部分还是比较温和。这也是年轻人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在80后、90后、00后中都或多或少会存在,而80后已经不算年轻了。

我认为艺术一定要和这个时代有关系。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特色,年轻艺术家也应该有他们的特性。

徐累

徐累

著名画家,1963年生于江苏南通,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现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今日美术馆艺术总监。

“他们的作品里有时代的优势,也有时代的病”

现在艺术发展的现状实际上挺困难的,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困难,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我们也知道创作过程中的甘苦。要建立自己艺术的认知度,又要在被认知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每一步都很难。

从不被人所知的寂寞之道走向一个热闹的艺术大道上,对每一位艺术家都是考验。现在是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的视野更广,看到的东西更多,他们的创作及时而敏感地反映着国内外艺术圈的潮流和风向。青年艺术家是时代艺术的晴雨表,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时代所拥有的优势,但也能看到其中的一些弊病。

我认为,对青年艺术家来说,坚持是第一位的。其次,要处理好与时代和潮流的关系。青年艺术家要有视野,要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有了视野之后,要低头拉车,不要东张西望,认定自己的路去走。现在这个社会嘈杂的声音很多,这对艺术家必然存在一定的影响,但重要的是艺术家能够最终达到一种自我内在的稳定。若能这样持之以恒,必定能够用时间换取在艺术上一定的收获。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