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苏东天:石涛“一画章”析疑

2012-09-27 23:42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苏东天 阅读

  数十年来,对于石涛《画语录》的研究与评论,文章、专著已不少, 可谓洋洋大观矣。然而论者虽各有高见,却因过分拔高或玄化《画语录》的理论,反而弄得大家不得要领而莫名其妙。

  石涛《画语录》作为山水画专论,的确有他独到的成就,提出了一些前人所未道的理论,对我国山水画论的发展和山水画创作实践,无疑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的。《画语录》是石涛采取语录的形式,来论述有关山水画法的一些理论问题,所论多卓识,言简意赅,甚为重要,但却构不成完整的山水画体系。我们今天有不少学者则把《画语录》十八章视为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评论,难免造成牵强附会。如为了使《画语录》十八章首尾相贯,便把“一画章第一”视为总纲,统贯各章理论,“资任章十八”则为结尾,首尾呼应,构成《画语录》理论体系,并因而努力把这两章理论的解释拔高和玄化。尤其是“一画”论,往往联系老庄“道学”和佛学“禅论”,把一画理论提到哲学的高度道化和禅化,这自然就把《画语录》理论弄得复杂化了。的确,石涛在编写《画语录》时,似有企图以“一画”论“一以贯之”,使十八章画论构成一个整体。但由于《画语录》主旨是谈山水画法(理法与技法),所以各章都是画法理论。他创立“一画”为画法之根本,的确是一个创造性的理论,但由于是立足于画法的基础上,并无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哲学意义,所以,难以一法贯众法,而可“吾道一以贯之”也。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画语录》十八章所论的主旨:

  一画章第一,主论一画之法之创立、特质、功能。

  了法章第二,主论能明了一画之法则法障了矣。

  变化章第三,主论画法之变化。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借古以开今也。

  尊受章第四,主论受与识之关系,强调受之重要性;受,是指画家作画心、手、笔、墨、画之间技法功力,达到得心应手,和谐贯通,在于艰苦实践的磨炼。

  笔墨章第五,主论从笔墨与蒙养、生活之关系,提出了画法有笔有墨之新理论: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

  运腕章第六,主论运腕之法。

  絪縕章第七,主论笔墨互相会通,使画浑然一体。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絪縕,天下之能事毕矣。

  山川章第八,主论了解、掌握山川形势之规则,使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皴法章第九,论山水画之皴法,和其作用与运用。

  境界章第十,主论山水画章法。

  蹊径章第十一,主论山水画之意境变化。

  林木章第十二,主论山水画林木之布置。

  海涛章第十三,主论海涛与山之形势互相关系,及其描绘法。

  四时章第十四,主论画四时不同山水之意境。

  远尘章第十五,主论画家不为物、尘所蔽之重要性。

  脱俗章第十六,主论画家去愚除俗之重要性。

  兼字章第十七,主论字、画其功一体,本于一画之法也。

  资任章第十八,主论山、水、笔、墨、古今、蒙养、生活之资任关系。

  综观《画语录》十八章内容之要,皆论画法。一至五章论一画之法之创立,及其特质、功能、重要性,法之变化,笔墨与蒙养、生活之关系;十五、十六、十八章论画家修养,其余各章论山水画技法。初看起来似较为全面,实际上只是凭他的实践心得,择其要者发之,理论上颇有独到之处,却并不处处透彻,而且显得零散,缺乏系统,更谈不上理论体系。石涛《画语录》应该说是简洁明了的,但由于一些论者把《画语录》的“一画章”之“一画之法”提高到哲学的高度来考虑,将其与老庄“道学”、与佛教“禅学”联系起来,使“一画”论玄虚化,并又将其统贯十八章,以图构成什么中国山水画之划时代的高深理论体系。这样,  自然就会造成人们对它敬而远之了。   如韩林德的《石涛画语录研究》一书,就有论曰:“纵观中国书画史,无论是画论、还是书论,在石涛之前,均未曾有人对中国书画中的:‘一画’和‘一画之法’,从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的角度进行阐发。因此,石涛‘一画’论的出现,在中国绘画美学(包括书法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又“以‘一画’论,阐发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本质,是石涛对中国绘画美学的独特贡献。……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中国山水画‘一画’的本质进行沉思和把握,从而将传统画论推向新的理论高峰。”这一结论自然是错误的。其一是将石涛的“一画”论当作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哲学;其二是说它将中国传统画论推向了新的理论高峰。所论一是脱离了石涛《画语录》“一画章”所论的实际含义;二是不附合中国书画史的实际。

  我们先研究一下“一画章”的原文。这一章主旨十分明确,是论“一画之法。”概括之有五个要点:

  一,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而世人不知,如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

  二,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三,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

  四, 一画之法,见用于神,藏用于人。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

  五, 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

  我们在进行文字注释时,引用佛、道、儒思想来解释文中的法、道、一、太古、太朴、根、本之类的文字、文词和术语之含义,是可以的。若因此依这些文字、文词和术语来解释其“一画”论,就成问题了。因为石涛文中虽然运用了这些文字。文词和术语,却并没有佛、道、儒的哲学含义。例如: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吾道一以贯之。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许多人都欢喜引用道家、佛家和儒家哲学之意义来解释和论述这些话。如韩林德说:“但是,石涛又认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画’不仅包含着“形而下”的技法意义,而且还包含着‘形而上’的哲学意义。其一,从本体伦意义讲,‘一画’乃是一根通贯宇宙——人生一一艺术的生命力运动的线。……其二,从宇宙生成论和绘画创作论意义讲,‘一画之法’乃是贯通宇宙——人生——艺术的生命力运动的根本法则。“(同上)如此立论,有些人又将道学,佛学扯在一起论述,而论者对道学、佛学又讲不清楚,因此就把“一画章”弄得玄而又玄了。又如韩林德云:“总之,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老子哲学中的‘道’,迷离恍惚,性状特征包含模糊性和岐义性,本身就包含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泛神论的多种思想成分,这就为后世的‘老学’向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不同方向发展提供了契机。”“在道家庄子哲学中,作为最高范畴和中心范畴的‘道’,其内涵同样有模糊性和岐义性。”又“石涛对中国山水画‘一画’本质的沉思和把握,受到道家哲学的启迪和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他坚持‘一画’(又名‘一,),是宇宙的本体和万物的成因上。由于石涛继承的是道家哲学中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传统,所以石涛的‘一画’论完全置立在元气自然论的基石上。”(同上)这种先入为主,断章取义,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而自由阐发的研究方法,自然会造成离题万里了。因为石涛“一画章”宗旨是论“一画之法”,无意于讨论哲学问题。即如“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并无老子的“朴散而为器”的哲学意义,而仅仅是借喻。因为“一画之法”是由石涛创立的,古之未有,“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有如盘古开天地,朴散而为器,太朴一散而法立矣。如《絪縕章》云:“笔与墨会,是为絪縕;絪縕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而石涛所讲的“法”,是立足于画法,“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上下文意一贯。所以,他这句话除了藉以抬高自己创立“一画之法”的意义之外,并没赋予宇宙生成论的哲学意义。紧接云:“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亦无本体论哲学的意义。乃是指一画之法的功能作用,文中之“众有”、“万象”,是指画象,而不是哲学中的万物和万物之象。他接着明确地说:“此一画收尽鸿濛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这是说“一画之法”是描绘大自然万物万象的根本之法。如《了法章》云:“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因是画法,而画乃是人们描绘山川景物和表现心情的一种独特艺术,所以他说:“夫画者,从于心也。”此话亦无佛学心论的哲学意义。因画法乃是技巧,自然握取由人。如《尊受章》云:“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所以他才说“一画之法”“见用于神,藏用于人”,惟听人握取之耳。因此文中特别强调了腕与笔墨的运用功力,若“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自然就能达到“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故“夫画,天下变通之大法也。”(《变化章》)所以他最后才说“吾道一以贯之。”他引用孔子这句话,同样不是在谈哲学,而是借喻,是讲一画之法之功能,它是画法之根本,能贯通亿万万笔墨之始终。如《絪縕章》有云:“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絪縕,天下之能事毕矣。”又如《山川章》云:“且山水之大,广土千里,结云万里,罗峰列嶂,以一管窥之,即飞仙恐不能周旋也。以一画测之,即可参天地之化育也。……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所以文中的“一”,即是一画、一画之法,将其抽取出来,解释为道学或佛学哲学的“一”,我以为是错误的。石涛在《运腕章》中有云:“一画者,字画下手之浅近功夫也;变画者,用笔用墨之浅近法度也。”已指明了“一画”之基本意义和本质。在《山川章》中所云的:“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同样是指一画之法,他是在说:“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画家依靠笔墨以描绘、表现山川之形质,所以必须依靠一画之法。如果明了一画之法,就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大自然之万物万象了。(万物齐即万物济也)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