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来信

张承志自选集《草原》《秘境》《求知》出版

2012-09-28 22:11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近日,张承志自选集《草原》《秘境》《求知》出版。

\

    张承志是当代最优秀、最具理想色彩的作家,也是超一流的文体高手,评论界把他喻为“当代作家中的经典作家”。自选集精选他3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和散文,按地域、风格、思想分成三卷本,每一卷都有小说和散文,并配上油画及钢笔画,编成图文并茂的文集。《草原》以北亚草原为题材,描绘了充满诗性的游牧生活和深远辽阔的草原历史。《秘境》囊括了他半生的足迹。多年来张承志远行跋涉,在孤旅中求学,从内蒙古、甘宁青黄土高原、新疆腹地,到日本、中亚、地中海以及拉丁美洲,既追寻自然界的大视野,更追寻学识见闻上的大视野。《求知》是思想类散文,展示了作者从求学问到求真知的质变道路。张承志真正为人称道的,不仅是作品独有的艺术魅力,而是熔铸其中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他的文章自成格局,具有刚健、雄浑、狂飚、倔强的文化气质。

    作为一个作家,他所要提醒我们的是去关注那些可能存在的时代隐患,有时候作家比学者具有更灵敏和锐利的感触。文学家总是在最细微的时代内部中发现他的病症,而张承志在判断之后又树立起了自己的精神旗帜,他在试图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比较其他同时代的作家,他是一个具有广阔意识的中国作家。他在散文《他人的尊严》中对于美国批评家苏珊•桑塔格的阅读与反思,读完之后很是吃惊。他在这位美国良心的文字之中依然读到了一种文字与学术的霸气,读到了一种与她的批判所不符合的气质,这种气质不自觉地影响着她批判的力度,因为这种不自觉所导致对于他所关爱对象的伤害,因此作家在文章中说:“一切人,包括‘他人’自己,都必须懂得他人的尊严、原则、分寸———因为这一切都与和平及正义丝丝关联,不容许一点的矫情与傲慢。这是一种大的道德,也是一种大的修养。”从这其中,我看到了张承志所追寻的精神资源的巨大力量,它所透露出来的是另外的一种文明与生存状态的方式。

\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本书是他的自选集第一卷,以北亚草原为题材,精选了一批获奖小说和影响甚巨的散文。作者以人民之子的一片赤诚,热血浓情地描绘了充满诗性的游牧生活和深远辽阔的草原历史,把握蒙古民族的心灵模式,展示他们未被认知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在1978年的获奖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和《黑骏马》、《牧人笔记》中,他率先以“长调”一语,对蒙古古歌进行了类型归类和汉语表述;在80年代初期,他又提出了“游牧文明最后一页”的说法。种种创见显示了张承志对他者文明的尊重、融入,然后描写,因而每有新知独见的轨迹。这些特质使本书作品见识准确,抒情强烈,注满了生命的质感。

    一介自由作家的视野,自由而辽阔:我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观察,扩大到新疆和甘宁青黄土高原,扩大为多角度的参照体系。三十年中,虽然只是浅尝辄止,我学习过蒙古语、哈萨克语和满州语;并在蒙古草原、新疆南北的维吾尔绿洲和哈萨克牧区、以及甘肃、宁夏、青海的回族聚集地区,年复一年,住入农家,濡染和融入。不仅如此,生活还惠顾我远去西班牙、摩洛哥、日本甚至坚忍的拉丁美洲,锻打我的见识,丰满我的思想,帮助我寻找一介知识人的道路。

\

    张承志,回族,原籍山东济南。1948年出生于北京。在清华附中高中毕业后于1968-1972年在内蒙古乌珠穆沁插队当牧民。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搞考古工作。1978年以突出成绩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翁独健先生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1987年调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当专业作家,现辞职为自由作家并作油画。1983-1984年曾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定地区研究计划"合作人及东洋文库外国人研究员的身份在日本搞中北亚历史研究,其后几度应邀赴日本搞学术研究和讲学,并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蒙古等国家。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数种外语。1985年当先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小说选刊》编委。1987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中。

  处女作为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发表于内蒙古蒙文杂志《花的原野/1978,6》上,第一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得了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得《十月》第一次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据《三份没有印在书上的前言》(《花城/94,3》)中称,张承志有三本仅以外文出版的作品,《内蒙古大草原游牧志》(七、八年前出版,在日本印行六次,作者认为就作品对游牧生活细节的描绘来说,海外尚没有能与它相比者,但他为它被当作旅行手册而感到可悲,他盼望的读者是"企图为青春寻找意义的年轻人",而不是游客或少数所谓专家学者。)、《中国之中的伊斯兰教》、《红卫兵的时代》(以日文创作,日本发行,四万册),后者被作者认为是"第一本关于早期红卫兵运动的正面总结。",他说:"对此我有认真的把握。因为在所谓老红卫兵的成员中,我尚未发现有谁比我对红卫兵造反事实的意义更肯定;也没有谁比我对红卫兵的特权阶级思想更敌对,这是第一点。其次是因为十几年来我一直留心了西方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和左翼运动,我注意到了它们不可否定的意义,也注意到了它们优于和劣于我们的方面。"

    因此独特的创作主题,他被称作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早期以草原生活为题材,从大地、民间汲取斧神养料;稍后他把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开始了他对于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的探索。1984年,他到回民聚集地西海固,在那里结识了一大批哲合忍耶的教友,他们为了维护信仰的纯洁及心灵的自由而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震动了张承志。他不仅成了哲合忍耶教徒,而且用文学的形式写了一部宗教史《心灵史》(花城出版社1991年初版),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他用宗教写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沉沦亮出了一条拯救之路,著有随笔集《荒芜英雄路》等。然而他作品中越来越浓厚的宗教倾向也引起了争议。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