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金坚范:文学交流应该虚一而静

2019-08-28 09:46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金坚范

1949年《文艺报》第一卷第二期上,刊登了由杨犁整理的一则会议报道《法捷耶夫与中国作家交换文学上的意见》,记述了1949年10月10日,来参加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大会的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与中国作家茅盾、周扬、丁玲、郑振铎、俞平伯、赵树理、冯雪峰、曹靖华、黄药眠、萧三、沙可夫、巴金、周立波、田间、艾青、冯至、钟敬文、刘白羽、何其芳等,就《青年近卫军》以及文学创作相关问题进行的一次座谈。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学艺术界新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有组织的中外文学交流活动已经陆续展开。

时光荏苒,中国作家协会和新中国一道,走过了70年风雨历程。70年中,中外文学交流一直在作协整体工作中居于重要位置。近日,记者拜访了曾任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主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的金坚范,听他讲述了中国作协对外联络以及文学交流工作的珍贵记忆与深切感受

1

一个部门两本杂志的创办

“一个部门和两本杂志的设创办能充分说明,中国作协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国文学与世界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金坚范说。在成立之初,中国作协的对外文学交流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成立了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是萧三,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另两项工作是创办两个杂志,一是1953年创办《译文》杂志,这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创办老《译文》杂志的传统。新《译文》专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和理论,1959年更名为《世界文学》,1964年转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主办。另一本杂志是1951年创办的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对外翻译和介绍中国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后归由外文局主办。创刊时,两本杂志的主编都是茅盾先生。

就读于上海外语学院英语系的金坚范,毕业后在《北京周报》做文字翻译,后进入外国专家局,1967年又进入亚非作家常设局工作。亚非作家常设局是在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为了团结亚非国家的作家为各自国家的民族独立起到推动作用而成立的。金坚范特别向记者提到,当时,亚非作家常设局的对外联络工作由中国作协负责,实际上是作协工作的一部分。“杜宣、刘白羽、杨朔等都参加过亚非作家常设局的活动,当时在亚非作家常设局管日常工作的林元,就是作协的干部。我在那儿的时候就认识了很多作协的工作人员”。虽然当时还没有正式参与中国作协的对外交流工作,但金坚范已经和作家及作协的工作人员有了深入的接触。

2

“没想到作协同志对拉美文学那么熟悉”

“文革”期间,金坚范还曾经在对外友协、外交部等处工作,1981年因工作调动,金坚范来到中国作协对外联络部。因为来作协之前转过六七个涉外单位,在金坚范看来,外事工作大同小异,但他特别提到,在中国作协从事外联工作有比较重要和特殊的一点——要熟悉和了解中外作家及文学界的情况。“如果不了解作家和他的创作情况,很难选择合适的人去进行文学交流。另外,也要了解作家的个性、脾气,因为参加外事活动,一个团体里的成员要互相理解和体谅是很重要的。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了解外国作家的基本概况。如果两眼一抹黑,也没法和人家交流。”金坚范回忆说,80年代初期中国作协要派代表团赴委内瑞拉参加会议,当时主持工作的冯牧同志在临行会议上谈到了很多对于拉美文学的认识,让与会的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拉美文学学者陈光孚大吃一惊,“没想到中国作协的同志对于拉美文学那么熟悉”。

金坚范介绍说,80年代初期,中国作协外联部的工作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派作家代表团出访外国。其实在50年代,中外作家代表团已有多次互访。1952年,智利作家聂鲁达访华,诗人艾青写下了《和平书简》欢迎聂鲁达的到来,聂鲁达称艾青为“诗歌的王子”。“文革后,中国作协的对外联络工作逐渐恢复。有一些国际作家组织找到中国作协,我们决定派作家出访,当然也对等接待来访的外国作家代表团。”1985年10月在中国举行的中美作家会晤由外联部负责组织接待,金坚范也参与其中。在那次会晤中,美国诗人艾伦 金斯堡来到中国,与中国作家萧乾、冯牧、李瑛、王蒙、吴祖光、柯岩、冯亦代、李准、蒋子龙、张洁以及翻译家朱虹、袁可嘉、王佐良等展开交流,金斯堡还先后在北京、上海、广西、广州等地和高校中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及学生座谈。此外,外联部还要组织作家参加一些国际活动,如美国的爱荷华写作计划,以及一些国际会议,“最多的就是国际笔会”。如1981年9月15日,作家巴金率中国笔会中心、中国上海笔会中心、中国广州笔会中心代表团一行九人赴法国参加第四十五届国际笔会大会,大会21日在里昂开幕,25日在巴黎闭幕。1981年第21期《文艺报》上,还刊登了巴金《在国际笔会第四十五届大会上的讲话》。

此外,作协对外联络工作还包括接待其他领域的想了解中国作协或与作家见面的外国来访者。金坚范记得,1985年,当时的纽约警察局华人副局长莫虎访华,他妈妈也是作家,跟随莫虎一起来访。“她向公安部提出来,要见大诗人艾青,我们就协助安排艾青会见了莫虎妈妈。她很崇拜艾青,说她年轻的时候在重庆《扫荡报》当记者,艾青每发表一首诗,都很轰动的,她都会找来读。”

3

“文学交流应该虚一而静”

进入90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联部的工作范围更加广泛,如从1995年开始承办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该奖项于1998年并入鲁迅文学奖,后改名为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同时,也承担一些将中国文学介绍到外国的编译工作。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作协的中外文学交流形成了层次分明、点面结合的新格局。举办文学论坛和国际写作营、参加国际书展等已经成为中外文学交流的常态;外联部还参与了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译介工程,承办了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翻译工作坊等一系列对外译介中国当代文学的相关活动。另外必须提及的重要一点是,从成立之初,中国作协的对外联络部门就一直承担着联系和团结港澳台作家及海外华文作家的任务,为促进内地与港澳台及海外的文学交流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如组织和承办文学论坛及作家交流活动的工作等。

作为一名“老外联”,金坚范概括作协的外联工作原则,一是通过作家和文学间的交流,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另外就是组织和接待工作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总方针。“文学交流实际上是我国外交政策在民间的一种补充,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自己的任务,就是作家通过文学交流来开阔眼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文学。”除了对外国作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有所认识或借鉴,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上也会吸取新的东西。金坚范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个任务:“观看外国百相,对比中国文化,思考中国发展需要。”他特别向记者提到由袁鹰、邵燕祥主编的《中国作家看世界》系列丛书,“作家在对外交流中,无论主观还是被动,自然都会有一些感触。从作家回来写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他为什么选取这一点来写,实际上就是他想告诉国人的。这个才是文学交流里更主要的。”金坚范说,现在国家的经济实力好多了,很多人都可以自己走出过门看世界。但对作家来讲,对外交往甚至在读外国文学作品时,仍然需要考虑费孝通先生的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首先要肯定自己的文化和文学是了不起的,但是,不要自称老大,人家也有了不起的东西……文学要进一步发展,当然要扎根在这片土地,同时也要吸取外国的营养。”他还引用了荀子的“虚一而静”来说明文学交流中应有的态度,“意思是说要虚心、专业,心要冷静,不要缺乏理性”。

说到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问题,金坚范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首先要了解外国情况,“投其所好”。“投其所好这句话可能不太好听,但人们在接受外来东西的时候都有一个自身的经验和基础。”其次要与了解当地文化的人合作搞好翻译。好的文学作品要翻译成外文本身就很难,但了解当地文化的人来参与或从事翻译,可以让人更容易接受。“中国文学作品到了外国,因为个人经历、审美经验、政治立场的不同,读者的反应很可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考虑到接受的问题,笼而统之是不行的。”

来源:中国作家网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