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止庵:写作要认真干不将就

2015-12-13 10:20 来源:大河报 阅读

  核心提示|如果你4岁的孩子问“我会死吗?”,该怎么回答?昨天下午,由大河报文体新闻中心与郑州松社书店主办的“《惜别》与中国人固有的生死观”河粉书友会举行。随笔、传记作家止庵与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乔叶,通过对话分享自己的生死观。

  对话 当下是每个人的“黄金时代”

  《惜别》是止庵在母亲故世三年后,凝练而成的生死体悟。为何会关注生死问题?

  止庵说,20多年前父亲去世,5年前母亲去世,他都在想生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前几年他的朋友史铁生去世,大家的纪念文章都在说,“他往天国去了”。这让他陷入思考,在天堂、轮回的想法传入中国之前,古代中国人的生死观是怎样的?

  随之,他翻阅先秦哲学,发现墨子、庄子、孔子对生死各有看法,最主要是孔子儒家的想法,“未知生焉知死”、“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是把死这个悲观绝望的问题当做一个起点来思考,得到的是一个积极的东西。死是一个终结,所以掉个头说,要好好活。”

  同时,止庵说,《庄子》中提到要“苦死者”,意思是要体会离去的人,慢慢接受他不在的事实,这是古人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所以中国人有“守丧”的传统。

  乔叶的看法是,未知死焉知生,死是一种断绝,是一个自然的事情,万事万物都会死,有人说过永生是一种惩罚,“我觉得人间就是天堂,有人问什么时候是自己最好的时代,我的看法是,现时此刻是每个人的黄金时代”。她谈到生的延续,当打开一本书觉得像是和朋友聊天,也许这位作者已经不在了,但能感觉到精神那部分仍然存在,难道他们不是仍然活着吗?

  专访止庵称写作的事不能将就

  止庵的家中,客厅、书房四壁全是书柜,有藏书上万册。相比作家,止庵更愿意称呼自己是“读者”。

  他说,这些书并不是全都读过,但都是想读的,每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的,愿意用此生花时间来读。而读书的习惯,是从青年时期养成的,当时获取信息的方式便是读书,之后养成习惯并延续下来。“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比如上网、刷朋友圈,但我觉得有些东西如品位、见识、性情等,仍要靠读书。”

  止庵做过医生,进过外企,还当过出版社副总编辑,后来研究周作人、张爱玲,如今是自由恬淡的笔耕者。谈到步入写作道路,他说,主要是想和读过同样作品的人交流,同时把想的东西写出来,才能更深入地思考,才能想得更清楚。

  他把世上的事分为两种:一种是“非干不可的事”可以混,比如吃饭洗脸,将就下无所谓;另外一种是“可干可不干的事”,是锦上添花,要认真干不将就,写作被他视为这样的事,而现实中很多人和他的看法相反,在必须干的事情上投入太多。

  有“河粉”说被4岁儿子问“我会死吗?”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尽管深入探讨了生死问题,止庵仍觉得,这个问题老想不仅没用,还徒增烦恼,所以如果孩子问到,你就说“你不会死,因为你吃了唐僧肉”。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