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李泽厚借桑德尔"传道":深刻理解时代的最稀缺品

2014-03-04 10:10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张涛甫 阅读

  很多圈内人觉得桑德尔的理论含金量并不高,有点类似于中国“百家讲坛”上的布道者。但在这几年,桑德尔却成了名满天下的超级学术明星,尤其在中国更是热得发烫。

  这次,李泽厚扯着桑德尔的衣襟到中国大学来开坛传道,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李泽厚搭借桑德尔顺风车,到中国大学讲坛传播他的“道德经”,这一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对当下中国知识界意味着什么?对现有的中国大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近日,关于李泽厚的一则新闻吸引了知识界的不少眼球。这位曾经的中国思想界重要学者,最近要到华师大开设伦理学研讨班。如果我们不是太健忘的话,应该知道,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李泽厚可是大红大紫的明星人物,他的美学和思想史理论曾地影响了一代知识人。

  约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世道人心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李泽厚的人生经历也发生了戏剧性起伏,但他对中国的关注以及对中国政治、思想、历史、文化的思考却始终没有停歇。他的声音不管中听不中听,皆忠于他的内心和良知。即便是浮躁喧嚣的当下中国知识界,一听到李泽厚发声,也会静下来倾听。

  据说,李泽厚这次华师大开讲,他面前摆了一个理论的靶子,那就是“全球学术明星”桑德尔。桑德尔是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被公认为“社群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这位早年跟罗尔斯进行理论叫板的学术斗牛士,在西方学界也不被广泛认可。很多圈内人觉得他的理论含金量并不高,有点类似于中国“百家讲坛”上的布道者。但在这几年,桑德尔却成了名满天下的超级学术明星,尤其在中国更是热得发烫。借助互联网的超凡神力,桑德尔成了西方一流大学“网络公开课”的最大赢家。他的《公正》课在中国互联网上一路风行,在中国大学拥有数以万计的粉丝。他的 《公正》《钱不能买什么》等书,也转眼成为中国的超级畅销书。桑德尔本人也不止一次到中国现场布道。他所到之处,经常是粉丝云集,风光无限。这种“外来和尚”到中国传经的盛况,甚至要盖过“五四”时期罗素和杜威来中国时的情境。

  这次,李泽厚扯着桑德尔的衣襟到中国大学来开坛传道,这种“反主为客”的逆转充满戏剧性和历史荒诞感。不过,这似乎不是最要紧的。人们可能更关心的是李泽厚先生讲什么?如何讲?与桑德尔如何隔空对话?而这些悬念须等到今年5月才能落地。在此,我们需要追问的是,李泽厚搭借桑德尔顺风车,到中国大学讲坛传播他的“道德经”,这一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这对当下中国知识界意味着什么?对现有的中国大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教育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和潜规则。即便那些以世界一流大学为追赶偶像的院校,也不能将自己与生俱来的DNA置换掉。正如,白马将斑马线拷贝到身上,也成不了斑马。长期以来,中国大学教育的话语系统和知识体系,都有自己的一套。虽然说,随着中国融入世界越来越深广,中外教育之间的知识“鸿沟”在缩小,但差距还是不能以道里计的。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话语差异是有目共睹的。

  在互联网崛起之前,中外大学之间的知识交往受制于诸多现实的屏障,西方大学里的知识常常被挡在一个个知识门墙之外。互联网的大面积普及,打破了大学的门墙,大学对知识的垄断变得更为困难。同时,互联网打破了地理和物理上的关隘,让中外大学之间的知识传播难度大幅度降低。近年来,麻省理工、哈佛、耶鲁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多所著名大学陆续推出网络公开课,让中国学子足不出户,也可近距离地分享国外大学一流课程资源,让中国求知者大快朵颐。搭载互联网顺风车,原先远在无数中国学子视野之外的国外大学中的牛课、牛学者,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中国。这客观上对中国现有的大学教育构成极大的冲击。桑德尔的《公正》课引发的冲击波,就是一个典型例证。网络公开课对中国求知者而言,其意义不仅仅在他们原先的知识结构之外新增了一块知识园地,而是国外的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对中国固有教学模式和“存量”知识体系形成了结构性的冲击。有人说,上了国外名校的网络公开课,自己以前的大学白上了。这种醍醐灌顶的知识震撼,对现有中国大学教育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

  如今,“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热在骤然升温,其中活跃着国外名校的身影。“幕课”绝不是升级版的网络公开课,而是一场预见不到未来的教育革命。它对传统大学教育冲击是颠覆性的,这种大规模、开放性的高端知识传播平台,空前打破了传统大学教育的内循环。“幕课”在网络上开疆辟土,大面积收获着知识消费者。有人说,这种由国外一流大学发起的“幕课”革命,是一场自掘坟墓的末路狂欢,特别是对二流三流大学的冲击,可谓是毁灭性的。

  中国大学教育遭遇的压力是多重的:一是来自于国外大学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强劲冲击,互联网技术无疑加剧了这种冲击。面对西方知识体系的强势进逼,中国大学明显处于守势。有大量的学子纷纷用脚投票,成了对方场上的围观者和喝彩者。二是来自于互联网对大学知识地盘的四面蚕食。互联网打破了大学对高端知识的垄断,开辟了一个更为辽阔的知识场域,减小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知识落差。三是中国大学对围墙之外的社会问题缺乏有力的回应。桑德尔的《公正》课之所以受到中国学子的追捧,不仅是这位超级知识推销员的传播技术超赞,更因他关注的主题,切中了当下中国社会那根敏感的神经,触及了中国人当下精神的隐痛。

  李泽厚对当下中国思想脉搏的把握甚为到位,知道中国的大学缺少什么,包括缺少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次,他迎面冲着桑德尔而去,从伦理学角度与桑德尔进行隔空对话。我们不能廉价地认为:这位“过气”的中国哲学家是扯着国际超级明星的衣角讨点喝彩。在笔者看来,这恰恰体现了李泽厚的敏锐感觉。相比于桑德尔,李泽厚应该更能理解中国的世道人心,更能体察当下中国的爱与痛。从这一点看,李泽厚一不小心又走在前面了。

  至于李泽厚在不远的将来,究竟讲了什么,讲得到位不到位,这似乎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什么东西。李泽厚这次从体制外走进体制内,直接走进大学腹地,实行定点爆破,其影响也许要超出一般的知识论范畴,至少对现在的大学教育有一些触动吧。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