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纪念史铁生:不做“红卫兵”式的作家

2012-12-27 10:35 来源:搜狐文化 阅读

史铁生

  编者按:不平常的2012就要过去了,回首看去:“世界末日”的焦虑,诺贝尔文学奖的喧嚣,都余温犹在。在诺奖花落谁家、国内还有谁有望问鼎的讨论热烈进行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触碰到我们敏感的神经——如果,这不是一个已经逝去的生命,我们希望,他能竞争诺奖。这个名字叫——史铁生。2010年12月31日凌晨,这位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因突发脑溢血辞世。

  自称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位从反思荒诞时代开始,到追问生命终极的知青作家,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心灵写作”已成绝响。

  知青作家反思荒诞年代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的史铁生, 1983年凭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在当代文坛一举成名,这个小说不仅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再现了特定政治时期,一部分知青的生存状态及生命状态,反思人生途路的幸与不幸,并藉此展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以及陕北人的憨直、坚韧、顺乎大道的性格。小说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的平淡而拙朴,意蕴深沉。作为当时“知青文学”的经典之作,它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也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在“寻根”问题上,史铁生的理解是“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诞,去为精神找一个可靠的根据”(《礼拜日-代后记》,华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铁生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回忆知青生活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了1983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4年,小说《奶奶的星星》再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殊荣。短篇小说《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了《作家报》评选的1996年十佳小说奖,同时《老屋小记》也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的代表作还有短篇小说《命若琴弦》《第一人称》;中篇小说《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等;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散文《我与地坛》感动了一代读者;电影剧本《多梦时节》、《死神与少女》也屡获殊荣。尤其《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我的丁一之旅》在史铁生的作品里相当独特,耐人寻味。之前的作品里回避或点到为止的“性”,在这部作品里得到了正面的关注和深度的拷问。史铁生认为,“人在把死给安置了以后就开始想生,生的问题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爱:爱情问题、性爱问题。”可以说,史铁生把他对于情与爱,在他与众不同的人生中最孤独的感动和最冷静的思考,都浓缩在了《我的丁一之旅》之中。
 
  不做“红卫兵”式的作家

  史铁生,北京人,1951生, 1958年入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一场大病让他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到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突发脑溢血逝世。

  了解史铁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看他的自述,听听友人的评价。

  在《生命里的残疾与爱情》一文中,史铁生说:“我其实未必合适当作家,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近似的)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笔去找。而这样的找,后来发现利于此一铁生,利于世间一颗最为躁动的心走向宁静。”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