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树才:谈谈李南的三首诗

2012-12-12 10:19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树才 阅读

  这些用词语吐露的心痛
  ——谈谈李南的三首诗
          
  树才

  给一位诗友的诗写一点感受式的文字,本来应该是不难的。感受感受,感是主体的行为,你去感觉一个对象,对诗来说主要是阅读;受则是回馈的意思,是对象在你感觉它的时候给你的感觉留下擦痕的那部分东西。但一个诗人阅读另一个诗人的诗时,那种“感”,那种“受”,其实是很难写出来的。尤其当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写作和生存已经有了一种较为深入的理解时,这种感受式的文字就更难写,因为在“理解”的内部产生了一种构成上的复杂性,从这种复杂性出发,“感”者不知道应该从何写起才好。

  一个诗人自身总是包含着某种复杂性,可以说没有一个诗人是简单的。一个诗人的文字,一个诗人的内心,都不简单。是诗人就不简单。因为在写作的需要和生存的需要之间,诗人必须找到一种微妙而易碎的平衡。所以,一个诗人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写成这样而不是那样,一定有其内部的、深刻的原因。不是你想探究它就能探究明白的。我把它理解为一个诗人身上内含的写作必然性,它首先源自内在精神气息,然后又转化为自觉的言语活动。这种必然性也意味着一种方向性,并且总是通过一首首具体的诗来显现自身。正因如此,一个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诗的说法,假如只是停滞在赞誉或厌恶的层面上的话,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既怀疑他的动机,也怀疑他的方式。

  至于我,我其实更喜欢在信中敞开心来谈诗。在信中,我的心灵自然而然就处于某种活跃的敞亮状态。那毕竟不是一篇文章,不,那反而是一篇真正诚实的文章。由于不用考虑发表与否,由于那看上去只是一次私人间的通信,由于那纯粹是一种自发的交流冲动,我的“感受”便来不及修剪,我的偏颇便来不及察觉,但我的“感受力”反而显得更为真实。在这个时代,再没有比“真实”更值得强调的价值了。

  我记得,大约是在1999年5月,我收到了李南邮寄过来的那本《李南诗集》。那时我们差不多刚刚认识(我们一起参加了在山东聊城举办的第十五届青春诗会,同在梅绍静老师的那个组里)。那是一本薄薄的、黄颜色封面的小开本诗集,封面上饰有一幅女性画像,那位女性的眼神里透漏出一种安静而幽深的哀伤。读完诗集,我给李南写过一封信,信中谈了对她的诗的阅读感受,也谈到对她的直觉印象。那本诗集里,开篇之作《在人间》,短短只有五句,我却印象深刻:

  ——每每想到你那稚嫩的双脚
  就要涉足这沧桑的人世
  我总是
  在初夏的风中,止不住
  伤感地落泪

  依我看,这五句诗预示着李南诗歌写作的一种方向,一种氛围,甚至一种命定。第一句后面明明站着一个永远值得诗人操心的孩子,第二句则概括了生存的艰难,第三句直接推出“我”,第四句写时间和景物的变易,第五句几乎就是李南不变的内在灵魂状态。这五句诗看上去是写给作为一个孩子的“你”的,真正写出的还是“我”的心痛,写每一个作为“我”的人在孩子的命运中的命运。是一双充满母性的眼睛在盯着看“那稚嫩的双脚”,而静态的“双脚”又被诗人动态地嵌在母亲无所不在的“想”这种心智活动中,“想到”它们“就要涉足这沧桑的人世”,一个母亲的内心怎么承受得了!作为母亲的“我”,毕竟是过来人啊,毕竟已经体会到人世间的一些“沧桑”。这就是一个母亲在强烈的爱和深深的无助之间的那种心痛。

  在诗中,李南总是试图直接写出各种各样的心痛!心怎么痛就怎么写,写得坦然,写得直接,毫无掩饰,好像只是写给自己的内心看。在后来我读到的李南的诗中,一直一直都能读到“孩子”的形象。“孩子”成了她倾注母爱的最佳对象。这母爱是母性之爱,像泥土一样厚实湿润,又像天空一样涵盖一切。所以我说,李南是一位母性诗人。惟有她这么广阔、这么持久、这么无冤地,动用母性那特殊的感人力量,并且以受苦母亲的暗哑嗓音,唱出了一首首几乎被心痛浸透了每一个字眼的诗篇。听一听她的《呼唤》:

  在一个繁花闪现的早晨,我听见
  不远处一个清脆的童声
  他喊——“妈妈!”

  几个行路的女人,和我一样
  微笑着回过头来
  她们都认为这声鲜嫩的呼唤
  与自己有关

  这是青草呼唤春天的时候
  孩子,如果你的呼唤没有回答
  就把我眼中的灯盏取走
  把我心中的温暖也取走

  在《呼唤》中,“一个清脆的童声”是美的。这声音之美,我们都真切地听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听到。但只有母亲们“微笑着回过头来”,这个细微的身体动作,使诗行间涌动着母性之爱。结尾两句使美和爱在诗人内心中融为一种人性之善。我相信,爱、美、善,这三个字将贯穿李南的生命和生活;甚至可以说,这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三个字就是李南诗歌的源泉和土壤。它们有力地支撑着她的生存信念。她生存着,日常而艰难;她奔波着,常常看见什么;她承受着,有时几乎垮了;她啜泣着,因为除了诗无处可诉说。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