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文学

黄梵《第十一诫》:逾越“十诫”围城的告诫

2012-09-29 22:33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浪子肖涛 阅读

  这是信仰匮乏时代一个作家对学院知识分子的病历考察报告。与传统和当下的众多相关书写,不期然地形成了话题接轨和精神切换,堪称一曲多声部的复调。《圣经》中摩西领犹太人出埃及至西奈山上,传“十诫”,大致可概括为如下方面,即不敬别神,不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妄称耶和华,安息日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假证害人,不贪恋。“十诫”既是对伦理道德的行为规约,也是教义和律法的原初形成。那么黄梵的《第十一诫》欲要表达的是什么呢?言外之意,它穿越了“十诫”的伦理限度和道德标杆,律法尊严和操守准则,以知其不可为而为所欲为的文学表征,完成了对“十诫”围城的爆破和颠覆,使之彻底坍塌,从而彰显转型时期中国学院内知识分子的精神颓败风景。

  《第十一诫》隐含着对“十诫”消解的叙事策略。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及内容部分来获得大致了解。

  首先,“不敬别神”、“不为自己雕刻偶像”以及“不妄称耶和华”这三条戒律。小说开篇即以齐教授和姜夏师徒二人去拜见部里来的大人物为开端。这意味大人物就是天神下凡,为神祗的人间代理人。而“不自己树立偶像”,无疑指喻着齐教授本人。“齐教授认为自己是文明循环论者,是上次文明中的强者,这些强者后来都投胎转世到这次文明。”这表明上帝已死,老师就是弟子的偶像。学生如姜夏者,就应该“对教授怀着宗教般的崇敬,他必须收敛起个性,以便得到教授的重用。教授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奖赏那些敬畏他的人。”“不妄称耶和华”,在我看来,与上述神化自我、盲目崇拜等言行举措都有叙事上的寓意关联。

  那么“安息日为圣日”这一戒条,在文本中如何呈示出来的呢?其实小说只能是宗教典籍的转义或隐喻。齐教授死后不久,师母与学生之间就发生了乱伦的肉体关系,并接着又与新主任勾搭成奸。这诸种令人不齿的糜烂行为,在死者尚未瞑目、死魂尚未“安息”之时,即不出意外地发生,只能构成了对“祭日”的兽性越轨。

  小说叙事的章程从来文无定法。作者分散的叙述视点能由石城学院,拓展到南方深圳,由办公室再到私密家庭,由出生地到集体宿舍,在诸种空间转移中,时时完成着对人物变异行为和心理的塑形,却又指向了对“十诫”的文学性讽喻表达。“孝敬父母”这一基本人伦之道,落实到姜夏奶奶的葬礼上,我们会发现这种背反的呈示。它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嫌疑和猜忌、贪婪和争斗,得以体现。不由人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至于“十诫”最后的“四不”,在我看来,是黄梵叙事进程中最能凸显笔力的关节点。“不杀人”的姜夏最终为情欲和嫉妒而杀死了师母;“不奸淫”的师徒以及周遭所有道貌岸然者,都以出轨离异、纵欲滥情、谈性说爱为乐为荣。“不偷盗”的告诫同样失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信仰的教授,却是最大的“窃钩”兼“窃国”者,知识一旦进入权力的生产系统,所能产生的危害性,可想而知。至若“不做假证害人”以及“不贪恋”等律条,在此不赘,却也包含在穿越规训与禁忌的丛林、于狂欢与堕落中嚎叫的飞翔鸟的羽翼中,蹁跹着鬼魅魔幻的踪影。

  《第十一诫》的结构主题基本吻合对《圣经》“十诫”(甚至电影《十诫》)的互文写作。而暗中进行叙事编码的驱动力,则是“权力”和“性”这两个符号。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腐败相对于性而言,不过是其应有之义。二者的媾和,所生产的力比多魔力,只能魅惑、束缚、捆绑、揪扯着一个正常书生,坠入万世不劫的罪恶深渊。而这也恰是本书对中国特定时期国情于“围城”内外的窥探和触摸、打量和捕捉,从中,你能感觉到一种忐忑的焦虑和揪心的关切,时时萦绕其间。

  (黄梵:《第十一诫》,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09年8月版)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