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民国第一书背后的猫腻(2)

2013-02-25 09:54 来源:东方早报 阅读

  三百大洋在民国年间不是一个小数目,当年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了。当时北京一个四合院也只要一千五百大洋。大学一级部颁教授中,月薪超过三百大洋的也凤毛麟角。即使明清古籍,当时大多也就几十元一部。著名藏书家,合众图书馆创办人叶景葵说,“目前有数百元可以得极珍贵之前人著作数种矣!”(《与顾廷龙书》1939年6月9日)。在张葱玉的日记里,三百元甚至可以买一张四王的作品了。因此据知情者称,郭葆昌这部大书当年除分送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知己同好外,并没有卖出多少部,留下不少余纸。后来叶景葵为印行乡贤罗镜泉《恬养斋文钞》,作为合众馆刊丛书第一种行世。顾廷龙认为郭葆昌这种自制纸,纸质在连史、毛边之上,曾经还托北京故宫的朋友邵锐去郭家收购剩纸,欲以印书,先买到一篓二十四刀,后有中途涨价一节。顾曾感叹,民国以来特别制纸印书者也就两人,郭葆昌外,另一个是关百益,印《河南金石图》《伊阙石刻志》(《顾廷龙年谱》1940年3月4日)。关百益印书用纸系上等净皮夹贡宣,笔者感觉,细腻精美的程度比郭氏之纸兀自逊色不少。

  当年笔者得到这部图谱,曾仔细翻阅一过,心中不禁产生许多疑窦。这是天籁阁主人项子京的书吗?书中八十多件宋元明名瓷,争奇斗艳,花样百出,与存世瓷器形制款式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器形不是直接模仿宋代青铜器图录《宣和博古图》《考古图》,就是凭空臆造、画蛇添足。有的甚至看图就知道是根本不可能烧得出来的,如图10、图49、图81、图82等等。里面的文字虽说不多,但破绽很多。如将黄公望误写为“王公望”(图11),又申时行比作者项子京晚死二十四年,却已著其谥号,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常识错误。另外,在器物的定名方面也很不规范,甚至粗疏混乱,同样经不起推敲。如将定窑称为“紫定窑”(图3、14、18、24),祭红误作“积红”(图6),甜白误作“填白”(图21)。图12“宋龙泉窑高足豆水丞”,更是外行,因豆这种器形都是高足的,而且与水丞完全不一样。又如图25“多嘴花囊”,图47“佛指甲茶杯”等名称,很不雅训,一看就不是出自文化人口吻。针对类似错误,郭葆昌在书中曲为辩解,认为是项氏子孙传抄失误而成,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至于卷首的项墨林小像,落款“贾瑞龄摹”,也不知出于何人手笔。历史上好像只有一位贾瑞龄,但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是《营造法式》一书插图的作者。另外,福开森于民国四年在琉璃厂买到的那方北宋澄泥砚,形如鹅形,配紫檀盒子,据说是墨林山人著书用砚,我看更有点荒诞不经。传统文人是不用如此花里胡哨的砚台的。喜爱古玩,搜罗明清古籍甚富的历史学者邓之诚,当年曾去燕京大学图书馆专门披阅此书。他阅后也认为:“以予观之,必伪无疑,相传《项图》瓶类最多,称名不一。此仅寥寥二蒜口瓶,其他亦与流传宋元明瓷式不类,伯希和痛诋之,不为无见。”(《邓之诚文史札记》,页76,1936年9月3日条,凤凰出版社,2012年)

  因此不必大胆揣测,此书的出笼分明就是古玩商精心策划的一个局。一帮做“洋庄”生意的好事之徒,假托明代第一大收藏家项子京的名头,藉口怡亲王府的秘笈发现,炮制出笼,物色猎物,引诱洋人上当。可怜布绍尔、福开森等人信以为真,连连中计。历史上,假托项子京的伪书,至少还有两部,一部《宣炉博论》,讲宣德炉的制造与鉴别,作伪的将项氏的生卒年都搞错了;一部《蕉窗九录》,涉及文房、古琴、古书、香料等等,书前还伪造了文彭的序言,《四库全书提要》里已予证伪揭露(参见杨丽丽著,《天籁传翰明代嘉兴项元汴家族的鉴藏与艺术》,页50-51,台湾石头出版,2012年8月)。至于郭葆昌,一代瓷器大家,难道他不知晓这是一部伪书吗?为什么还要花费巨资,大张旗鼓地精印此书?其用心何在?令人颇堪玩味。

  郭葆昌,字世五,河北定兴人,古玩行中称呼他“郭五爷”。他十七岁进京,在古玩铺当学徒,掌握瓷器鉴定知识。由于为人机敏,善于辞令,受到袁世凯的青睐,将他留下当差,很快飞黄腾达。袁称帝,派他去景德镇督办瓷器烧造,一举成名。他是瓷器史上公认的殿军人物,对瓷器振兴有过贡献。也因为袁世凯,郭从此发迹,衣食住行,无不铺张浪费,排场很大。他的京城秦老胡同私宅,房屋就多达三百余间。

  不过,这位郭五爷发达后倒也是个有脾气、有“腔调”的主。他不忘旧谊,琉璃厂三代古玩商均与其交好,深受爱戴。他又颇有气节,尤其对日本人不买账。曾有日本古玩商山中买到一卷宋代赵子固山水,日商拿来给他看,他夺过手卷,一手拿手枪,一手出支票,“东西是我的了,要命拿支票快走。”山中没法,悻悻而去。1924年溥仪出宫时将《中秋帖》《伯远帖》偷偷带出,抵押在日本银行。后来当他得知到期未赎时,唯恐国宝失落东洋,花重金赎回收藏,一时传为佳话。日伪期间,郭葆昌没有下水附逆,并与诸多落水好友断交。王荫泰曾经是他的好友,王出任日伪建设总署督办前,郭曾多次规劝,但王置若罔闻,终于当了汉奸。郭就不再与他来往,病重时还拒绝王去医院看他。郭葆昌生前多次表达其珍藏瓷器捐献故宫的意愿,他故世不久,其家人为他实现素志,故宫博物院曾辟专室予以陈列。至于《中秋帖》《伯远帖》在新中国成立后,为政府出资从香港其家人处成功收购,那更是后话。

  在生意上,郭葆昌也是内外有别。他喜欢糊弄洋人,私底下就经常说,赚钱要赚洋人的钱,不能“坑”中国人。据他的外孙马常回忆,“外祖父出卖给外国人的瓷器,有他自己珍藏的真品,也有赝品,甚至还有他自己仿古制作的瓶瓶罐罐。”他向洋人出售瓷器,常常托称瓷器是别人所有,自己只是作为鉴赏家予以推荐。马常的父亲,也就是郭的女婿,本是一个穷小职员,也曾经常被他岳丈西装革履或袍子马褂装扮起来,正襟危坐在客厅里,说某瓷某器是他珍藏,要价多少多少。郭葆昌则从旁对那瓷器进行讲解,加以赞赏。附庸风雅的金发碧眼,往往欣然付出美元英镑,满意而去……

  如此看来,这部艳称“民国第一书”背后的猫腻,大可想象。即便如此,这件精美的赝品,依然令人爱不释手,堪称当代观念艺术的先驱,在印刷史、古美术文献史上自有其独特的价值,故而深受特定藏家的喜爱。此书近几年的市场行情在六七万元上下,北京永乐佳士得2011年春季的一册曾拍卖至十多万元人民币。有人说,八十年前的三百大洋约略就相当于今天的十万元人民币,如果从艺术贩子们斤斤于投资回报来考量,那么郭五爷算是“亏”大了。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