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苏历铭:忠实于内心真实感受的诗意坚守者

2012-10-31 09:59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王西平 阅读

  影响力——诗话中国  苏历铭篇
  
  苏历铭:忠实于内心真实感受的诗意坚守者
  
  ◇提问:王西平,1980年生,诗人,记者,《核诗歌》主编。现居银川。
  ●回答:苏历铭
  1963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984年由吉林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国家计委工作。
  1991年出国,先后在日本筑波大学、富山大学留学。
  1997年回国,从事投资银行工作。
  自1983年起,在海内外文学杂志发表诗歌作品。
  曾自印《田野之死》、《陌生的钥匙》、《行走》等个人诗集。
  出版发行《有鸟飞过》个人诗集。
  现居北京。

苏历铭
苏历铭

  ■记忆
  
  ◇问:您对自己的家族史了解吗?比如从云南到黑龙江佳木斯,应该有一个复杂而动荡的迁移过程吧?
  ●答: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谱,我们家也不例外,它的好处是让后代知道自己从何处而来。先祖自顺治六年离开大云南,康熙十八年再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附近的前官地,之前来自何方已经无从知晓。两次远距离迁移究竟是因为何种原因,家谱上并没有明示,只是说“随龙迁移”、 “耕读为业,报效国家”。估计是遭遇什么不测,但又不至于死罪,才会被流放到荒凉的北部边关。
  
  ◇问:您在《边城》一诗有过这样的描述:被战争驱赶的冬季/封冻了江面/我经常幻觉苏联坦克在密集的炮火中由北而来/祖母捂着我的耳朵/躲避尖叫的警报/我想着从被毁灭的边城的废墟里逃出/巨大的恐惧感似一只冰冷的手/紧扼着我的喉咙//鸽子都被塑成一粒粒铅灰的子弹/即使一片落叶/也被假想成炸弹/和平犹如丧子的老妇/正在漫天的风雪中/哭泣//而战争却一直未能走近/防空洞在地底下寂寞地守着漆黑的时间/偶尔从通气孔飞出的蝙蝠/被阳光涂得雪一样的白/远看如鸽/翩翩在我的边城里/飞走/又来。这就是您童年的记忆?
  ●答:童年记忆是美好的,但在边城长大的我,对当年珍宝岛冲突而引发的紧张气氛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时我还很小,记忆中到处都在挖防空洞,偶尔响起防空警报的尖叫声,心中总是充满恐惧。或许是对死亡有着天然的敏感,害怕战争爆发会失去自己的亲人,有时做梦都梦到和亲人失散的情形,因此我对和平有着特殊的期待。

  你提到的这首《边城》写于1988年,那时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听到公告后,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春节回去探亲时,原来的防空洞改建成地下商场,战争阴影彻底消散,我便在母亲的饭桌上写下这首诗。
  
  ◇问: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掀起了一股出国热,一部《北京人在纽约》曾轰动全国,成为那个时期出国热的真实写照。也就在这前后,您开始了长达6年的日本之旅,当时也是为了赶风潮吗?为什么选择去日本?是为了纯粹的求学还是为了寻找或求证什么?
  ●答:我出国留学前,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并没有播出,出国留学并不像今天这样简单平常,它是涌动于社会中的一股暗潮。当时在某国家机关任职的我,血气方刚,一心想着“振兴中华”的宏伟理想,曾有朋友劝我趁年轻时应该去国外深造,被我一口否决,大有“舍我其谁”的时代气概。1989年六月风波后,理想主义的面孔陡然变得迷惑,当时的社会氛围基本上处于窒息的感觉,那时我想到远离,迅速萌生出国攻读学位的打算。

  在吉林大学经济系读书时,外语是英语,之前并没有考虑过去日本留学。是朋友推荐,使我很快获得筑波大学的入学许可。那时并不多想,根本没有考虑学费问题,一句日语都不会说,就急冲冲地飞到成田空港,开始了东渡扶桑的生涯。远离或者说逃离,是那个特定环境下折磨我的事情。
  
  ◇问:日本筑波大学相当于中国什么样的大学?在这所学校里,有没有一些记忆深刻的片断?据说这所百年名校,北依筑波山,东临霞浦湖,风景十分优美,有没有关于这山,这湖的一些记忆。
  ●答:筑波大学在日本国立大学中的排名应该在前十位吧,它的前身是东京高等师范大学,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了。筑波大学是日本一所新建国立综合大学,与那些历史悠久,靠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不计其数名士要人而扬名世界的老牌大学相比,它的出名是由于它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站在日本大学改革的前沿,完全以新型办学模式而出现在东方的一所现代化大学。我留学时的校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各学科均有日本学术界的领军人物。

  筑波大学是全日本为学生提供单人宿舍的少数大学之一,房间虽小但功能齐备,房租相对低廉,这免除我初来乍到的忧虑。记忆深刻的生活片段实在太多了,而且大都是永生难忘的故事,在这里我只说日本语水平考试这件事吧。入学之后,新来的留学生必须要参加日本语水平考试,虽然之前没有学过日本语,我抓紧时间昼夜突击,再加上日本语中有大量的汉字,自认为成绩不会太差。公布考试结果那天,我几乎崩溃,由于日本语成绩太差,连初级班都没能考入,被分到编外班,和一些来自非汉字国家的留学生从平假名开始学起。这令我十分沮丧,一度失去留学攻读的信心。

  我特别喜欢筑波的现代感,以及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寂静环境。每当闲暇时,我骑着单车四处乱窜,几乎到过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区域。筑波山的夕阳很美,我还记得山中寺院在余晖中发出一种特殊的光。

  ◇问:在日本,您打的工有很多种,能一一列举吗?
  ●答:对于当时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来说,依靠打工解决自己留学经费是一个必须直面的课题。如果把留学六年时间里任何一个半日短工都统计在内,确实打过很多种工,但我并没觉得辛苦,相反把这些经历看成自己人生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劳动的意义,磨练自己的一种品格,就是在绝望时总是保持乐观主义态度的必胜信念。
  
  ◇问: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诗歌最为辉煌的十年,据说那时候举办的一次赛诗会,“走道里全都站满,各系还有自己的啦啦队,”甚至当朗诵一首诗时,“每隔3句就有一次掌声,”这样的情景您应该不陌生吧?
  ●答:正像您说的那样,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诗歌最为辉煌的十年,很多写诗的老朋友提到当年诗歌往事依然激动不已。我当时在吉林大学经济系读书,除了和几位同时期在长春读书的校园诗人经常欢聚和交流之外,四年当中并没有参加过所谓的赛诗会。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后,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过一次诗歌朗诵会,感受过您所谈及的诗歌氛围,“每隔3句就有一次掌声”的说法并不夸张,那时是诗歌深入人心的年代。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