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人物

访1986年诺奖得主索因卡:文学植根于普世价值

2012-10-30 10:26 来源:搜狐文化 阅读

  应中国社科院邀请,尼日利亚作家、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勒·索因卡于2012年10月28日开始对中国开始为期十天的访问。在10月29日的社科院外文所活动现场,搜狐文化采访了索因卡先生。

  搜狐文化:索因卡先生您好,前不久,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在他的故乡高密掀起了极度地狂欢,这种情绪也扩散到了社会上,从烧鸡到馒头、白酒都在搭莫言的“车”,全力挖掘商业利益。想问您的是,当年您获奖的时候,您的家乡和尼日利亚国内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您如何评价这个奖项?

  索因卡:非常高兴听到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依据我个人的经历呢,当时我的家乡也是掀起了很多庆祝活动。但是我个人觉得非常不适应,因为我觉得诺贝尔奖越来越被神化。

  所以我个人感觉钱、荣誉固然是重要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必要神话这么一个奖。对于我来说,获得诺贝尔奖,不过是我众多奖项中的一个。这个奖,只不过是对作家的职业,作家身份的认可。对于诺贝尔奖,不管是文学奖还是和平奖,各国政府对此事过度敏感。我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参与到奖项的讨论当中。

  搜狐文化: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人类学家奈杰尔·巴利深入非洲内陆,考察之后写出了《小泥屋笔记》,书中描写非洲原住民对现代化的认知一窍不通也持拒绝态度,也击碎了外界对原住民生活田园牧歌式的想象,请问您如何评价现在非洲的现代化进程,与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是否在同一发展轨迹上面?您如何看待“现代化”这个词?谢谢

  索因卡:现代化问题,尼日利亚在吸收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技术方面做的非常好,但是在自己的技术研发方面满足本土需要的技术研发方面做的并不够,我希望尼日利亚在这一方面能够继续努力,而不是仅仅引进那些大而无用的东西。

  搜狐文化:您对中国文学了解程度如何?

  索因卡:其实我对中国文学还是比较熟悉的,我求学期间和后来做比较文学研究,探索了两千年的文学现状。我在伊巴丹大学担任文学系主任的时候,为了扩大我们学生对文学的视野,我们也把关注重点从殖民地文学转移到亚洲文学包括中国和日本文学中。在此过程中,我也碰到了一个问题,有时候我想邀请一些中国作家到我们学校当老师,然后我去使馆,要求作家A,使馆可能告诉我这个人不存在,你还是请另外的,他们会推荐给我一批作家。然后,中国经历过三十多年钱的动荡之后,情况就基本上完全不一样了。我在此再重复一下刚才的观点,就是政府不应该涉入到文学,因为政治的模式会改变的,但是文学不会。

  背景知识:

  沃尔·索因卡,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非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1934年7月,索因卡出生在尼日利亚西南部阿贝奥库塔市的一个约鲁巴族家庭。父亲是英国圣公会办的教会小学的校长,母亲是既会经营也善于讲故事的商贩。约鲁巴族具有丰富而悠久的文化传统,而教会和学校则是宗主国英国文化的传播中心。索因卡从小就同时受到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的熏陶。

  1952年,索因卡进入伊巴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课余从事演剧活动。1954年,他进入英国利兹大学,师从著名的莎士比亚专家乔治·威尔逊·奈特专攻戏剧,并广泛涉猎布莱希特、贝克特等戏剧大师的作品。1957年大学毕业后,索因卡在伦敦戏剧界崭露头角,后于1960年尼日利亚独立前夕回国。他借用盛行于欧洲的荒诞派戏剧手法,“以远离现实的方式来处理贴近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被誉为“英语非洲现代戏剧之父”。

  索因卡的主要成就虽然在戏剧创作,但他也写小说。小说处女作为《译员》(1965)。

  此外,早在其开始写剧本的时候,他就开始写诗。他的第一首诗作是《电话交谈》,这首讽刺长诗,揭露了种族歧视的罪恶。

  索因卡晚年最为人关注的作品是其三部回忆录:《伊萨尔:埃塞之旅》(1989)、《阿凯:童年回忆录》(1991)、《伊巴丹:动乱的年代》(1994)。(背景知识据北京青年报)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