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海子: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

2013-04-02 08:52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海子 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

  一个诗人的死,尤其是一次非正常性的死亡,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诗人,我们见证了海子“成长”为了一个 “英雄”、一个“神话”,而且,这种从人到神的进程还在继续,难道不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反思和追问?在今天,是该把海子还原给他自己,还原成“一个人”的时候了。

  相比于顾城,海子的死亡方式似乎要文明许多,但不可回避的是:他给他的家庭,尤其是含辛茹苦抚养他成年的父母亲来说,其行为无疑是不容宽恕的。他的死,获得了他所谓的诗歌“王座”,而身后尘世间的亲人,却要承受一生的悲哀和痛苦。也就是说,他为了诗歌,全然不顾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中国政法大学某位教授是海子生前的同事,他以“证据学”的方式对他的死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甚至怀疑,在诗歌界内部,是不是存在“死亡俱乐部” 的某些地下组织。他的质疑值得我们深思,海子之后,不断有“自杀诗人”浮出水面,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一极端方式背后的某种“共谋”和“效仿”。海子留下的恶果和一系列诗人自杀或非正常死亡现象的连锁反应,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再就是,诗歌界内部不约而同,集体性地为海子拼命鼓吹,也应该到了收敛些的时候了。

  《青海湖》杂志的一位编辑披露了海子生前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海子从西宁返京时已身无分文,是这家杂志社的几位女编辑为他凑了路费。海子在 1998年曾从青海辗转西藏,并在途中写下了《日记》一诗,也就是后来那首著名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诗歌。“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我们现在再来揣摩与考证诗人诗中的“姐姐”已毫无必要,但是,诗人内心中,一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甚至卑微得令人心痛的故事。海子曾“主动”去拉萨参加一个诗会,极尽羞辱,而当时在场的某些所谓“著名”诗人或评论家们,纷纷无动于衷,而事后,却不约而同都成为了海子最好的“朋友”。在各种各样的诗歌活动上,在一些报纸的末端,我们太容易看到某些诗人与评论家们,纷纷慷慨激昂或撰文大谈与海子的某些过往,我想问的是:这些人在海子生前都在哪里?为海子做了些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活着的诗人,不乏有着像海子般“天才”创造力的诗人,是不是可以给予他们更多些的帮助和关怀?

  海子诗歌意象上的空洞和重复,以及语言的陈旧甚至矫情,以青春期的偏执与癫狂构建着他全部的诗歌“王国”。在当前,谈及诗歌,你似乎可以不知道屈原、李白、杜甫,但如果你不知道海子,一定会被看做诗盲,同时,你可以对《离骚》、《三吏》、《三别》、《蜀道难》等作品一无所知,但如果你不知道或者没有读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定会被当做一个笑话。

  时至今日,离海子逝去的那个春天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海子的作品无数次出版再版,海子诗歌节纷纷举办,各地的海子纪念馆、海子塑像如同雨后春笋。海子几乎成了中国诗歌的全部,毫无疑问,海子在卑微地死去后坐上了那个他生前梦寐以求的“诗歌王座”,更贴切的说是一座神龛。造神运动持续了二十余年,到今天仍在继续,不管与海子有关无关的人都热衷于这一运动,而一些诗歌外不明真相的公众也加入到呐喊助威围观的行列,其疯狂程度完全可视为一场诗坛运动。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神龛上的海子,他年青的脸庞上总流露出几分不安,几分惶恐,几分羞涩。

  无疑,海子是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海子卧轨自杀是大不孝。我们知道一个乡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不易,这几乎会耗尽家中所有积蓄和父母的全部心血。而海子“毅然”自毁生命,毫不顾忌亲人的悲恸和他们日后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偏执和自私。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海子,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还原一个真实的海子,让他回归到一个“人”,或是一个“诗人”的坐标,是时候了。(海啸 新华日报网)

  燎原:诗人并非都要成为海子

  4年前,随着一声火车汽笛的长鸣,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海子年轻的生命被划上了句号。13年前,诗人昌耀因病去世,结束了苦难的一生。面对这两位杰出诗人离去后,看上去似乎略显平淡的诗坛,曾以《海子评传》《昌耀评传》闻名的著名诗评家燎原,是怎么看的?最近,燎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论海子:被通俗化了的海子

  燎原说,海子是一个对中国农村的乡土、中国农民的苦难的命运也是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的人。他经常写麦地、麦子、饥饿、贫穷、胃,他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他儿时的记忆里,一直是吃不饱的,这种饥饿对一代人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海子诗歌的出发点。

  海子把自己的主要作品汇集成的系列的长诗,标题叫《太阳·七部书》,从中国农村的苦难饥饿写起,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元素,什么东西让人类社会这么既有苦难,又能这么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他把所有的动力、阻力,各种元素发现后一一解决。他认为,只有诗歌可以引领人类,走上心灵飞翔之道,来解脱大地,大地在他的心目中是有吸附力的,也是一种沉陷的力量,让人下陷的,而诗歌是提升人类飞翔的。

  我们读到的海子的大部分诗歌,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他的一些短诗,草原、麦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燎原认为,其实这些诗只是海子整个写作过程中,在写长诗间隙写出来的东西。

  燎原说,“我们理解的海子,看到的海子,是一个已经被我们通俗化了的海子,更深刻的东西在于他长诗的构架,那种想法,要解决人类在尘世中的苦难,最后怎么达到形而上的生存。”

  谈昌耀:把苦难转化为内心的风暴

  因为和昌耀有较多的交往,谈起他来,燎原有很多感触。昌耀早年经历了政治上的苦难,又生活在自然环境严酷的青藏高原。燎原说,这样的苦难,很多知识分子都有,但唯有昌耀把它作为了一个很强大的写作资源。“青海的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藏传佛教等,让他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精神性的资源。青海雄浑博大的大地山河,又给了他壮大开阔的胸臆,作为他心灵的支撑。这些东西都转化成了他的诗歌。”他说,“在中国受苦受难的一代知识分子中,我觉得,唯有他对得起他的苦难。他的写作和他的苦难是相匹配的。好多人浪费了这种资源。”

  到了90年代,这些苦难已经淡化了,昌耀的诗歌内容就发生了变化。这部分诗歌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就写形形色色的都市的底层人。流浪者、乞丐,他们丰富的生活细节,一般我们观察不到,但昌耀对他们做了很细致的观察。

  燎原认为,昌耀后期的那些“不分行的诗歌”,更深入、更广大地触及到了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跟他们心灵里面发光的东西,这是他对诗坛的一个贡献;昌耀不光是悲悯,看到他们怎么顽强地活下来,他是感同身受。“他的苦难,他生存的深度在他的内心堆积了巨大的风暴,这就是他写作的动力,他把这个完全地转化为诗歌。”他说。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