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张强:走向视觉的书法

2013-02-06 09:37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张强 阅读

  走向视觉的书法:
  兼论“南京•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

  张强

  或许,并没有人否认书法本身所具有的视觉特性,因为既使是最为传统的书法作品,我们亦可以通过视觉活动,从而获得特殊感受。然而,问题远远不在于此,并非因为书法缺少视觉语言的固有特性,诸如视觉平衡、补偿、指向等一系列堪称理论系统的因素。

  问题在于:传统书法的雄伟大厦是建立在文字语言系统之上的。因此,所有的自由与限制均无选择也要受制于字义的展开。也就是说,以文字的认读功能作为排列的顺序,从而构成了书法家产生的最为基本、同时也是最为致命的前提。

  这一切使得传统书法在吟风弄月、一唱三叹的节奏中获得契合与畅达。或者说,一些书法家无有例外地同时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在情感结构、知识框架与艺术感受上,使得他们具有细腻敏感但同时也是脆弱的心态。诗的境界从而与书写的风致谐合一体,书法亦成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的情绪载体。或优雅,或激荡,或忧郁的表现意味,如珍珠落玉盘中发出各异的奏鸣,这里没有建筑的冷峻与发泄的混乱,有的却是极向包容上的弹性存储。

  也没有人会去彻底怀疑中国书法是一种最美妙的抽象艺术。事实上,它就是无可争辩的抽象形式。我们宁肯说是形式而不导引向符号,其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是富于暗喻内涵的象征性理式指归,而是充满着生命律动,并且可以附着各种生命因子与意识的框架。而且来源于象形这一本源因素的抽象转化,为它提供了至为合理的背景保证。如果哪个现代艺术冢在毫无承袭中创造出这种样式,那么,这无疑是一位震铄古今的天才人物。更没有人能否认传统书法家的个人才能与智慧,他们利用毛笔那柔弱的毫毛,注入了生命的坚挺,留下了充满微妙变化的痕迹。而且。不同的书法家还携带着不同的文化秉赋,他们或在禅的灵慧中捕捉到聪颖的生命信息,并将这种觉悟与体会铺设在笔画走向之中;或在“道”的生发关系及自然谐合上驱使笔毫。所有这一切,钩成了书法——在笔沾墨后急速地落向纸面的霎那间判断中,亦同时决断出书法家个人的灵魂所在。

  然而。问题恰恰由此而发生,如果我们不是将书法的“判断值”发生位移,那么,我们无论在对传统书法作品投入涵养的钟情,还是操演风格化的笔迹,都会心安理得而有所适从。但是,作为一种“创造原则”设立,或者说在新的文化观念之下对书法进行重新审视之后。我们便会发现这样一种令人不安的观象。

  书法由于其本身的认读媒介无足轻重,或者说是赏析者可以在语义展开时序中,轻易而非常自觉地进入书写内容,而书写者本人亦惯性地在语义的轨迹中麻木行走。从而失去了它可能强化的视觉特质。

  我们在惊异书法抽象合理性同时,亦应看到在这种光芒之下所掩盖的无以挽回的衰弱。因为这种未来的创造,它是对去的体味与玩赏,而不是启迪人们激越对未来的神秘伸展灵敏触角。

  我们在对传统书家的横溢才情而击节的时候,却也不能不看到,这不过是个体艺术家在集体意识海洋中撷取了一二滴晶莹水珠,上面迷离的光泽不过是阳光的偶而反射,并非富于毁灭与再生的阳光的亮度与能量。

  现代书法在这种痛苦的反省与审视中应运而生。

  现代艺术也由此被一般人规定为:它只有成功与失败,而没有好坏之分。当然,对此话的理解若拘于字面的设立,无疑会陷入迷惑的,问题在于,我们在这儿可以得到一个价值观上的保证,那便是一种判断上的转换。“成功”便是标志着一个新的艺术标准的成立,而所谓“好坏”则是指古典标准下对技艺磨炼高下的称谓。

  现代书法由此具备这样的含义,它首先是“现代”的,其次才是书法。也就是说,我们把寓于创造性价值的设立,当做就是中国现代书法发生与成立的标准。

  把“现代”仅仅理解为是传统的破坏,这无论如何是一种曲解。“现代”的真正含义喻示着对传统观念与价值的转换。对于现代书法而言,更重要的还不在于解构,而是用新的创造去替代。  

  对于中国现代书法进行的艰涩历程而言,1991年10月的“南京•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对处于困惑的探索者而言,无疑是饶有深意的

  当然,我们尽可以在“南京•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中寻找到种种不足,乃至于致命的缺陷,譬如说作品的粗疏与作为展览主题的模糊等等。但是,如果与在其之前的“北京•中国当代书法展”以及之后的“上海•中国现代书法展”为参照系数略加比较,便可以获得一种独特意义的领会。

  有别于“北京展”的“现代风格”与“传统风格”二分法的价值观的悄然转换,并将现代书法在鲜明的区别中规定位置;以及“上海展”所凝结的前卫性锋面,注重于抽象空间的拓进不同,对“南京展”而言,则是以纵横两个切面上,比较立体地显示了中国现代书法的切实阵容,与各层次视觉走向。

  在纵向视角中,我们看到“南京展”并不强调突出个体作品的革命力量所在。这种多重风格的掺和,我们甚至感到陈设的杂芜。然而,通过多项层次的客观展现。(包括水平的严重参差不齐)给予敏感的批评家提供了中国书法如何在现代文化心理骚动中,而逐渐摆脱的嬗变痕迹,并且从初步的夸张变形逐渐走向了坚实的抽象的明晰线索。

  在横向陈设中,则显示了中国现代书法发展的明确流派意识(尽管还是雏形)。这无疑具有浓厚的学术把握色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以功力派为基础的代表人物,如谢云、何应辉、石开等;以象形、原始符号、自由图式为指归的群体,他们的代表人物有古干、许福同、左汉桥、王天民等人。这一派系人物重多,而且覆盖面极广,他们是中国现代书法初步观念落实的标志;以少字数、变形手法而参观个性极致挥发的表现主义倾向,则推邢士珍、白砥、阎秉会、卜列平、文备等人为突出。这是现代书法参照传统模式进行现代转换的一种富于成效的实践;将书法的认读功能转换为纯粹的视觉符号,以不承担语义功能的心理空间设置,则以陈光武、张强、洛齐、为凸现着,他们无疑代表了现代书法最富前卫色彩的最新实验成果。对欣赏习惯的漠视与远离语言系统的革命,将使他们陷入危险但同时也具辉煌可能的境地。

  纵横两个层面上,“南京•中国当代书法家作品邀请展”显示出陈旧的历史内容与广阔的文化意义。多向的参与,散漫的陈设,大面积的覆盖,两极的对垒,从一种泛文化心理上诠释了目前中国书法的“现代”含义。

  当然,如果从一种“形而上”的学术层面上,我们固然可以获得来自代文化上的“真伪”辨析与文化批判立场,但却无济于对书法这一特有经验空间自由穿透。对于书法家们而言,眼下的任务便是不断地实践。在多向的“试验”中寻找到更为直接的视觉形式——这同时又是来自书法的反叛。

  这个带有纪实性色彩展示中国现代书法发展轨迹的展览,在回顾过去的同时,已经著目于遥远的未来,这也就注定了此展不可回避的文化与历史的双重矛盾特性。

  由经验性空间向视觉形式转变的走向,正是“南京展”诉诸于我们的重要主题——一这同时也是现代书法的主题。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