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2012-09-30 01:29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胡野秋 阅读

  最近,关于孔子的大制作影片、电视剧、电视片相继推出,热闹非凡,亦引发有关孔子的话题。其实,今天谈论孔子,不是以娱乐的态度去消费孔子,而应以崇敬之心去聆听孔子,将圣贤之言带入生活,融入生命,并由此创造更加人性化的社会和人文化的世界。

  孔子是越来越火了,几部电影电视剧都不约而同地把镜头瞄准他。据说刚刚杀青电影《孔子》的导演胡玫,自称拍出了一个“尚武的、高大的、英俊的、会驾车、善骑射,指挥过战争、会武功”的孔子,我也正在拼命想像着小马哥是如何炼成圣人的。另一个名气也不小的导演韩刚也拿孔子开刀,他对《孔子》这部电视剧的整体构思是“一部带点戏谑、夸张、幽默甚至魔幻的正剧”,从这句矛盾四起的句子中,我们不难相见日后我们看剧时的磨难。至于另一个“孔子”赵文瑄为了演好角色,每日苦练剑术,也就让人见怪不怪了。

  细数起来,孔子肯定是中国历史上最风光的人,同时也是被误解最深的人,此外还是活得最累的人。

  先说他的风光。2500多年以来,被人时常挂在嘴上的,非他莫属。当英雄的和当强盗的,不管真心假意,都会对他磕头。无论是皇帝老子,还是美女佳人,只要退出历史舞台那就算真退了,转眼了无痕迹。唯有这个生前只做了几年官就下了台的干部,仍然风光无限。他生前大多数时间只是个教书匠,虽然教出了七十二贤人,但一直没有先富起来,以至于被后人总结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教训。除了做教师,就是当说客,有点像今天的策划大师,游走于战国诸雄之间,又由于他不像当下的策划大使们那样可以左右逢源,他只偏爱齐国鲁国,所以常常处于危险中。而且在非市场化的时代,他的那些点子也变不成票子。所以死时寂寞,他的风光和地位都是死后谥封的。

  再说他的被误解。按道理一部《论语》足以让孔子立于万世,但恰恰是这部一万多字的书,让这个老夫子成为后人研究的难题。连最基本的白纸黑字都被解读成截然相反的意思,看看今天的各种翻译本,就知道老先生的这本书被谬读千年。尤其是让他成为“女子与小人”最痛恨的人。这种字面上的误解倒也罢了,最麻烦的是在不同的时代被人拿出来鞭尸,一旦有什么国势衰微,困厄临头,大抵都要算到他的账上,因为从人文根脉上梳理,一般都会梳理到他那儿去。到当代还落下个“孔老二”的称谓。个中酸甜苦辣,不知他老人家是否地下有知,即使知道也说不出来了。

  在风光和被误解之后,孔子累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尤其累。这几年突然一股脑地国学热,而且主要是孔子热。《论语》以及它的注释、解读、心得,已经成为书店卖场里最壮观的一角。打着孔子名义的学校遍布全球,如今影视剧也不甘落后,自然要分一杯羹。假如不是有个广电总局在那儿卡一道,我估计现在肯定是孔子满天飞了。无论怎么弘扬孔子,我都是没意见的,孔子成为偶像肯定比明星成为偶像要好一千倍。

  但问题在于,我们今天是在把孔子当商品用,而且是速食商品,像方便面一样。啥时候想吃就泡上一碗。比如这些关于孔子的电影,有哪一部是抱着认真、严谨甚至应该是虔诚的心态去拍的?如果有的话,就不会让我们不断听到雷人的话,胡玫教导我们:“我不会拍成主旋律的电影,我们需要艺术,但更需要票房”;周润发教导我们:“我可没读过论语”;电影《孔子》投资方一位老总教导我们:“我们拍《孔子》最大的好处是不用宣传,整个连宣传费都省了”。类似的教导还很多,可见在这些“电影人”的眼里,孔子就是他们的摇钱树和聚宝盆。孔子生前没挣到钱,死后却还在替后人挣钱。你说他能不累吗?在这种扎堆的商业化操作中,文化被金钱绑架,在所谓票房的上升中缓缓坠落。这是孔子的悲哀,其实也就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