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铁皮鼓》:荒诞中的逼视

2012-09-29 23:04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虞吉 阅读

  荒诞中的逼视,比真实更触目惊心
  ——题记

一部伟大的小说,一部杰出的电影

  德国著名作家京特·格拉斯出版于1959年的长篇小说《铁皮鼓》是二十世纪人类文学史上影响广泛的伟大作品。这部全世界发行,售出数百万本,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篇幅宏大(共分四十六章)。格拉斯以“一个超级利已主义者”,一个二十世纪政治、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丑怪人物”①奥斯卡充满荒诞离奇的自述,展现了发生在德国、波兰边境城镇——但泽(格但斯特)的种种事件。在格拉斯的笔下,奥斯卡的行为、思想、所见所闻揭露着人类文明光鲜外壳下的种种丑行,影射着人类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家族传统和情感联系间鲜为人知的另一种真实。格拉斯综合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神秘主义和黑色荒诞的讽刺艺术于一体,以精湛高超的叙事表现和犀利眼光,洞穿了围裹在国家、历史、宗教、家庭与爱情之上的华丽外饰,将二十世纪雍塞着纳粹狂热、战争,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和(德国、欧洲)资产阶级麻木、堕落的精神现实与生存状况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新德国电影”的主将福尔克·施隆多夫完成于1979年的电影《铁皮鼓》,是小说问世二十年后,首次成功的改编。斯隆多夫征得格拉斯的同意,对《铁皮鼓》施行了全面电影化的重铸。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电影特有的叙述表现效力,传递出“神似”的韵致。奥斯卡的童声旁白和充满惊悸的眼睛,在单调、枯燥的鼓声里,展现也层出不穷的暴力事件和生、死景观。黑色荒诞被掺和进“带有情节剧情调的历程”,②弥漫出整体的“伤感气氛”。在施隆多夫的影像叙述中,奥斯卡不仅是二十世纪人类政治、文化的怪物。同时也是德国文化的怪物。他凝聚了太多的不幸和荒诞。

  电影《铁皮鼓》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当时的德国成为“全国上下参与的大事”。而随即荣获的“金碗奖”③、“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则是它更为广泛的国际影响和杰出艺术地位的确证。

奥斯卡:从“丑怪人物”到“伤感人物”

  施隆多夫对《铁皮鼓》的改编,“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奥斯卡这个人物身上”。④小说中成年奥斯卡的形象被全面改换为儿童形象。“施隆多夫决定不让无所不知的,长大以后的奥斯卡出现在银幕上”。他对影片中的奥斯卡施行了适合电影表现的塑形的:

  三岁的孩子:深蓝色眼睛,头发像刷子的鬃毛那样竖立着,自信,固执(简直是圣婴基督的重现),94公分高……

  成年之后:长高了一点,肩上的脑袋比一般成人的还要大,畸形的颈子,胸部和背部突起,两臂有力,厚厚的深褐色,略带波纹的头发、明亮、炯炯有神,富有生气的眼晴。121公分高。⑤

  相对于格拉斯笔下极端自私、冷漠、丑陋,读者缺乏认同感的“丑怪人物”,施隆多夫参照卓别林《寻子遇仙记》中男孩的形象⑥所塑造的奥斯卡,天疑增强了观众认同的信心。在施隆多夫手中,奥斯卡更多是一个“无辜者的形象”。他的早熟和敏感,执拗的天真以及拒绝加入丑恶的成人世界的抗争都令人同情。而童年和往昔又是充满伤感情调的追寻,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一名儿童身上找到的共同点。” ⑦

  施隆多夫对奥斯卡形象的重新塑造,为影片赢得了广泛的可接受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改塑降低了格拉斯小说中原有的,由黑色幽默所产生的嘲讽力度,但就适合电影表现而言,重新塑造无疑是改编过程中正确与成功的选择。当然,奥斯卡银幕形象最终塑造完成,还得益于当时年仅12岁的达维德·贝南特令人惊叹的出色表演。

情节剧与荒诞剧

  从整体上看,电影《铁皮鼓》既是一部情节剧又是一部荒诞剧。影片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围绕奥斯卡·马策拉特的家庭历史,家庭变故和家庭成员的结局渐渐展开。在叙述方式方面,施隆多夫保留了原小说第一人称的叙述视点。奥斯卡充满童稚的画外音始终伴随着画面。一人称叙述为电影《铁皮鼓》带来了旁观,亲历,心理表现和荒诞感营造兼而有之的可塑性。客观真实与荒诞变形在奥斯卡的叙述中获得了直接的依据,通俗流畅的情节展现和黑色嘲讽的深入揭示被整合于一体。电影《铁皮鼓》的片头段落,施隆多夫巧妙地运用“默片的形式”迫述外祖母(安娜)与外祖父(科尔亚切克)的荒诞传奇。默片16格/秒产生的影像跳跃,超现实风格的音乐和背景处理,简约、生动地传达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有关但泽社会政治,家庭历史的丰富信息。而由“子宫之内”、“通过产道”和“出生倒悬”一系列主观镜头组成的“出世段落”,既弥散着浓厚的血腥气息和神秘主义预示,又有着超常规“亲历”所带来的异样的真实感。

  在“新德国电影”导演群中,施隆多夫是一位以文学改编和情节剧表现见长的优秀导演。《铁皮鼓》之前的《青年托尔勒斯》(1966)、《丧失名誉的卡塔琳娜·布鲁姆》(1975)均改编自有影响的小说。就其改编的难度而言,《铁皮鼓》显然比此前的改编更具挑战性。因为情节剧所要求的条理清晰、线索完整与主观化,荒诞化的内容和风格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抵触。施隆多夫在拟定情节剧框架的基础上,发挥电影在细节表现上丰富的可塑性,将与奥斯卡紧密联系的特异功能和铁皮鼓作为引发和产生戏剧性高潮的影像依据,由此形成情节框架内荒诞性细节的装填。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奥斯卡尖声惊叫,震碎玻璃的特异功能既是一种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戏剧性展现,同时又成为摆脱因拒绝成长带来的,旁落的叙事处境的有效聚焦。在此,“尖声惊叫”的荒诞行为被赋与了多种职能,成为兼涉旁观,亲历的客观性与怪异,愤懑的内心表现,并统一于完整的情节剧流程的流畅衍接。而奥斯卡从不离身的铁皮鼓,在“目睹偷情的尖塔上”,在“波兰邮局事件”,在“纳粹集会”及至影片结尾被埋入父亲(阿尔弗雷德·马策拉特)墓穴的过程里,始终充当着神秘感十足的“角色”。它与达维德·贝南特那双  人心魄的大眼晴,一同产生出声色俱励的逼视效力。

主题表现:性、死亡与历史悲情

  家庭历史和家庭生活是电影《铁皮鼓》集中表现的主要内容。而家庭成员的生、死结局又构成了这一表现的侧重。在生的一维中,性关系和性行为有着层次丰富的展现。婚姻,婚外情、强奸、暗恋、性游戏以及属于精神分析和神秘主义意义上的潜抑动机揭示和宿命论结局,组成了《铁皮鼓》性关系和性行为表现的完整层次。

  在格拉斯的小说中,“性关系同死亡是紧密联系的”。⑧虽然,在电影中这种紧密联系被一定程度地削弱了,但仍然有着直接的关联。实际上,对《铁皮鼓》而言,性展示是一个策略化的表现,它纠缠于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着情节的复杂化和死亡结局之后的深刻动机。同时也为主题表现带来了多种向度,从生理,心理,遗传到有关社会阶层(中产阶级),种族(日尔曼人、波兰人、卡苏白人、尤太人),政治势力以及国家关系(德国、波兰)无所不包。

  在电影《铁皮鼓》的前半部分,剧情主要围绕着奥斯卡的母亲阿格内丝和四个男人的关系展开。(阿尔弗雷德·马策拉特,杨·布隆斯基,玩具商人马尔库斯和奥斯卡。四种关系分别是婚姻,通奸,暗恋和恋母)。四种关系中的主体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的目的。最终出现的自然是或先或后的死亡结局。

  在主要着眼于性关系及其结果的情节流程中,施隆多夫不仅透过奥斯卡的行为和经历揭示了人类“利已杀父”的本性,而且将家庭道德的神圣性,民族与国家立场的狭隘性,权力意志的狂热、残暴以及政治仪式与战争的闹剧本质一一呈现了出来。施隆多夫曾说过:“奥斯卡首先是我们这一世纪的怪物,也许还是我们德国文化的怪物。”在施隆多夫的眼中,奥斯卡显然是“人类之子”,“德国文化之子”的银幕化化身,在他的身上,凝聚着对纳粹现象和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历史语境的深入揭示。性和死亡在施隆多夫以情节剧敷衍的家庭故事中,弥漫出赤裸、血腥的气息和深深的悲情,而观众则“像是在一次充满忧伤,可笑和情节剧式的旅行中的同行者,共同经历着家庭的,意识形态的和历史的变迁”。⑨因此对战后的德国文化而言,《铁皮鼓》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被称之为:“一个独特的事件”,一件“全国上下参与的大事”。

  幕表

  《铁皮鼓》
  Die Blechtrommel
  1979 彩色片  144分钟
  联邦德国弗兰茨·塞茨电影公司/比奥斯科帕电影公司/阿尔泰米斯电影公司/赫勒鲁雅电影公司/GGB14有限公司和法国巴黎阿尔戈斯电影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福尔克·施隆多夫
  编剧:让-克劳德·卡里埃尔  弗兰茨·塞茨  福尔克·施隆多夫(根据京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摄影:伊戈尔·路德
  主要演员:马里奥·阿多夫(饰阿尔弗雷德·马策拉特)  安格拉·维克勒(饰阿格内丝·马策拉特)  达维德·贝南特(饰奥斯卡·马策拉特)  丹尼尔·奥布里斯基(饰杨·布龙斯基)
  本片获得1979年联邦德国金碗奖,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80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奖

  剧情梗概

  十九世纪末的但泽,居住着波兰人、德国人、卡苏白人。一天,年轻的农妇安娜·布隆斯基救了一位被德国宪兵追捕的纵火犯约瑟夫·科尔亚切克,九个月后,安娜生下女儿阿格内丝,约瑟夫则在宪兵的追捕下再度逃跑没了音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阿格内丝已长大,嫁给了开杂货铺的莱茵人马策拉特,但私下却与表兄杨·布隆斯基关系暧昧,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奥斯卡来到人世。转眼三年过去。三岁生日时,奥斯卡得到了一只铁皮鼓,但在生日晚会上,奥斯卡目睹了母亲与杨的调情,故意摔下地窖伤了脊柱不再长高,却意外获得了尖声惊叫,震碎破璃的特异功能。

  1933年奥斯卡已九岁,但泽笼罩在法斯主义的气氛中,崇拜贝多芬的父亲成了纳粹小队长。在纳粹的盛大集会上,奥斯卡用四分之三拍的鼓点扰乱了乐队的演奏,把会场变成了舞场。

  阿格内丝依然和杨在旅馆幽会,常把奥斯卡托给尤太玩具商马尔库斯照看,马尔库斯暗恋着阿格内丝却没有表白,奥斯卡也明白母亲和杨的事,一次他爬上旅馆对面的尖塔拼命敲鼓,用尖听震碎了旅馆的玻璃。不久阿格内丝又怀孕了,她心情烦闷拼命吃鱼,最终中毒而亡。

  1939年9月1日,但泽波兰邮局被德国军队包围,奥斯卡将杨引入邮局,杨被俘遇害。

  不久,家里来了一位十六岁的女佣玛丽亚,两人形同姐弟并有了肌肤之亲。可父亲却强奸了玛丽亚。玛丽亚怀孕后成了奥斯卡的继母。奥斯卡不愿再呆下去,参加了前线侏儒剧团。在剧团中遇上侏儒女演员古雷娜,二人情投意合恩爱甜蜜。可惜好景不长,古雷娜在撤退时被炸弹炸死。奥斯卡也回到了家乡。

  玛丽亚生的孩子已三岁,奥斯卡送他一只铁皮鼓作为生日礼物。战争已近尾声,苏军开进但泽,马泽拉特刚取下希特勒画像挂上贝多芬苏军就进屋搜查,慌乱中马策拉特将纳粹微章扔掉,奥斯卡故意捡起塞回父亲手中。马策拉特将微章塞入口中,结果卡住喉咙,双手乱舞被苏军开枪击毙。

  父亲的葬礼上,奥斯卡叫了声“爸爸”连鼓带人跌入墓穴中。被救起后,他开始长高了。

  火车站上,奥斯卡带着玛丽亚和孩子爬上了向西方开行的列车,但泽的田野上年迈的外祖母孑然独行,火车喷着黑烟,消失在地平线上。

  ①② 卡·霍尔《与众不同的鼓手:<铁皮鼓>从小说到电影》叶周译,《世界电影》,1994年2期。
  ③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高影片奖。
  ④ 卡·霍尔《与众不同的鼓手:<铁皮鼓>从小说到电影》,叶周译,《世界电影》1994年2期。
  ⑤⑥⑦ 施隆多夫《工作日记》。转引自《世界电影》,1994年2期,52页,53页。
  ⑧ 卡·霍尔《与众不同的鼓手:<铁皮鼓>从小说到电影》,叶周译《世界电影》1994年2期。
  ⑨ 卡·霍尔《与众不同的鼓手:<铁皮鼓>从小说到电影》,叶周译《世界电影》1994年2期。

  (本栏所有文章为中国南方艺术独家所有,不得转载)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