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郭莱德:“西方眼光”下的水墨收藏

2012-09-27 23:02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徐佳和 阅读

  在纽约华尔街工作了二十余年的对冲基金专家郭莱德有一份长长的收藏名单,包括王方宇、仇德树、马德升、徐冰、谷文达、王川、木心、郑重宾、石强、秦风、张羽等等,几乎勾勒出一幅中国当代水墨的海外游子版图。郭莱德了解中国历史,所以介入中国当代水墨收藏。他是木心在纽约的展览上唯一的一位买家:“西方当代艺术在玩一场游戏,中国也一样,而木心不介入其中。”

  自从1983年,美国人Frederick L. Gordon的收藏中添了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李华一的水墨之后,它仿佛开启了这位纽约出生、在华尔街工作二十余年的对冲基金专家对于中国艺术的收藏之门,Frederick的收藏方向开始转向中国当代水墨作品,他长长的收藏名单中有王方宇、仇德树、马德升、徐冰、谷文达、王川、木心、郑重宾、石强、秦风、张羽等等,几乎勾勒出一幅中国当代水墨的海外游子版图。拥有5幅木心的画作,成为此番《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Frederick最初的缘起,虽然木心并非Frederick最心爱的艺术家。

  Frederick有个中文名字郭莱德,这个中文名字来自于中国艺术家王东林。郭莱德自称“老郭”,1989年第一次踏上中国大陆,如今已在上海居住了7年。老郭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公寓两室一厅,空空如也,几乎没有摆放什么家具,但白墙上高悬的就是台湾女艺术家董阳孜——引领郭莱德入门中国文化的两位老师之一的书法作品,一幅以草书写就的“不羁”二字。

  老郭还有一位带他走入中国文化的老师王方宇,后者对老郭在中国艺术的理解和收藏方面的影响深远。1985年,王方宇与郭莱德相识于耶鲁大学美术馆的一次展览,彼此的友谊持续了12年,直到1997年,王方宇的生命终点。在相识的这一年,他收藏了王方宇的一幅水墨作品,画面以极简约的笔触勾勒出的仙鹤顶冠如血,这成为郭莱德多年来最心爱的藏品。郭莱德回忆,与王方宇相交之时,两人关于艺术的话题常常可以探讨至深,每每聊到不忍结束,郭莱德便索性躺在王方宇家客厅的沙发上倒卧一夜。王方宇曾告诉老郭:“以画作书——把画法引用到书法上来。从‘道’,也就是跟从自然的召唤。”王方宇让郭莱德渐渐明晰,自己真正的收藏兴趣在于中国水墨,其中传递出了太多的传统讯息,在当代的语境下,宣纸上的艺术情感表达仿佛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多媒体效果。

  对不懂中文、无法阅读中国文字的美国人老郭而言,中国书法的毛笔笔端流淌出的横竖撇捺都是抽象的符号,他以对艺术的敏锐的洞察力,体味到的是“气”。始自西方的艺术方式——油画,到最后也需要“气”,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波洛克采用“滴洒法”创作油画,颇似中国书画中的“泼墨”,波洛克曾经坦承,自己的抽象绘画有许多方面深受中国传统书法的影响,而与波洛克同时代的多位西方抽象画家都有过相类似的经历。郭莱德认为,即使是源自西方的油画,抽象的线条、画笔的涂刷,也需要“气”的支撑。

  为了避免遇到赝品,郭莱德从来不在拍卖行里买艺术品,他在中国参加艺术展,参观艺术家工作室,遵循着学者、鉴赏家们的轨迹,参观亚洲的博物馆和大学。在凝视、观察中,渐渐成为一位中国当代水墨作品的收藏家。收藏中国当代水墨近30年,郭莱德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评价已经十分精准,对于谷文达,他直言批评道:“水平一直不稳定,起起伏伏,现在,较之早年,已经掉到很下面了。”虽然如此,他收藏的一幅谷文达1983年的作品(彼时谷文达尚在国内,题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横尺幅水墨,仿八大山人和石涛,长5米),却是不多见的早年佳作。

  艺术评论:你为什么会从收藏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亚洲当代艺术转入收藏中国大陆当代艺术?

  郭莱德:1980年代,我开始收藏日本的当代艺术品,买入许多,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注焦点,到了1980年代中期,日本艺术品的价格开始飙升,变得异常昂贵,而那个时候,相比较而言,中国艺术品实在太便宜了,尤其是水墨,几千美元就能买到林风眠的作品。

  艺术评论:价格成为你当时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唯一参照吗?

  郭莱德:我在耶鲁大学学过西方艺术史,了解从莫奈、马奈到马蒂斯、塞尚的这一路发展。

  我从1978年开始收藏西方艺术,1983年,以2000美元起步开始收藏中国当代艺术,陈丹青说:“你真聪明啊,那么早就买中国水墨。”是,我是以极低的价格收藏了很多中国当代水墨,但是,这些都是我所喜欢的。我买得起林风眠,以很低的价格在1980-1990年代的香港买下来,但是我不喜欢林风眠,我收藏艺术是因为我喜欢,不用作投资,从来没想过用来投资。

  我去过香港、台湾,我懂得中国历史,所以我会选择中国当代水墨。1991年,我去上海、苏州、杭州,我发现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在那个时间段,深圳已经开始变化,当时我住在南京西路上的波特曼酒店,我们在周围散步,我告诉我的翻译,中国将会有一个爆发。我去过俄罗斯,去过很多地方,我可以体味到人群中内在的积聚的力量,我几乎可以看到那些涌动着的力量,我记得我走在南京路上,那么多的人,就像纽约周末的街头,而在纽约,只有到了周末才有这样涌动的人群。

  1989年,我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买入两幅吕寿琨的水墨作品,也是我收藏的中国当代水墨作品中唯一的一次在拍卖行的购买行为。那时我不在香港,我委托我的一个画商朋友为我购买,我给他的价格极限是一件2万美元,但是,令我惊讶的是,这两件作品一共才花了1万美元,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没有人买,中国艺术市场还没有兴起,人们可以以4万美元购入一个钧窑的瓷碗。吕寿琨1949年出生,55岁就去世了,但他如此多才,我收藏的这幅作品是他1970年完成的,那时候在中国大陆,还没有人像吕寿琨那样画画,也许在香港、台湾,会有,他精通中国传统书画兼具当代意识。以我的观点,他的价值十倍不止于这个价格,他的作品比张晓刚、岳敏君强得太多太多。

  艺术评论:中国水墨和你所处的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郭莱德:我喜欢中国画中的飞白,留给人遐想的余地、想像的空间。历史地来说,中国艺术家们的训练并不是按照一个艺术家的路线,而是按照一个文学性的路线,这个文学传统可以追溯到唐代。我理解中的中国文学作者们是作为政府的官僚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分处在各阶层的政府中,从帝国组织核心到地区和地方,他们被教育成学者的同时也是画家。这些学者在写作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他们与西方当代油画艺术的形成和背景的差距十分巨大。

  艺术评论:你不懂中文,这是不是成为辨别中国当代水墨作品真伪的一个障碍?收藏那么多年,你有没有买入过赝品?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