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艺术如何在当下“刷存在”

2019-11-19 10:14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曹星原 阅读

1982年,我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进入艺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至今,我一直在想,现代艺术究竟是什么?

现代艺术是对古典学院派艺术的反叛,强调平面性、原创性以及更重要的个性,于是艺术家们就在艺术“非功能性”的范畴之内各寻门道,所谓“艺术为艺术服务”。尽管这些话我早已耳熟能详,但艺术究竟怎么为艺术服务,现代艺术并没有给出解释。

在不断的摸索探寻中,我逐渐意识到, 艺术和生活之所以产生联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出于明确的理念,要打造自己的形象。比如今天有个姑娘戴耳环了,她为什么戴耳环?今天你穿了某一件衣服,你为什么穿这件衣服?如果你穿的是灰衣服或者蓝衣服,挑选了一根银色项链来配它,意味着你在艺术上做了很详细的考虑。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的很多举动都是艺术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外在和内在有着很强的正关联性,也许不可能因为你把自己打扮得非常漂亮,我就永远认为你是个好人,但如果你的外形富有艺术性,我对你的第一印象大概率是好的,愿意通过进一步接触深入了解你的为人。艺术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发挥感召力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使别人愿意接近你。艺术是亲和力的第一要素。

对个人来说艺术是打造形象的有效手段,对国家来说也是一样。二十世纪中期,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建国十周年,人民大会堂、农业展览馆、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公共建筑隆重落成揭幕,庄严恢弘的艺术特征彰显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身份和气质。二十一世纪初,鸟巢、水立方、国家歌剧院等一系列新建筑更富于多元、现代化的艺术美感,使各国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愿意和世界接轨的中国,因此世界拥抱了中国,中国也走向了世界。

想到这里,我觉得已经能够回答“好的艺术作品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素”这个问题。最高层次的艺术家,应该是能与时共进、代言时代的。而在中国,艺术教育更要放下身段,教育美术工作者在追求艺术个性化的同时,离老百姓的生活更近点。现在,中国人的经济条件比以前要高很多了,欣赏品味、文化需求也多元了,我们能不能为人民的生活作进一步的美化?具体来说就是服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个理念看起来似乎很普通,但它体现的是艺术和生活真实的联系。

不可忽视的是,艺术与科技是紧密相连的,当今社会应给予艺术家探索科技的空间。从历史来看,艺术的延续往往由于科技的进步,而艺术的断代大多是出于科技断代。新石器时期人类学会了利用火,能有效控制烧窑的温度,因此彩陶出现了,往后再到铜器、漆器,把植物制成凝固的颜料……艺术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和创造,每一个时代艺术的飞跃发展必然是和科技紧紧相连的。

艺术工作者需要理解,在当代,科技和艺术同样服务于人的精神世界。九十年代末,我带着孩子们去纽约的一个博物馆看展览,看到一位日本女艺术家借用柯达公司的科技和材料完成了一个立体三维电视作品,同时她做了一个叫《菩萨》的小节目来进行呈现。我的孩子们第一次戴着特制眼镜体验3D效果,当“看”到菩萨挥动杨柳枝从净瓶里蘸水洒水的时候,他们激动地跳起来去抓那些水珠。我觉得这种审美体验足以引领新的艺术创作,让大家从艺术语言上找到突破。

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很多产品,在很大的意义上把科技和艺术一同考虑进来了。比如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公共艺术的发展如火如荼,它就是通过人际互动捕捉需求,再利用各种电脑算法得到最优产品,使身处空间内的人感受到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笼罩。在艺术的探索上,的确需要引导科技介入艺术。艺术家懂一点科技,才能够利用科技的新语言来使艺术更适应这个时代,甚至引领时代走向未来。

(作者系著名美术批评家)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