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陈晓峰:中国当代艺术传播大变局

2012-09-28 04:57 来源:艺周刊 作者:陈晓峰 阅读

  2009年在艺术平面媒体的低谷期,却意外的迎来它的网络化或新媒体进化阶段。博客与论坛成了这一年的“新主角”和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传播利器,开启了无限可能的新的艺术话语空间,彻底有效的打破了按照少数人需求长期形成的低效率话语垄断。

  09年令无数艺术网民感动的网络救助何路和汪瑶事件,到2010年艺术论坛出现空前爆棚极具娱乐精神的“画廊小姐”评选,以及岁末最令人感伤甚至愤慨的事:艺术区拆迁过程中艺术家遭遇罕见的血腥暴力,都从博客与论坛的通道即时的、动态的,更是互动的得以迅速传播。

  从传统纸质艺术媒体可以知道中国艺术市场的骤然变化与温差;从网络新媒体可以捕捉到艺术最新的潮汛和话语权的更替。

  2010年及未来,中国的当代艺术在通往国际方向需要新的“身份证”,这完全有赖于中国艺术媒体的传播与塑造,也契合了艺术媒体从单一的平面化纸质媒介过渡到以网络为信息输送钮带的整合性传播平台的变化,同时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媒体传播正在发生新的大变局。

  媒体求变,求新,求整合已大势所趋。而面临发展瓶颈的纸质媒体,如何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在未来更先进的传媒理念框架下做出细分化类别的媒体模式与差异性的品质出来,并携手新媒体,对接它的未来,将格外引人想象。

  艺术媒体新况

  过去的2009年,艺术资讯互联网化以及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新的话语场空间时代已经初步到来,也共同框架了信息变化时代下艺术传播的新格局。

  互联网带来艺术媒体的传播变局,这将是中国当代艺术传播三十年来最明显也是最深刻的一次变化,它将在未来的时间段影响到整个艺术生态的传播与深层次变化。

  媒体手段的多样化,比如除了传统纸质媒介之外,艺术正迎来它更即时与互动的传播方式,如近些年先后兴起的网站(雅昌、艺术国际、99艺术)及博客、视频、论坛(如东方视觉嘿社会近期推出的“画廊小姐”活动备受网友关注、Art-Ba-Ba)、电子周刊(如由AMRC艺术市场分析中心主编的《艺术市场周报》等为代表的电子周刊,目前大都以一周为时间单位,直接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中)、手机短信平台(比如宋庄做展览活动,艺术促进会可提供短信服务,每条收费1毛——通过这个渠道,瞬间可以把展览的消息发给4000多名注册艺术家)、网络电台(《艺术聚合》2010年即将在798推出的网络电台FM798),以及《艺周刊》在未来的战略格局中推出“一报一网一刊”的立体整合传播主流框架平台等等。

  艺术媒体之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将激烈上演。新一轮艺术媒体的变革直接指向综合性艺术门户网站或者主流大刊的定位,也说明了它们各自在未来的野心以及引发新一轮资源争夺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大众传媒对专业类艺术媒体传播环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刺激和提升。随着当代艺术成为最受公众关注的领域之一,诸如搜狐文化、《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青年视觉》、《周末画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钱经》等都日益加大对其的常规版报道。此外,时尚集团麾下的众多刊物,如《时尚芭莎》携手艺术界力量成就“BAZAAR明星慈善夜”,《罗博报告》与艺术家合作推出重磅创意封面等。

  随着传播管道的不断拓宽,读者越来越能够看到与听到关于艺术报道的多种视角度与声音,而不单只停留在学术判断的单一途径上——从10多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来看,单一的传播途径,很容易造成话语权垄断,新的传播环境更加有利于对于艺术在新条件下的多元化生成。

  《艺术国际》网站总编吴鸿分析认为,2009年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草根性的言论对艺术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网站运营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监管”压力,近日吴鸿在自己的个人博客直接表达了浓郁的担忧。

  虽然还远没到三分天下的定局,但艺术网络争夺是新一轮艺术媒体竞争的看点之一。而06年-08年是民营艺术媒体局部突然发达的黄金年份,但随着金融危机引发的艺术市场泡沫,也让民营艺术媒体失去了一个进一步壮大的外部环境。不难想象的景象是,随后一些投机性很强的媒体很难维续,甚至关门大吉。

  另外,纸媒现在面临着困惑:一方面要研究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又要研究网媒,怎样在网络上加大力度。

  当然纸媒的弹性空间也是很大的,这与现阶段在定位、内容模式、发行渠道、读者群等关联环节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

  换句话说,中国真正好的能够在国际平台上竞争的艺术媒体还没有出现,而且这个市场仍然充满变数与想象力。

  现在回过头看艺术媒体发展的时间进程,则显得非常戏剧化:2006是民营媒体开始激情上路燃烧的岁月;2007年是疯狂淘金之旅,也是浑水好摸鱼的年份;2008年上半年仍然高烧不退,下半年运营环境却风云骤变,艺术媒体迎来了自身的第一个冬天。

  而2009年虽是艺术媒体颇感受挫的一年,但是仍然有以《艺周刊》、《艺术聚合》、《NO艺术》、《艺术经纬》等这样的媒体低调而强势挺进。

  而早先经过两到三年时间市场激烈竞争中留下的《艺术财经》、《HI艺术》、《艺术与投资》、《艺术地图》们也在暗暗蓄势,寻找破局。

  正所谓“流水的艺术家,铁打的媒体”,外界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2009年是一次艺术媒体“抄底”的好机会。   谁来为媒体买单?

  据本刊记者的观察,经过这行业短短四年的激烈竞争,进入艺术媒体行业的门槛正在逐步提高,投机性的媒介生存率大都不到两年,短的则出了一期之后就没了音讯,也大有人在。

  对近些年艺术媒体稍有所了解的同仁对之前的一桩“投资”记忆犹新:应该还记得一个“天”字为开头的杂志和网站,首次开辟了机场航班投放点,据称投了几百万,并没能一炮打响,勉强维持了几期,最后投资打了水漂。

  据业内人透露给本刊记者的消息,2010年伊始至少有三家新的纸媒杂志又要迎来它们的创刊号。从2006年开始,平均每年以3到4本创刊速度介入艺术传播领域的媒体,95%都是自办性质的媒体,投资人或几乎白手起家,或投资成本在20-200万以内不等。

  纸媒表面上热胀冷缩似的“式微”,却同时似乎带来了艺术网络媒介的梦幻开局,虽然盈利模式还有等挖掘,但经过一年来的低调煎熬,让先行者尝试到了方向性正确的悻幸。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