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

2012-09-28 01:21 来源:中华读书报 阅读

  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

  ——与国际美学协会主席柯提斯·卡特对话

  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恭喜您,柯提斯·卡特先生,这次被选举为国际美学协会新任主席,我们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18届国际美学大会。在大会开幕式上你说,要努力让国际美学协会成为非政府组织,那么,你如何看待国际美学协会的未来?

  卡特:同样恭喜你,在闭幕式上以最高票当选为国际美学协会的五位总执委之一,同样当选的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ch)是被推荐的。关于未来三年国际美学协会自身的定位,我们需要思考它的角色和目标。考虑到目前已有的拥有强势的国家性质的社团如各国的美学学会,以及正在出现的地区性的社团如欧洲美学协会和中东美学协会,国际美学协会须明确自身在致力于美学事业的各种社团之中的特殊角色。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众多的问题中,有些问题需要首先提出来加以讨论:在一个审美现象在发生变化、文化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世界里,国际美学协会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它近来的主要成绩,就是组织世界大会、出版美学年刊,我主编的2009国际美学年刊你也曾供稿。我们可以追问,20年前在诺丁汉所采用的协会架构今天是否仍然有效?怎样的改革可以改进国际美学协会的功能?在目前现有的自身的资源之内,还有其他可做的事情么?比如说,是否要寻求非政府组织,与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站在一起,以便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我认为这是肯定的。

  刘悦笛: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国际美学协会作为各国美学协会的“联合国”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可不可以加强与其他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如何理解美学的贡献?美学仅仅是有特殊兴趣的学者们的封闭领地么?美学如何与艺术实践发生关系?如何与学术圈外的人们发生关系?当然,我个人更倾向于“生活美学”。还有,将来的美学大会怎样建立东方和西方的合作?

  卡特:这里没有时间细论这些问题,不过在展望国际美学协会的未来角色时,我们可以一起想想这些问题,形成一些具体的方案。作为国际美学协会的新任主席,我期盼与执行委员会、协会会员致力于美学的全球进步的国际组织、国内组织来共同工作。先谢谢你们帮忙在这些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你与我的美国同仁共同主编的文集《当代中国艺术策略》(Subversive Strategies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也是致力于这种合作的国际性工作。

  刘悦笛:那么,你如何看待中国美学家们在国际舞台上将要扮演的角色?中国美学与国际美学之间,比如我们中国与你们美国之间,形成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才是更为健康的?

  卡特:我认为,目前中国学者和学生们在美学的研究和学习上都有浓厚与广泛的兴趣。这种兴趣根植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以及在当今世界延续中国文化之重要特质的愿望。据我的观察,中国的美学家和艺术家一样,都对来自西方文化的洞察持开放的态度。然而重要的是,他们同时也坚决地维护中国的声音,这基于他们在知识上的贡献,而不是民族主义的关怀。

  今天,中国和美国之间同多于异。在个人对个人的层面上,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学者们之间的交流特别受欢迎,而且得到双方的欣赏。大多数情况下,西方学者热切地向中国同行学习,同时也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之下贡献他们的知识。为了培育这种关系,学者们需要能够介入国际文化和教育的交换访问,参加国际会议,这些都非常重要。中国将会因为有活跃的会议计划以及培育此种交换的演讲邀请计划而备受赞许。

  刘悦笛:你如何思考当代中国艺术带来的挑战?这次国际美学大会,你主持了“当代中国艺术”英文专场,你的发言则是当代中国艺术的都市化与全球化问题的,你再继续谈谈吧。

  卡特:今天,在中国国内工作的艺术家面临许多挑战,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内部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变革。支撑这些挑战的两个主要资源,来自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力量。城市化是国内事务的核心所在,而全球化则聚焦在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说到中国社会对艺术的态度,以及艺术家所要追求的艺术手法,目前一场深刻的心理变化正在进行之中。这些变化导致互相冲突的思想和行动。在这些值得注意的变革当中,英国艺术史家苏利文(Michael Sullivan)看到的是,当代艺术家普遍质疑并抛弃“艺术的目的是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理念,守护传统,带来愉悦”的传统观点。并不是所有中国艺术家和理论家都认同抛弃中国艺术的传统目标是一个积极的发展。当然,什么样的变化对中国社会或艺术家自己最有利,目前也没有一个共识。现有的选择主要有:专心于技术和审美创造的学院艺术;指向某种时髦的市民趣味的艺术;参与性的官方艺术,它得到政府的资助;瞄准国际艺术市场的艺术;瞄准社会变化的艺术;或独立的寻求推进艺术和观念之发展的实验艺术,它类似于纯粹的科学研究,不计其社会效应和商业价值。   刘悦笛:那么都市化问题呢?

  卡特:脱离了当下整个中国社会里发生的城市化进程,我们就无法理解艺术中的任何一种发展。比如,眼下活跃在北京和中国的其他中心城市的艺术家们所面临主要威胁,主要来自房地产市场的扩展。过去的几年里,艺术园区在这些地方得以发展。城市艺术园区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北京的艺术园区,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艺术发展的角度,都曾经被认为是有利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进步的——甚至在过去的两个季度里也已经发生了迅速的变化。比如,在我两年多之前寻访中国艺术园区和画室期间,798艺术园区、宋庄以及北京的其他艺术园区,作为画廊和画家工作室的中心,显得一片繁荣。然而最近798艺术园区却过度商业化,这是变化的一个征兆。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艺术家面临着丧失生存空间的威胁,许许多多的工人也都在新的经济需求下,面临着失去家园和工作空间的威胁。

  刘悦笛:那么,如何看待当代中国艺术的“中国性”的身份认同的问题呢?在国际学会大会之后,我们在重庆召开了一个“中国美术观”的重要会议,就是倡导当代中国艺术的“本土身份”的问题。

  卡特:这个问题非常好,中国艺术家如何才能最好地保持其自身特性?首先,中国的艺术家从有生长力而灿烂的艺术创作传统里获得滋养,这较之于世界高水平的创造性都是有优势的。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可以自豪地确认与传统的联系。而唯一的障碍在于,艺术家有创作停滞的危险,因此,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重要的是应更开放地参与到全球艺术世界之中,在主要的国际展示空间内获得鉴赏自身和他者作品的机会。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