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美术

田黎明谈名师足迹:温柔敦厚的品格

2012-09-28 23:5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钱晓鸣 徐红梅 阅读

 一代代中国画名师的足迹,印证着中国画发展的历程。今年恰逢李可染、叶浅予、刘凌沧、郭味蕖诞辰100周年。4位先生生前均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主要创建者和中国画教学体系的主要创立者。日前,我们走访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田黎明教授,一同探寻名师足迹。
  
  历代杰出艺术家具有高尚的学品、人品,他们的风范如水赴谷,滋润着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土壤。田黎明说,先辈们奉献和开创的,正是我们要弘扬的。这一切不能只讲大道理,做起来要务实。以教学平凡事、平凡心为基础,回顾老先生在教学中点点滴滴的生动范例,从教学、艺术实践和理论阐述几方面来总结老一辈的传统,对于今天的中国画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国画学术建设、中国画教学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基础教学是中国画教学的命脉,没有良好的基础就谈不上创造和传承。目前中国画基础教学依然面临很多问题。田黎明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教什么?怎么教?立足点在哪里?比如在中国画教学中要强调传统,临摹是学习传统的重要内容,临摹怎么讲?讲什么?讲课者自身对传统的理解深度本身就是个问题。所以,教师首先要把传统文化精神真正深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去,使得自己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让学生体会传统是活的。谈及李可染、叶浅予、刘凌沧、郭味蕖的教学思想,田黎明介绍,4位先生皆以传统为本,立足时代,并都把基础教学放在了首位。教学思想上,他们各有所侧重。李可染强调一要路子正,二要下苦功,以他的艺术实践为山水画教学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叶浅予十分重视教学体系的建构,主张把教学与课程的改革放到文化与时代中去检验。他把花鸟、山水、人物三者作为共同训练基础提出来,主张在文史哲、书法、篆刻及诗词修养上下功夫,拓宽了中国画的基础教学,奠定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基础教学理念;郭味蕖强调笔墨的提高要放在文化修养和生活实践中。基础教学中,他把笔墨上升到审美的层面让学生去体会,强调修养、生活、创作相融合;刘凌沧在工笔重彩人物画方面,以传统美学法则为本,强调目识心记、以形写神。在基础教学中,他注重绘画是一种创造,强调要把客观自在的自然形式转化为艺术形式,注重感情移入。

  在传统中艰苦探索的先辈,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是时代精神的创造者。田黎明说,先辈们的思想都是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传授、体现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传统观念,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的写生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特点,在写生过程中如何把传统的东西糅进去,如何在写生中糅进创造的理念,赋予时代人文气息,是中央美术学院的重要传统。先生们在现实生活的体验中,把写生转换为笔墨语言和富有中国画传统精神的艺术程式,在创作上留下了许多属于时代的经典作品。如李可染的《鲁迅故乡绍兴城》、叶浅予的《红绸舞》、刘凌沧的《赤眉军无盐大捷》、郭味蕖的《田园丰熟》等。教学实践中,先生们把临摹和写生相融合,在写生中融入临摹的教学理念,在创作中贯通临摹与写生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示范教学。在示范教学中,先生们把一个个创作过程都分解开,其中课稿最适合学生临摹和训练。现在系里还有许多老先生当年留下的教学课徒画稿,今天重新品读这些画稿,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教学过程中所传达出的他们的品格和风范。

  经过几代先辈的体悟,现代教育体制中中国画的教学传统日益深厚。田黎明介绍,自叶浅予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以来,在他的主持下,李可染、蒋兆和、郭味蕖、田世光、李斛等老一辈先生共同开创了中国画系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并由叶先生总结出32字教学方针:取长补短、因材施教,自学为主、启导为辅,涉猎中外、吞吐古今,鼓励独创、打破划一。这是他对中国画教学体系建构几十年的总结,为中国画在21世纪的发展确定了正确的学术方向。后来经过几代人的提炼,形成了今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的16字教学方针:传统为本、兼容并蓄、教学相长、鼓励创造。田黎明解释,具体而言,传统为本由教学的4个基础展开,即传统绘画基础、写生基础、书法基础、文史基础;兼容并蓄,即重视拓宽基础,重视规范教学,重视规律性教学,重视以中国画的文化方式来传授中国画,重视示范教学,重视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教学相长,即重视心性培养,重视人品教学、修养教学、基础教学。这一深厚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依托着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也正是在一代代先生的努力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才形成了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和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一个有历史、有传承的大学,其深厚的学术理念和教学传统往往聚集了几代教育家最优秀的品质、智慧和成果。在4位先生的身上,自觉地贮存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厚的精神——温柔敦厚的品格。这一品格始终贯穿在他们的人品、画品、学品中,从而成为时代的巨大精神财富,这是我们一定要传承的。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