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来信

龚静染《小城之远》出版

2012-09-28 22:16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阅读

\

    《小城之远》一书通过对盐业重镇和川南水乡五通桥的独特描述,将厚重的历史与个人的记忆融为一体,记述了自清朝以来,一个工商业小城鲜活的风土、人物等“地方小历史”,生动地勾画了一个川南小城独特的山川之美。该书属于人文历史类随笔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文学性。

作者:龚静染

出版:天津教育出版社

印次:2008年7月第一版

规格:16开(787*1092毫米)

字数:130千

印张:13

定价:25元

    该书书店有售,欲买此书签名本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发短信到手机13608050705上 ,并告之详细地址及收书人姓名,不用付邮寄费。

近 在 眼 前

读龚静染的《小城之远》
??
杨黎

    其实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五通桥,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去过那里。五通桥离成都不远,作为一个成都人我虽然去过,但却实在去得不多。从小到大40多年了,也就几次。只是这每一次和每一次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有着它值得一说的意义。
??
??所以,当我从龚静染的手中接过他的新著《小城之远》时,内心就悄然升起那种看见好久没有消息的熟人的感觉。我以为这样的感觉,是对一本好书的敬意。而随着慢慢往下读去,那些老桥、浮桥和茫溪桥等等,也自然在眼前越来越清楚。
??
??我第一次去五通桥是6岁,当时我是陪我表哥去看他在那里工作的小舅,当然也就是我的小叔。我记得那次我在五通桥并没有耍好久,最多也就两天,也没有耍出什么好看的和好吃的,要是说有什么记忆的话那的确有讨好五通桥的嫌疑。但有一点却是真的,我离开五通桥之后,却莫名其妙地相信那个地方和我有很大的缘分。我反复做梦,总是梦见我从浮桥上跑过,一片白如羽毛的影子飘在我的前面,直至青石小巷。这是不是就真的像作者所说,五通桥有一个让人浮想翩翩的名字?我浮想翩翩了。
??
??也就是这样,我才有了第二次去五通桥。
??
??青春期的苦闷给人的冲动就是走,乡下的青春期走向城镇,小城的青春期却走向大都市。当然也有相反,城市的青春期有时候也走向乡村和小镇,他就像青春一样,梦想着小镇的偏远才女和乡村的朴素姑娘。他当然不说,只是谁也可以从他匆匆的脚步里,清楚的看见他的内在追求。多年以后,我承认至少我是这样的。
??
??我到五通桥时正是黄昏,首先让我惊讶的就是河面上冒起的缕缕炊烟。我听我的老人们说,成都以前也有许多水,但是我成人记事以后,成都的水却越来越少。就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当时一看见河面上冒起的缕缕炊烟,就完全被五通桥掸服了。宁静而宽阔的河面,横竖停泊着几条木船。有的木船安静地停在那里,有的木船有人正在上面煮饭。那些煮饭的木船,显然就有人居住在上面。
??
??在阅读龚静染的《小城之远》之前,我的确去过五通桥,但是却对五通桥知之甚少。比如,我不知道五通桥有小西湖之称。虽然二十多年前,我沿着河面上的炊烟,就已经走进了五通桥一个渔民的家。我给了他十元钱,买了他的酒和下酒菜,让他把我划到河中间,邀请他和我一起喝酒。船到河中,夜色让我眼不见物。探手摸着屁股边的河水,醉意里多了许多的古代萧索。那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年龄,我恰如其分地来到了五通桥。南怀瑾的茫溪岸,丰子恺的依稀往事,以及煮豆为乳的白和精细川盐的白……我真的要感谢龚静染对“五通桥的历史记忆”,他提醒了我,一切近在眼前。
??
??五通桥的确让人浮想翩翩,特别是那里的女人。《小城之远》说南怀瑾的西蜀红颜让他“浮世泪婆娑”,那不是五通桥的错,当然也不是南怀瑾的错。那只能是某一段历史的错。但不论谁错谁对,五通桥女人的温柔多情,的确是养育诗人情怀的“豆腐脑”。也就因为如此,我有了第三次去五通桥的经历。那已经是改革开放时代了,我在那里得以品赏到自己的“豆腐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和一个地方发生真正意义的关系,那他就必须和这个地方的女人发生关系。在五通桥,有许多这样的绝世美食。当然,遗憾的是龚静染先生在他的书里,为我们隐瞒了这些像五通桥的水和盐一样有滋有味的部分。不过他无法隐瞒这样的事实:只要你去了五通桥,就一切真相大白。
??
??也许上面我说的这一切并不是真的,至少对我并不是真的,它只是一本书在我地阅读里引发的各种虚幻。只是这虚幻由于作者叙述到位,情感收发自如,也就越来越真实了。它就像我读金大侠的小说,明明知道它是虚幻的东西,却依然为里面人物的命运、武功的得失以及江湖的恩怨而斤斤计较。就是掩卷之后,走在现实的玉林横街,也还是觉得自己身怀绝计。
??
??这些肯定是真实的。而且,永远真实。

诗意的《小城之远》

举人家的书童

    龚按:《小城之远》是本闲书,我在序里说了,看完就可以把它扔了。但承蒙书童兄在他的天涯博客上的抬举,看来因为“诗意”,就请勿扔到厕所里去了,不然有辱斯文,要扔可以直接扔给卖旧书报的,变废为宝。我写《小城之远》其实纯粹是因为在那里生活了十多年,有感情(大概相当于一个乡下秀才的故土感情),但无理想(不然我就去修宋、明、清那些大水电站去了),这种东西写起来要舒服一点,对得起自己,如此而已。其实“诗意”不是我的想法,但一落笔,可能就忍不住去美化,人人都说家乡好,信然。

    有的人能一见如故,那是因为骨子里和自己有相通的地方,龚静染就是这样的人。有的书也能一见如故,他的《小城之远》就是这样的书。算是爱屋及乌吧。昨天傍晚,得此书后,连夜捧读,一下子就被那些已经流逝的过往时光在文字和图片背后获得重生而所吸引,浑然不觉凌晨三点有余。
??
    五通桥,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陌生地名。它实在太小了,小得像一棵田坎边安静的桑树,无声地坐落在川南乐山市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静染的《小城之远》就是这样一本关于它的书。他谓之为闲书,恐怕那只是他在那里生活了十三年的一个纪念的缘故。我想,其实这多半是他的自谦。他花费了如此多的心血来书写,怎是一个“闲”字道得?
??
    目前而言,我和五通桥的缘分只有两次。2000年的第一次是从自贡经荣县,罗城,犍为,五通桥到乐山,并未歇足。如果这次不算的话,就剩下02年那次了,与朋友开车到五通桥已是中午时分,例行的吃饭,喝酒,品茶,聊天,看江水追逐江水,渔家划着小船而不在意我们的到来,然后傍晚打道回了成都。说实话,纯粹是浮光掠影的一趟,算不得真正深入了五通桥的内核。
??
    当我在深夜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完《小城之远》后,才敢小心地说一声:我原来离五通桥并不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静染在书里借《游园惊梦》对五通桥的历史做了如此感叹。依我看来,历史无疑例外地都已过去,书里的静染始终是现实的,淡定的和从容的,略带沧桑。也许在某些人的眼中,这多少有些迂酸和不合适宜,而我却很是喜欢。他走过吊桥,竹根滩,西坝,多宝寺,废旧的盐场,即或伫立在茫溪岸边,就像那些先人们一样。这样的行走,不再是简单地睹物思人,而是流连于现实与历史之间,乐而忘返,并信手写下这些文字。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宏大叙事的底气和兴趣”,我们今天才能读到这些率性而为,飘渺间收发自如的文字。
??
    以前虽然也知道国学大师南怀谨老先生(1918年——)曾到过乐山,却不知正是居住在五通桥,其中的具体情况我更是模糊不清,连知其一不知其二都算不上。所以,我就特别钟情书中的一个章节《南怀谨:几回行过茫溪岸》。南老先生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出来后,直接到了五通桥的多宝寺继续闭关,而后移至张怀恕家。静染在文中这样安静地诗意地叙述到——“南怀谨到了张家后算是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除了安禅打坐外,便埋首书籍之中。闲时一个人到茫溪河边走走,或者在大榕树下坐坐,在五通桥的山水中,他更像是个袖手闲人”。也许要不了多久,我会来到茫溪岸边,突然想起64年前,南老先生就曾这样驻足过,那时的我会有什么联想呢?如今,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
    常听人说一个小地方值得留恋和向往,一定是在那里发生了一段故事,使自己刻骨铭心。合上书页,我开始浮想联翩。还要等多久,我才能和诗意的五通桥发生一段冥冥中注定的因缘呢?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