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没有了华丽苍凉 那是晚年张爱玲的“祛魅”

2012-09-28 13:03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石剑峰 阅读

张爱玲诞辰90周年 王德威接受专访解读张爱玲“晚期风格”

\

    今年是张爱玲诞辰90周年,这位最近10多年被讨论最多的中国作家离开人世也已15年,可“张爱玲热”从未减弱。随着去年《小团圆》和今年《易经》、《雷峰塔》的先后出版,一些围绕在张爱玲身上的疑点和误解也逐渐开始有了答案,比如张爱玲为何1950年代去了美国之后创作力逐渐“衰退”。

    前天,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王德威在复旦大学作了一场名为“雷峰塔下的张爱玲”的讲座,以《易经》、《雷峰塔》为例分析张爱玲一生中不断重写、改写、衍生的创作美学。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王德威谈到,《易经》、《雷峰塔》和《小团圆》作为张爱玲“晚期风格”代表作,呈现了华丽苍凉之外的那个张爱玲。在这些作品中张爱玲主动“祛魅”,是对“出名要趁早”的反动。在她的一生中有过那么一段我们以为的“创作空白期”,“其实她在用一生写作。”王德威说。    

\

王德威

    对《易经》和《雷峰塔》中译本很怀疑

    东方早报:《易经》和《雷峰塔》你都已经看过,但中文版要到9月份才出版,你怎么评价这两部张爱玲英文小说?我看到有些看过英文版小说的作家,对这两部作品的评价很低。

    王德威:我当时受香港大学出版社邀请为这两本书写评介,从评介者立场来说,我不能有太明显的个人好恶判断,因为评介是给一般读者作导读使用。但是我其实也在这两篇评介里,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到,在写作风格和整个结构经营、英文语言的运用上,都有点令人失望。

    所以读者以读张爱玲中文小说的心情去看《易经》和《雷峰塔》,会觉得这是一个平淡的作品,而且是一个重复的作品,张爱玲似乎并没有把她真正的心事、对整个家族和历史文化的变动充分表达出来。

    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这两部小说面对的是想象中的英语读者。

    东方早报:目前台湾皇冠对中译本的翻译情况还在保密中,很多人对中译本都不看好,你呢?

    王德威:所以这也是我非常好奇的地方,为什么要有这两部英文小说中译本的必要?据我所知,中译本是台湾皇冠出版社找人翻译的,我们知道张爱玲的中文语言是这样的精致、华丽,还有特殊的韵味,更不要说张爱玲这三个字就是一个文学坐标或品牌。

    现在你找一个人去翻译,它的意义在哪里?可是,因为张迷现在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所以会有不少不读英文的张迷因为好奇想去读翻译的张爱玲作品。但我个人对翻译有所保留,我不太看好翻译。

    东方早报:有点担忧的是,最后中译本是张爱玲在英文里想表达的东西,还是译者模仿张氏风格改写的《易经》和《雷峰塔》。

    王德威:我想两方面都不太会成功。模仿牵涉到语言,也就是语言最精致的运用,翻译要跟原作者惟妙惟肖,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而张爱玲的风格又是非常独特的,她创作是纯粹诉诸文字意向。

    除非译者对张爱玲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并且要做好挨骂的心理准备。     她预感晚期作品不为接受

    东方早报:《小团圆》、《易经》和《雷峰塔》都是张爱玲的自传性小说,那如何区分其中的虚构与真实经历呢?

    王德威:自传小说与生命书写,在这十几二十年里,在西方又有一个热潮。自传书写在中国传统中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曹雪芹的书写本身就是现实与虚构的交错,这与西方意义上的自传有很大差距。张爱玲本身乐在其中,她有某种程度的自觉。自传书写,其实也是张爱玲写作表演性的一部分。但是创伤如此深重,如何用一种方式把刻骨铭心的创伤,一次次写出来?这种自传性的书写,对张爱玲来说,是一个自我解嘲的方式。在《易经》第二章,年纪很小的“张爱玲”也就是书中的“琵琶”,她风闻祖父母有非常传奇的结缘经过,后来有人告诉她,你不知道的话,去看《孽海花》就知道了。她进入家族历史之中,本身就是通过虚构的东西。《孽海花》是影响张爱玲的另外一个渊源。以这个为前提,她不断用小说形式来写家族史,就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张爱玲式的反讽,这对风行20世纪中国的现实主义书写传统,完全是个反证。她反写了20世纪中国写实现实主义的传统。

    东方早报:《雷峰塔》是在同鲁迅对话吗?或者说一个女性作家同一位占据20世纪中国文学主导地位的男性对话。

    王德威:1924年雷峰塔倒掉,鲁迅写《论雷峰塔的倒掉》,也就在这一年,张爱玲母亲离开父亲去欧洲。这绝对是跟鲁迅对话。胡兰成自以为是《易经》专家,张爱玲写自己的易经。这两本书从书名上看绝对是对两个男人的挑战。她在《易经》里第一次透露了当年她如何从香港回到上海。战争期间,张爱玲在香港流落了几个月,那时她是怎么活下去的?她怎么回到上海?《烬余录》写了一些,《易经》第一次仔细告诉我们,她发挥了奇异的上海人智慧,她看到医院顶头上司的错误以此为把柄威胁上司,上司为她买了票回到上海,她的同学也沾光回来,这艘船是日本特许的上海难民船,里面有梅兰芳。日后回头,张爱玲是有些沾沾自喜的。《易经》又与《倾城之恋》做了呼应。在《倾城之恋》里千万人死去,促成了一对平庸世俗的男女,《易经》里千万人死去,成全了一位少女作家。这个少女回到了上海,成为那个张爱玲。好像冥冥之中,香港的陷落在成全张爱玲这个作家一样。所以《易经》与《倾城之恋》是平行的。

    东方早报:《小团圆》并不为张迷所认同,从《小团圆》、《易经》和《雷峰塔》看,她似乎在有意避开读者,是这样吗?

    王德威:她在写《易经》的时候,其实就是要写《小团圆》,但越写越长,最后没办法,《易经》一分为二,上半部《雷峰塔》下半部《易经》。《小团圆》出来后,很多人表示失望。这部小说是张爱玲花了40年写的,她离开香港后就开始写,直到过世也没写完,因为她不断改写。套用萨义德的“晚期风格”,到了晚期,她超越到另一个境界,更老辣,这绝对是生命书写的标志。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