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评论

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精神由静观到实践

2012-09-28 23:57 来源:中国南方艺术 作者:张典 阅读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构架由康德哲学决定,康德哲学要解决道德怎样在现实中实践,但康德只从精神里面去实现,而不在外在的社会中去实践,对此,黑格尔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康德就如一个想学会游泳而不下到水中去游泳的人。在黑格尔看来,康德的整个哲学是形式主义的,缺少实践的过程。

    康德的基本的哲学体系是对德国神学的启蒙理性的解释。康德很典型的意识结构,理性的领域:精神,相当于神学的圣灵;灵魂,人的个体精神,圣灵进入肉身产生个体灵魂;肉身性为个体灵魂的需要拯救的部分。那康德的精神—灵魂—肉身的一个清晰的前提,严格来说是精神实体与广延实体二元论的。精神实体是从上向下,是拯救行为,主动性因素;广延实体是质料的黑暗的,神秘的区域。那么灵魂就是精神进居广延实体的内在化过程。基督教的道成肉身的过程在启蒙理性的批判精神,是不可根本得到描述的。道成肉身只可去实践,体验,而理性,最典型的纯粹理性是认之为真的过程。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精神的力量的限度是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与基督教化的对抗性中显现出来的,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中的一与多的关系的分有问题,是理解康德的纯粹理性的限度的关键。纯粹理性与物自体就是理念与现象的关系,那么基督教的道成肉身如果在基督的肉身复活这一神迹面前,理念与现象的关系加入了一个理性不可理解的神迹的观念,使康德的纯粹理性,一方面存在柏拉图的理念与现象的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最终解决还是落在科学精神的胜利这一边;而面对基督教的神迹启示,科学精神就遭到根本的动摇。一方面,康德的批判精神可以达到的极限就是用科学精神来重新思考基督教的道成肉身这一事件的可能性。那么,康德在这一点上,没有提供多少新的东西。精神性还是归精神,肉身的还归肉身。康德建立了一种现象直观能力,但这种直观是受精神的感受模式限制的。在康德的纯粹理性的现象描绘方面最具科学精神,但这个先验自我的打入客体的外观的感性的眼光辩证批判,康德反思这个先验自我的可能性时,找不到很好的出路,直接从新教神学中找来了精神这个概念。康德从根本上还在新教的情感模式中,启蒙之光在康德的最深的情感中其实笼罩在新教神学的神秘性中。康德虽然表面上认为感性可信,而实际上是丢弃感性的。

    康德纯粹理性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道成肉身的可信性的问题。柏拉图的总结的一与多的关系在柏拉图那里实际上已达到了解决,科学精神的自我性的局限基本模式比较完整得到整理,康德要解决的,主体性的直观能力将柏拉图的批判精神主体化、内在化了。那么主客体的对峙关系获得了主体的直观的反思性的维度。黑格尔的哲学模式也是精神与广延二元论模式。那么精神(Spirtualität)入居个体才有个体灵魂(seele),灵魂与肉体(körper)的结合形成个体身体(Leib)。那么,肉体作为被拯救的实体与精神实体融为一体,肉体是被动的因素。就黑格尔的这个模式与康德的模式没有什么区别。问题是黑格尔改变了康德哲学中每一个概念的实质内涵。没有个体性的肉身转变成有个体的肉身,肉身与灵魂分离但又是暂时的,肉身还会复活,肉身从柏拉图那个牢笼,到上帝的殿,需照亮无形式的黑暗实体。康德在反思批判中没有明言的这种变化。就纯粹理性的认识能力来说,康德将纯粹理性限制在现象领域,就这一过程不面临神迹这样的问题,物自体作为一个可划归基督的神秘性的哲学反思概念反过来使康德的现象在一个基督神学的背景上展现。

    那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二律背反在善的无限性是不存在的。问题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康德的精神不死实际上本质上都是神学的变体。那康德更注重从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的完整性来理解神意,带有个体自律的特点,黑格尔更多从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这个善无限。康德表面将精神不死说成配享,从有限性反思到人应该有一个神,有精神不朽,后面越说越肯定,到《目的论判断力的批判》时干脆说神就在。黑格尔从逻辑和历史的起点的无,发展到逻辑和历史活的历史终结,精神不朽,而且是每刻显示的此世的永恒。大概只有坚信耶稣基督复活在世,才可以理解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那么令黑格尔为难的,黑格尔的Ecce,homo是普鲁士的国王,黑格尔虽然在精神中达到绝对,但这个绝对精神的民族精神的变体还要依赖于一位普鲁士的国家实行出来。黑格尔如此拘谨,这样的一种绝对精神肯定有很大的不自由,实际上还没有达到世界性,没有无限开放的胸襟。

    那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黑格尔实际上是从康德的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的这个世界的至善目的为起点思考世界的。康德的理性的三分,在黑格尔看来是不彻底的折中的思维方式。康德的应该的这样一个实际上很折中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干脆就不需要这个应该。黑格尔需要创造、实践。因为世界如果没有更好的目的,那么这个目的就是最好的目的,不需要在思考中长期停留,而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达到至善。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分析康德的论上帝存在的三种证明,其中最实质的为本体论证明。康德的思考建立在笛卡尔的本体论证明之上,笛卡尔认为只有上帝的存在才能保证我思的诚实不欺,那么存在这样的问题,想像中的一百元钱与现实存在的一百元钱是什么关系?一百元钱的概念与一百元钱的存在的区别,康德这样分析:“‘是’Sein显然不是什么实在的谓词,即不是有关可以加在一物的概念之上的某种东西的一个概念。它只不过是对一物或某些规定性本身的肯定。用在逻辑上,它只是一个判断的系词。……我的财产状况中,现实的一百塔勒比一百塔勒的单纯概念(即一百塔勒的可能性)有更多的东西。因为对象在现实性方面并不是分析地包含在我的概念中,而是综合地添加在我的概念之上(这概念是我的状态的一个规定),而通过在我的概念之外的这个存在,丝毫也没有对这被想到的一百塔勒本身有什么增多。” [1] 在康德看来,概念用于分析,现实存在属于经验的综合,从概念的一百塔勒得出存在的一百塔勒不可能,本体论神学的证明失败。这里,肯定了休谟的经验论。 

    康德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康德回到了纯精神性的优越性上:“最高存在着的理想无非是理性的一个调节性的原则,即把世界上的一切联结都看作仿佛是从某种最充分的必然原因中产生出来的,以便在这上面建立起解释这些联结的某种系统的和按照普遍法则是必然的统一性的规则,而并不是主张一种自在的必然的实存。但同时不可避免的是,借助于某种先验的偷换把这条形式的原则想像为构成性的,并把这个统一性作物化的设想。因为,正如空间由于它本源地使一切只不过是对空间的不同限制的形状成为可能,所以尽管只是一条感性原则、却正好因此而被看作某种绝对必然地独立自存的某物和自在地本身先天被给予的对象一样,……因而一条调节性的原则就被转变成了一条构成性的原则;这样一种调换之暴露出来是由于,既然我把这个对于世界是绝对(无条件)必然的至上存在者看作自为之物,这种必然性就不能形成任何概念,因而它在我的理性中也就必然会只能作为思维的形式条件、却不可能作为存有的质料条件和物化条件而被找到了。” [2]

    引用康德的对这个问题的详细分析,这一个分析包含了康德几乎所有的思维特点,康德理论的几乎所有层面。康德尽管困扰于休谟的经验论,但先验的概念高于经验的存在,尽管存在的现实达不到先验的概念。经验的一切根据都是从先验的来的。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康德这里实际上没有综合的地位的。康德尽管回到了先验的精神,但对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没有真正正视。

 黑格尔哲学是一个封闭的圆圈,但黑格尔哲学是实现了的封闭的圆圈,黑格尔指出康德就是缺少这一个实践过程:“概念与存在的综合,换句话说,理解存在、把存在设定为概念,正是康德所并未达到的。存在在他那里仍然是完全外在于概念的东西,但我们却认为存在是概念的外在化。在存在中和在概念中,内容是同一的。存在既然不包含在概念里,那么从概念推存在的努力也是徒劳的。……如果一个人有了足够的勇气要获得一百元钱,他志在获得一百元钱,那么他必定要动手去工作,以便获得这一百元钱。……照康德的看法,便老停留在观念与存在的区别里,二元论成了最后的东西。……每一个行动都要扬弃一个观念(主观的东西)而把它转变成客观的东西。康德所坚持的乃是纯全抽象的思维、纯粹的自我同一性。据他说,知性只能带给事物以秩序,不过这种秩序并不是自在自为的,而仅仅是主观的。所以理性除了只是它自己的纯粹同一性、统一性的形式外,什么也没有;而这种形式也只能达到对各式各样的知性规律和知性关系的系统化罢了。” [3]

    那么,黑格尔认为康德的反思判断力达到的精神的理念,主体—客体性,某种直观的知性等,以及达到了自然的理念,本身又被贬低为一种现象,一种主观的准则,没有达到自在自为的精神。黑格尔将康德的感性直观、知性与理性这样的意识的机械划分统一在精神的一个不断自由的过程之中。康德最有革命性的感性直观的先验性的时间、空间的分析,到知性范畴的引入,到理性的反思批判,都带有机械的组合的特点:“康德企图使空间和时间仅仅成为主观的形式,而事实上事物本身就是空间性的和时间性的,相互外在的双重形式不是片面地由我们的直观给予事物的,而是由自在存在着的无限精神,创造性的永恒理念已经本源地给事物备置了的。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空间和时间是最贫乏和最肤浅的规定,事物凭借这些形式很少得到什么。” [4]黑格尔从意识的精神的不断提升,世界最后统一在精神的绝对自由之中。绝对精神就是物自体,就是理性的终极目的,就是上帝存在、灵魂不灭、自由意志。只不过是以此在的有限肉身中的无限性实现出来。

    在黑格尔这里,不存在康德的自然与精神的两个世界的分裂问题,自然在黑格尔这里就是绝对精神照彻的物质载体,已经获得了精神性,物质的纯黑暗的不安全的恶已经被光明照彻,黑格尔的自然是一种唯灵论的自然。黑格尔眼中没有纯粹科学的眼光,在黑格尔这里精神的自由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照彻物质黑暗的过程,精神达到了绝对精神,物质也彻底被拯救,那么绝对精神就是最为客观的精神。而这个过程是精神不断深入到物质中去,这是道成肉身的过程,这个精神的异化、外在化过程,就是黑格尔的实践过程。

    康德的实践理性与纯粹理性的分裂,经目的性判断力批判而统一在道德律之下,黑格尔干脆就从灵魂实体去穿越自然,自然成为精神外在化的一个过程。绝对精神中不允许有阴暗看不见的实体出现,那么自然也要显现出全部真相,成为绝对精神的一个方面。康德的精神拯救肉身总的来说,精神没有真正降临到肉身中去,尽管康德认为现象是纯粹理性的确信性的唯一根源。康德的纯粹批判理性的对象自然、社会伦理的道德两个领域在黑格尔体系中是同时展现的人的实践的两个层面。从唯灵论的角度看,没有自然的独立地位,自然作为灵魂内在的外在化过程,自然也是绝对精神的一个外显的过程。那么黑格尔理解的自然就是精神道成肉身的自然。黑格尔的《自然哲学》是没有多少自然的眼光的。

    康德的谱系偏向于毕达戈拉斯—柏拉图的唯灵论。以数学为纯粹理性的模式;黑格尔以亚里士多德突破了柏拉图的理念,在现实世界实践理念。黑格尔思考物理世界中数学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芝诺悖论这样一个在纯数学模式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物理世界中是不存在的,数学的那种无肉身的纯概念在物理世界是一个有内容的没得到显现的无。前者的恶的无限性,而在现实中这种无限性可以转化为实践中的完成了的有限。

    黑格尔认为康德虽然将合目的性内在化,但康德的至善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充实的内容,不到水中游泳,只站在岸边在想像中学游泳。黑格尔与康德的理论体系都是封闭的,那么他们有很相同的一面,黑格尔的历史与逻辑的起点是已经是自在自为的自因的亚里士多德隐特来希的世界精神,所以黑格尔从开始就说出了《约翰福音》中耶酥在十字架上的话:成了。黑格尔的实践是精神里面的自我实践。黑格尔的历史是起点自身之内的运动。康德的起点也是黑格尔的起点。康德留有一个物自体的尾巴,物自体又最终来自纯粹精神的应该。康德的历史是静观的历史,黑格尔看见的形式性,没有实现的形式性,但黑格尔没有反思到其实自己的历史的起点与康德又极其相似性,黑格尔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在康德的纯粹精神的视野内的一种实践。

    在阿尔都塞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黑格尔与康德的关系,阿尔都塞认为黑格尔与康德的社会认识来源于卢梭的契约观。契约实际是分配人的身心的利益的法律概念,古希腊的最高利益为城邦的利益,中世纪的最高利益归于神,那么,资本主义,人自身的利益的复杂性带来对契约的重新认识。在资本主义的精神中,人的自然本性从封建社会产生,人逐渐摆脱封建的宗法依附关系,走向对古希腊的原子个体的基督教内在化后的回归,现代资本主义的个体关系从依附走向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契约关系。霍布斯的利维坦这样的国家,一切人反一切人的战争,霍布斯的利维坦是对洛克的政府论的反向思索,洛克的好政府主义在霍布斯看来是违反人的本性的虚假现象,霍布斯的利维坦是强制性的国家与个体的立约。甲方作为个体,乙方为国家,而君主超出这个契约关系,成为一个不受限制的因素。卢梭不满霍布斯这样的英国功利主义的,君主立宪的契约,思考人人平等的契约。阿尔都塞认为卢梭的契约不同于古典契约,古典契约规定接受双方先于契约而存在,互不相同。卢梭的社会契约只是自己与自己立约,只有甲方,没有乙方,其最大的神秘性在于,卢梭的社会契约神秘性在于契约的关系的全部转让之中,aliénation(转让、异化)totale,卢梭的全部转让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说法,而正是这个转让构成了社会契约的唯一条款。献出自己,作为无偿行为,不存在交易;出卖自己,作为有偿行为,包含交易对象。卢梭这里的资产阶级的个体还是一个抽象的观念,有别于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的经验性考察,卢梭的资本主义的精神同时开始资本主义的物化与反资本主义物化的两条道路。卢梭的高贵的原始人的理想按马克思的说法,只是一个笛福笔下的克鲁索。卢梭一方面希望回归理想的自然,反社会,一方面思考社会的必要性。卢梭在思考实现平民的理想国。阿尔都塞分析,对卢梭的社会契约,康德将这种契约转成自律,自己给自己立约立法,自由就是服从于自己所赋予的法则;黑格尔的乙方转化成民族精神,民族作为总体,作为客观精神的一个环节。[5]

    康德和黑格尔的起点在于卢梭的资产阶级的理想表达,尼采认为的卢梭的理论是基督教的理想的现代性的实现,处于虚无主义的最核心的顶峰。卢梭不好的一种品质就是怨恨,缺少高贵的旷达。康德在卢梭的理想之中,在心灵的丰富性方面,康德达不到在斯宾诺莎的彻底性去思索他那个时代,斯宾诺莎这样的思维的超西方的冷静,使他处身时代之外。康德也没有卢梭那样复杂地引发出资本主义精神的各个层面,康德仅仅取出卢梭的几条核心观念,作为他的道德律的应该,绝对律令。这些律令又是单面的,缺少现实的实现的丰富内涵。黑格尔要达到内容的丰富性,使康德的纯粹精神的道德下降到现实的历史,在康德的起点开始,越出康德的起点之外。莱布尼兹的神的正义论是康德与黑格尔的道德的出发点,莱布尼兹的为神的尊严的辩护,同时也是为德国的教士阶层辩护。康德与黑格尔身上强烈的教士气就是莱布尼兹的传人。康德的合目的性,是反思的批判形式,应该有一个目的。到宇宙就有一个目的,至善。

    黑格尔反对康德的纯粹精神的彼岸世界的这样的神学,要解决此岸世界的完美形问题。认为亚里士多德解决了柏拉图的彼岸世界的问题,康德与柏拉图存在相同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生命概念包含着内在的合目的性,比近代目的论概念站得高不知几多。康德实践理性摆脱外在的合目的性,内容却没有得到规定,只能产生形式的善,只是实现手段。” [6]

 这关涉到黑格尔对恶的无限和善的无限。如果说1/7=0.3428……,作为分数1/7与无理数0.3428……的关系,永远除不尽,永远得不到完善。前者相当于善的无限,而后者相对于恶的无限,善的无限是质和量结合的一个度。那么芝诺悖论就是一个数的恶无限与一个物理的善无限的关系。黑格尔指出这一点是斯宾诺莎解决的:“恶无非是存在对应当的不相适合。恶只不过是由于它们的自负的空虚和无效而加以行使的权力。这些偶然目的本身就已经是恶。……生命和精神的有限性属于它们的判断,它们在判断中具有同时作为它们自身中的否定物的从它们那里分离出去的他物,而这样它们就是那称之为恶的矛盾。” [7]

    在康德那里,基督教没有限制康德的纯粹理性的科学性,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问题是科学精神本身遇到的问题,那么这在柏拉图那里也是一样会遇到的。柏拉图的理念的显现的模式的第一阶段数学的先验性在康德那里变为图型。图型,先验的,比数学更纯粹的先验理念,还没有。那么在现实中的奇迹观如果放在纯精神层面,那基督教的精神模式在黑格尔看来,就是从古希腊的外在的理性深化到内在的自由。

    那么黑格尔的精神是从无机自然的物理的机械性,自然的化学亲和力,植物的有机体,动物的生命,最后到人,获得了精神。人又由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到绝对精神一个不断从被动性到绝对自由的过程。在描绘过程中,黑格尔是从最低的感觉开始,而实际上这一个过程起源于道成肉身的这个逻各斯。逻辑学作为道成肉身的纯形式演绎,自然和精神的共同起源于这个不可分的逻各斯。由逻各斯分化出自然广延和精神:“精神不断进居自然。实体,单纯性自身同一性,表现为固定的和持续存在的。自身同一性又表现为否定性。灵魂就向它从自然获得的躯体内形成自己,它在这个直接的存在中内化自己,以致它与这种存在的同一性由它来实现,它与它自己的主观统一性,灵魂与支配着躯体。” [8]

    康德只谈感性先验感性直观,黑格尔实际上是谈康德的感性先验直观其实包含在黑格尔自己的理智直观中,黑格尔的哲学的绝对精神,理性的理性,没有什么不可说清楚的东西,所以精神也可完全自身直观到。直观是一种为理性的确定性所充满的意识,一个总体,诸规定充实的集合体。谢林在这种意义上谈过智性的直观,没有精神的直观只是感性的,仍然外在于对象的意识。充满精神的真正的直观把握住对象的纯真实体。黑格尔分析:“理智,直接在外在的材料里向自己内在化和在它的这种向自己内在化中沉没到自己的外存在里去,它就是直观。……天才的历史学家直观地把握他加以描述那些状态和事件的全体。直观认识只是认识的开始。……完美的认识只属于用概念进行认识的理性的纯粹思维,只有那个提高到了这种思维的人,才拥有一个完全确定的、真正的直观;只有地他那里直观才是他的完全发展了的知识重新压缩到里面去的纯真的形式。回复到简单直观形式的、全面展开了的知识里事情才作为一个自身划分了的、系统的总体呈现在我的精神面前。” [9]

    黑格尔在康德的静观式的精神与广延的二元性中,以实践为中介,精神作为一种劳动不断在广延实体中延伸。在灵魂完全支配肉体的人与民族,就是绝对精神,在此岸达到了至善,自在自为的精神,理性的无限光明。黑格尔的这一切诺言建立在他的人格高度上的,黑格尔自己的人格有多高,他的绝对精神就有多完美。黑格尔在人格上没有贝多芬高,在人性上没有歌德丰富、健全。

  注释

  [1]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杨祖陶校,476-477页,人民出版社2004年。
  [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490页。
  [3]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贺麟、王太庆译,283-286页,商务印书馆1978 年。
  [4] 黑格尔:《精神哲学》,杨祖陶译,261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
  [5] 阿尔都塞:《政治的哲学:论“社会契约”(错位种种)》,见陈越编《政治与哲学――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6] 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薛华译,12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7] 黑格尔:《精神哲学》,301页。
  [8] 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251页。
  [9] 黑格尔:《精神哲学》,261-263页。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