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方来信 南方美术 南方文学 南方人物 南方评论 南方图库

南方来信

银行破题激活二万亿艺术资产

2015-06-30 08:20 来源:新闻晨报 阅读

  詹皓  新闻晨报记者

  这些年,关于艺术产业大发展和艺术金融的话题总是被拿出来说了又说,但关于艺术金融,尤其是艺术品质押贷款一直是停留在话题层面,到了操作部分,即便有几个零星例子,但是一看细节,也往往让人怀疑其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在今天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总额高达2万亿的艺术资产长期沉淀无法激活,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因此,艺术金融必须破题,尤其是艺术品质押融资这一块坚硬的巨石,已经到了石破天惊的那一刻。

  艺术金融第一阶段的基金、信托热

  近年来,艺术金融一直是热门话题。艺术金融包含的内容范围大致有艺术品抵押、艺术品按揭、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等形式。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艺术金融业务迅速启动,金融资本不断进入艺术市场。最先开启的,是艺术品信托和艺术品基金,它依托了艺术银行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人们展示了“艺术金融时代”的美好蓝图。几年来,各种艺术品理财产品以及基于艺术品的金融产品频频亮相,成为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点燃了艺术金融市场的导火线。

  但是好景并不长,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从2011年最高峰后进入绵绵跌势,艺术基金和艺术品信托产品也在跌势中进入了兑现高峰期,高回报的梦幻被无情的现实刺破后,新进入的艺术基金和艺术信托产品、理财产品大大减少,艺术金融迅速进入一个阶段性的萎缩期。

  艺术金融首要是安全性

  但是,人们对于艺术金融的需求并没有减少,而且,随着财富的积累、资本市场的波动,社会上对于艺术金融这样一种新型的财富管理方式的认知度、接受度越来越高。

  这些年,小规模的艺术品抵押贷款、艺术品按揭业务也时有所闻,艺术品对于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增强,银行对于艺术品的介入也呈现润物无声的发展态势。

  金融业对艺术品的介入越多,力度越大,对于艺术品和金融结合的相关研究就越发深入。很多艺术金融方面的专家都谈到,艺术金融最首要解决的,就是安全性。包括艺术金融商业模式中的风险如何控制,艺术资产如何界定其价值,如何透明和量化,然后还有艺术金融商业模式中的资本效率如何保证?这些问题,都牵涉到艺术金融商业模式的各环节设计。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极大地阻碍艺术金融的发展,就会导致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艺术金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

  艺术金融,就是将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之前的主流转化方式是艺术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产权交易。而艺术品按揭与抵押、艺术品租赁等方式还处在摸索和萌芽状态。

  这些年,由于国家对于艺术品证券化的管理规范力度加强,艺术市场本身的诚信问题不断暴露,艺术市场的不断下滑,从而导致艺术到金融的主流转化方式发展受阻。而艺术品租赁这一块受限于社会需求,蛋糕并不大。而蛋糕很大的艺术按揭和抵押的转化方式,在一些关键环节上其模式还是模糊不清。

  艺术品价值评估问题突出

  艺术金融这块大蛋糕如此诱人,却无奈地停留在蓝图层面,因为蓝图一旦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在整个艺术金融产业模式其他环节日益完备时,有一个环节的问题就愈加突出,那就是艺术品价值评估。

  在正常的艺术金融操作上,艺术品标的物要想从金融机构获得质押融资(也即抵押贷款),必须获得可靠的价值评估。但是一旦进入价值评估环节,问题就来了:谁有这个资信来做评估,是贷款方自行找机构评估,还是银行设立机构进行评估,借贷双方在评估结果上产生了分歧怎么办?最常见的问题,是对于一件艺术品抵押物物的真伪或者价值高低,会产生大量分歧。

  大家知道,艺术品市场天然地带有信息不透明的特征。艺术市场中,一件艺术品的价格、它的创作过程、创作年份、真伪,即便是专家的意见也往往会被质疑,从而给一件艺术品的实际价值蒙上一层厚厚的不确定因素。

  另外,艺术品的价值天然也具有模糊性。你说徐悲鸿的马比赵叔孺的马画得好,即便大家都承认这一点,可到底好多少呢?能不能换算成百分比呢?完全不能。即便是两幅徐悲鸿的奔马,价值肯定也有高下,但具体到相差百分之多少呢?仍然不能明确。同样,艺术品按平方尺论价的方式,也一向遭到质疑。

  而当艺术品作为抵押物时,金融机构天然地会要求其价值明确,最好是有固定的标准、公开的市场价格。比如股票抵押,尽管价格一直在波动,但它有实际可买卖的市场公开价格,可以按照时点精确计算,金融机构有了这个明确的依据,质押贷款就可以操作了。而艺术品天然地不具备这样的明确性,因此,艺术金融多年来也只是停留在呼吁、憧憬、规划以及偶发的、试探性的操作层面,却迟迟地不能成规模地展开。

  之前,我们也屡次听说过艺术金融的质押融资业务,但是这些已经发生的艺术金融抵押融资行为,大多是单一事件,不具备可复制性,更无法推广。它们大多是面向艺术机构或者大型项目,比如画廊或者艺术博览会,而非个人,显得门槛过高,无法激活整个艺术市场,因而市场效应十分有限。这些艺术金融行为当中,有些是拿政府信用做抵押,更加不具备推广价值。因此这些都是非常态、不可持续的艺术金融行为。

  艺术金融这辆火车迟迟不能发车,让艺术市场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买入的艺术品,除了在一二级市场进行小规模的交易,更多的只能藏在手中。而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即便深知艺术品质押贷款是一块非常值得开拓的巨大疆土,但囿于整个艺术金融产业环节当中,价值评估这一环严重薄弱,也迟迟不能启动。据统计,艺术金融市场因此而沉淀不能激活的艺术资产多达2万亿元。

  艺术品价值评鉴的认识误区

  在对于艺术品价值评估进行了多年的观察、分析和探索后,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认为,艺术品价值评估,针对艺术金融这块,走入了一个巨大的误区。因为大家都觉得,既然你评估艺术品价值,就一定要辨别真伪吧,一定把艺术品的年代辨别清楚吧,否则怎么评估出既合理又能够被认可的价值呢?

  其实,实际操作中真伪的核心问题并非在此。孔达达认为,对于艺术金融质押融资这块,关键是要按照金融业的行业规则,帮助金融机构控制好风险。艺术品价值评估体系里,并不需要要就每件送审的艺术品的真伪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判,否则就会陷入泥潭永远不能自拔。实际操作中的鉴定真伪用的是排除法,只要几位专家对其中的一件抵押品稍有疑问,金融机构即可将该件物品退回,不予接受。只有各位专家有共识的、大开门的收藏品才有机会进入金融机构的质押融资平台。

  金融机构不是学术机构,对于任何可能产生争议的艺术品,完全可以避而置之,使其无法进入金融系统的融资平台。与真伪评定相配合的还有一个完备的评估体系,以及操作合理、能够很好地规避融资过程中各种风险的评估机制。换句话说,艺术金融所需要的艺术品价值评估,是可以绕开“绝对真伪判断”这一在艺术品市场里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的。

0

热点资讯

© CopyRight 2012-2023, zgnfy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06009411号-2 川公网安备 51041102000034号 常年法律顾问:何霞

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移动端
  • App下载
  • 公众号